上幼儿园入学准备

2020-04-16 上幼儿园入学准备 幼儿园上小学入学准备 幼儿园的入学准备

宝贝上幼儿园如何更好的与同伴相处。

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已逝去,又是一个新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学准备知识吧!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宝贝上幼儿园如何更好的与同伴相处”,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与人相处的能力,成为生存的一项重要本领,它也是决定人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年轻人包括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往往因与人相处不来而感到孤独,或因工作关系过于紧张而束缚自身才智的发挥,有些人甚至选择了死亡。

研究发现,幼儿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

A 受欢迎儿童:性格开朗,有一定的交往技能,会玩,“点子”多,会解决纠纷;

B 攻击型儿童;性格暴躁,爱打人、骂人,破坏别人的活动;

C 忽略型儿童:胆小、怯懦,不能加小朋友的活动,也不去攻击别人,但小朋友往往会忽略他们的存在。

后两种交往类型的孩子就是不善于交往、交往手段不恰当的孩子。

了解孩子的交往类型

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你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再向老师询问一下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的情况,或与孩子交谈,看看孩子大体属于哪一种交往类型,在交往中有什么障碍。

“对症下药”

如果你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老师也喜欢,可小朋友们却不太愿意跟他玩,那么,他与其他小朋友们交往起来可能有些傲气、霸道。你该教育他:尊重他人,团结同学。

如果你的孩子爱打人,属于攻击型的,你该怎么办?攻击型的孩子有时是以攻击的形式引起老师、同伴对自己的重视。因为他生性地动,但由于某种原因 又得不到父母、老师的关注,因而只好动“武了”。家长应给他多一些关注、温暖,表扬他的长处,鼓励他扬长避短,教给他正确的交往方式,指出不正确的交往方 式,并采取相应惩罚措施。

如果孩子常常被别人忽略怎么办?给孩子创造机会,表现自己,恢复自信。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孩子在幼儿园怎样与同伴相处


时间一晃而过,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我们开学后身心健康并且顺利地适应这个变化,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孩子在幼儿园怎样与同伴相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与人相处的能力,成为生存的一项重要本领,它也是决定人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年轻人包括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往往因与人相处不来而感到孤独,或因工作关系过于紧张而束缚自身才智的发挥,有些人甚至选择了死亡。

研究发现,幼儿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

A受欢迎儿童:性格开朗,有一定的交往技能,会玩,“点子”多,会解决纠纷;

B攻击型儿童;性格暴躁,爱打人、骂人,破坏别人的活动;

C忽略型儿童:胆小、怯懦,不能加小朋友的活动,也不去攻击别人,但小朋友往往会忽略他们的存在。

后两种交往类型的孩子就是不善于交往、交往手段不恰当的孩子。

了解孩子的交往类型

家长对孩子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你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再向老师询问一下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的情况,或与孩子交谈,看看孩子大体属于哪一种交往类型,在交往中有什么障碍。

“对症下药”

如果你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老师也喜欢,可小朋友们却不太愿意跟他玩,那么,他与其他小朋友们交往起来可能有些傲气、霸道。你该教育他:尊重他人,团结同学。

如果你的孩子爱打人,属于攻击型的,你该怎么办?攻击型的孩子有时是以攻击的形式引起老师、同伴对自己的重视。因为他生性地动,但由于某种原因又得不到父母、老师的关注,因而只好动“武了”。家长应给他多一些关注、温暖,表扬他的长处,鼓励他扬长避短,教给他正确的交往方式,指出不正确的交往方式,并采取相应惩罚措施。

如果孩子常常被别人忽略怎么办?给孩子创造机会,表现自己,恢复自信。

不同性格的母子如何相处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可以避免我们在开学报名时的手忙脚乱,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不同性格的母子如何相处》,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早点了解孩子的性格,有助于父母采取科学的育儿方法。有科学家将人的性格根据其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大致分为三种倾向,那么,不同性格的妈妈该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宝宝相处与互动呢?

A类:积极活跃的行动派

宝宝:这类宝宝往往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玩具、新事物都兴趣十足,但常常很快就会厌烦。

妈妈:这类妈妈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朋友众多,善于平衡人际关系,但常会强制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B类:敏感消极的内向派

宝宝:这类宝宝比较认生,喜欢缠着大人,习惯一直依附在妈妈身边。动不动就会哭,每次哭闹的时间很长。

妈妈:这类妈妈对于压力和刺激比较敏感,容易苦恼,情绪一旦低落,就需要调整很长时间才能振奋起来。

C类:从容自主的思考派

宝宝:这类宝宝即使看到旁边的孩子哭,也不会受到影响。与新玩具相比,他更看重自己一直喜欢的玩具,常会一个人乐在其中。

妈妈:这类妈妈通常是“慢性子”,总是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付诸行动。

A类妈妈和A类宝宝

特点:母子性格类型相同,相处起来有很好的兼容性。妈妈在陪伴宝宝时总会带着微笑,宝宝也会笑口常开。

最佳育儿法:可以通过一起去没有去过的游乐场所等方式,试着共同寻找新的刺激,在其间,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是否会疲劳。

A类妈妈和B类宝宝

特点:尽管妈妈是不易焦躁的性格类型,但仍会产生很多育儿方面的困惑,因为妈妈很难充分理解宝宝的想法。需要提醒的是,妈妈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宝宝。

最佳育儿法:首先要认真观察宝宝的情绪变化,了解宝宝的兴趣所在。当宝宝感觉到妈妈能理解自己时,就会渐渐地对各种事物感兴趣了。

A类妈妈和C类宝宝

特点:在A类妈妈眼里,C类宝宝可能是一个“超级慢性子”。

最佳育儿法:妈妈最好能充分了解宝宝的个性,并试着配合他的节奏。和宝宝一起玩耍时,最好给宝宝留出让他自己想问题的时间。

B类妈妈和A类宝宝

特点:妈妈常常会抱怨“宝宝太淘气”,担心宝宝会发生磕碰而受伤。

最佳育儿法:妈妈应平和地对待孩子好动的个性,试着放手让宝宝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这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B类妈妈和B类宝宝

特点:尽管母子俩的性格比较相似,但妈妈更容易动怒。因为敏感的妈妈很难理解宝宝为何总是哭;宝宝会因为感觉妈妈反应慢而变本加厉地哭闹。

最佳育儿法:妈妈不妨试着和宝宝一起玩些有利于增加宝宝好奇心的游戏。在游戏中,应经常教给宝宝游戏的方法,并在宝宝做得好时及时予以表扬,引导宝宝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B类妈妈和C类宝宝

特点:这类组合在育儿方面一般不会发生大问题。有时妈妈担心邻居装修的噪音会吵醒睡梦中的宝宝,但实际上,宝宝却丝毫不受影响,照样睡得又香又甜。

最佳育儿法:不必为宝宝自顾自玩而担心他性格上存在什么问题。只要对宝宝的成长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就微笑着任其自然吧。

C类妈妈和A类宝宝

特点:妈妈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不太敏感,但宝宝却总希望获得新鲜刺激的体验,因此,宝宝可能常常会对妈妈表示出不满。

最佳育儿法:妈妈应时常留意宝宝的情绪变化,试着多给宝宝的生活增加些小变化,譬如做些新的辅食,或是进行一些复杂的亲子游戏等,让宝宝在紧张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C类妈妈和B类宝宝

特点:这类妈妈一般不会与宝宝粘在一起,因此,妈妈也就很难理解敏感型宝宝细腻的情感以及哭闹的原因了。

最佳育儿法:当宝宝哭泣时,不妨把宝宝抱起来哄哄。让宝宝在肌肤接触中获得安全感。比较适合他们的游戏是妈妈读画册给宝宝听,或者妈妈和宝宝一起画画。

C类妈妈和C类宝宝

特点:由于妈妈和宝宝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类型,所以,很容易形成妈妈和宝宝各自沉静在自己世界里的现象。有时,妈妈还喜欢把自己的行为通过语言告诉宝宝。

最佳育儿法:妈妈应创造机会,带着宝宝和其他母子一起外出游玩,试着与各种人保持联系和接触,从而帮助宝宝增强交际能力,并逐渐调整“慢性子”的性格。

如何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宝宝上幼儿园都是一件大事,而宝宝是否喜欢上幼儿园更是一件让许多人头痛的事。那么,如何让宝宝喜欢上幼儿园呢?张女士有一番好经验。

儿子呱呱两岁七个月,幼儿园“园龄”已近四个月。送儿子入园时正值夏季,天气燥热。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们要准备些降火药,说刚入园的宝宝多因“火”大而生病。并一再告诫:任由他撕心裂肺地哭,拳打脚踢地闹,你都要“岿然不动”;不论抱着,扛着,只要送到,就是胜利。为此,我们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入园前的一个月里,每天下午抱他去幼儿园,坐滑梯、乘飞机、骑木马,玩得不亦乐乎。我们还帮他与附近一个已入园的宝宝交上朋友。入园前一天的晚上,问他明天去不去幼儿园,回答干净利落,“去!”尾音还高高扬起透着得意与自豪。

那天早上,呱呱像往常一样醒来,我悄悄对他耳语:“儿子,起床,该上幼儿园了。”话音未落,他“咕噜”一下爬起来,嚷着要穿衣服。看来前些日子的工作还真见效。可是一进学校,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推开小班的门,传来宝宝们的一片哭声;十几个宝宝,站着哭的,坐在小椅子上抹眼泪的,哭哭停停等着老师去抱、去哄的,令人怜惜;老师个个手拉怀抱两三个宝宝,又拍又哄。儿子开始意识到某种不安,紧紧向我怀里靠,小手死死抓住我的衣服。为稳住他,我忙拉他到桌边吃饭。可他哪里还吃得下饭,没半分钟,儿子也加入了小朋友们的悲伤大合唱。我是在儿子撕心裂肺般的哭声中,冲出教室的。回到空荡荡的家里,心仿佛被掏空一般,又好像让什么利器划伤,一揪一揪地疼,而且没着没落,不知疼到几时。

未到放学的时间,烈日下接宝宝的家长已在校门口站了一片。门一开,家长们蜂拥而进,个个奔跑如飞。儿子看见第一个冲进教室的我,“哇”地一声扑到我怀里嚎啕大哭起来,似乎受了天大的委屈,怎么哄也无济于事,直到离开学校很远,还在啜泣。回到家里的辰光是快乐的。一进家门,儿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与逍遥,搜出汽车,跳上沙发,嘴里嚼着饼干,又开始嘿嘿哈哈地唱起来,全然忘了刚才大哭的是谁。

接下来的两周变化不大,时有哭闹,第三周情况开始好转,接送时脸上不再滚“小金豆”,但也难见笑容。我们适时表扬,逢人便说呱呱上幼儿园不哭了。他呢,回家就说谁谁今天又哭了,没出息。这样,儿子开始习惯并喜欢上了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全家也为他顺利过关而欣喜。

儿童入学如何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随着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新的开学季即将到来,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入学的准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儿童入学如何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儿童入学: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每年开学季,许多小朋友都会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入学。除了面对新学科和学习任务,儿童们还需要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这个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同学们。新的学校中,同学们都是陌生人,互不认识。因此,我们需要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微笑并进行友善交流。可以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爱好等,这样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彼此的想法和观点,学会倾听和体谅。

我们要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例如班级运动会、舞台表演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达到目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还能增进与同学们的感情。

此外,我们需要学会处理冲突和矛盾。在学校生活中,难免会有意见不合或产生矛盾的时候。但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避免产生恶化的后果。我们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沟通,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无法妥善解决,可以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与指导。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尽量保持和平友善的交往。

我们要培养互助精神,关心帮助同学们。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领域,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主动提供帮助,在学习或其他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样也会收获到友谊和感激之情。

儿童入学对于每个小朋友来说都是新的开始,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友善、合作和互助的行为,我们才能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度过美好的学校时光。因此,让我们以善良热情的心态,迎接新的学年,与同学们一起成长、学习、创造美好回忆!

上幼儿园宝贝情绪要“照顾”


假期时光匆匆走过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年,父母也会帮准孩子们做好一些入学准备,提前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查漏补缺,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有哪些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幼儿园宝贝情绪要“照顾””,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上幼儿园宝贝情绪要“照顾”

“我家宝宝很快就要上幼儿园了,但每当我们提起这件事,他都会表现得非常抗拒,有时候还会发脾气。”王女士最近一直在为孩子上幼儿园而烦恼着。心理专家说,幼儿初入幼儿园时,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此时易出现焦虑的表现。

为何出现焦虑症

出现分离焦虑症的孩子,一般表现为与亲人分离多久会焦虑多久,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手脚冰凉、浑身发抖、哭闹、脾气大、进食受影响。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担心一直以来的照管者一去不返,或者是担心照管者发生危险。

如果是不到3岁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将其送到幼儿园。因为3岁之前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安全性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如果安全性依恋关系确立,孩子拥有安全感,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能经营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在未来也会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而如果非安全性关系一旦确立,除了会影响亲子关系外,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其成人后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对世界和他人的信任感。

即将入园早着手

对于即将入园的适龄儿童,家长可趁着未开学先着手做些准备工作。

首先,家长可以经常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聊起幼儿园的事情。其次,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幼儿园周边走走,让孩子去看看里面的游戏设施等。再次,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买一些将来可能用到的文具。

在现实中,分离焦虑症反倒常见一些家长身上。家长身上表现出的焦虑,会加强孩子抗拒入园和焦虑的倾向。所以家长审视自己,是否已做好让孩子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准备,从而为自己进行心理建设。家长要相信孩子需要这样的成长,相信老师有能力帮助孩子度过开学时期的不适应。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与四岁孩子愉快相处?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你收藏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如何与四岁孩子愉快相处?》,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当家里增添了一个新成员的时候,很多家长就开始担忧,害怕不知道该怎么样和孩子相处。的确,与孩子相处并不是意见简单容易的事情,这可是有技巧的哦。

技巧一:和孩子一起去探寻奇遇

首先你要了解的是,四岁的孩子喜欢各种奇遇。请和孩子一起去探寻并替他创造一些奇遇。最简单地说,就是带孩子在小区周围走一走,那里随处都是有趣的东西,能让四岁孩子的眼睛绽放出新的光彩来。当你打算到哪里走一趟时,记得要算上他。带孩子去散个步,比如去看看那里正在新起的楼房(嗯,要是能看到拆旧房,就更好了),回来的路上再来一支雪糕筒。这样的活动给他带来的满足与快乐,远胜于到邻近小镇去考察民俗。

技巧二:用“冷处理”或“添油加醋”的方式对付孩子的张狂

假如你四岁小孩的一些张狂行为让你有些受不了(比如骂脏话、吹牛皮、满嘴的添油加醋等),而你想要让他收敛一下,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你不去搭理他。老话不是说嘛,“他就是偏要惹你讨厌”。因此,如果你能够让他看到你不但不觉得讨厌,而且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那么他很快就会觉得十分无趣,脏话也好牛皮也好,也就都没意思了。

还有一个与这一招完全相反的办法,而且是一个更好玩、也许还更有效的办法,就是你也来添油加醋。你肯定会受不了他的脏话,不过若是他满口跑飞机,你倒是不妨以更夸张的说辞来回击他,而且往往你也会乐在其中。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一定要制止他,那就制止他;不过你也不必总需要去制止他。

技巧三: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文字游戏

你当然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很快乐、很享受地玩玩文字游戏,比如适合四岁孩子的一些很有趣的儿歌。假如你从不曾和你的四岁小孩一起享受过这些充满童趣的儿歌,你就不能算是真正地活过。比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还有,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找妈妈,妈妈不在,骨碌骨碌掉下来。

四岁的孩子喜欢听他所熟悉的故事和歌曲,不过,几个月以前他还总是很在乎那些故事和歌词一定要和他熟悉的内容一字不差;可是,到了现在,他却可以故意他把熟悉的故事或者歌词篡改得十分滑稽好玩,比如说,把“天上星星亮晶晶”篡改成了“地上烂泥滑唧唧”,而且,他每唱一遍,歌词就能变得更荒谬一些。许多爸爸妈妈发现,和孩子玩这种篡改游戏或者吹牛比赛的时候,他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更有本事。

技巧四:控制自己的负面反应

对任何一个四岁孩子的父母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尽量不要让自己被孩子的恶劣行为惹出你的负面反应来。如果你能够明白,孩子这种行为随时可能出现,你就不太容易因此而暴跳如雷。假如说孩子招惹了你,例如对你出言不逊(他们有时候就这样),你不妨和他玩一个“骂人游戏”,来宣泄他的(或者你自己的)郁闷。假装你也在真的骂人,要尽量用一些很荒诞不经的词语,比方说,“你是一个烧糊了的棉花糖”,“你是一只被拍扁了的虫子”之类的,一直骂到孩子忍不住大笑起来为止。

技巧五:要有专门陪孩子玩的时间

你一定要花些时间带孩子出去溜达溜达,探索奇遇,这是四岁孩子最乐意的事情。尤其是假如家里添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你因此而格外忙碌的话,那么就更要专门拨出时间来,比方说每星期抽出整整一个下午,或者哪怕半个下午来也好,专门陪他玩。他可以挑选到什么地方、玩些什么来作为本星期的开心节目。(你可以先准备好一个节目单供他挑选,免得他提出的要求太不好满足。)他也可以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记下他这个星期想要到哪里去看看去玩玩。(当然你需要帮他写下来)

技巧六:巧妙地给孩子设定一些规范

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确倾向于做什么都偏于过度,因此,为安全起见,你需要寻求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把他限制在你觉得能够接受得了的区域之内。关上房门之类的环境限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对他有效了。不过,绝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孩子却愿意遵守口头限制,比方说“不能超过那个转角”。实际上,四岁的小孩看来颇为喜欢而且尊重“边界”与“限制”这种他本身所没有的东西。因此,一旦你能够为他提供这些东西,他反而十分乐意。如果你来一句“规矩是如何如何”,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能够遵守要求,尽管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规矩要这么定。

技巧七:适当地给孩子一点甜头

“讨价还价”这一招,对许多孩子都很管用。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跟孩子来这一手,或者你觉得这样做实在太像是在贿赂孩子,那你就别用这招。不过许多四岁孩子的父母发现,一点小小的退让往往对事情大有帮助。换句话说,假如你给他一点甜头,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愿意而且能够回报你一点甜头。

技巧八:用富有挑战性的事物吸引孩子

这么大的孩子都喜欢“玩杂耍”,喜欢用全新的办法来做什么事情,因此,假如你遇到孩子不肯走、或者走得磨磨蹭蹭的情况,那么你可以提议朝着目的地双脚跳、单脚跳什么的,这往往能激起他继续往前的动力。从一件事情到另一件事情的转换交替,对四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比他半年以前容易多了。不过,假如他既不肯放下正在做的事情,也不肯去做下一件事,那么,你不妨去热情洋溢地跟他说说下面要做的那件事,往往会对他十分管用。

如何选择好的幼儿园?


孩子不上幼儿园行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孩子最好还是上幼儿园。孩子在家即使有职业妈妈,甚至家庭教师的陪伴,但单纯的家庭教育还是具有自身不可抗拒的局限性。一是孩子在家地位特殊,没有同龄人竞争、做伴,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性。二是妈妈(或者老人、阿姨)一个人(或几个人)照顾一个孩子,未免太细致、太周到,本该由孩子自己来做的事情,全由妈妈代劳了,影响了孩子自身能力的培养。三是孩子每天就和几个最亲、最疼他的人待在一起,交往范围有限,势必影响他与外人打交道的能力。四是妈妈(或家庭教师)与幼儿园里受过专门训练的经验丰富、能歌善舞的幼儿老师相比还是有所不同。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进入集体,融入集体,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应该是最为有利的。

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合适呢?不是迫不得已,最好别让三岁前的孩子提前上幼儿园。

幼儿园的老师再好,毕竟是外人,不可能与孩子建立血肉亲情。幼儿园的阿姨照料婴儿,跟养殖场的饲养员照料牲畜有些类似——穿衣、喂饭、洗澡、换尿片……都是一气呵成。虽然她们的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比妈妈的动作还规范、标准,但是她们的每个动作都是机械操作,不带多少感情色彩,不能给予孩子心灵、情感的启迪与慰藉;不像妈妈照料自己的孩子,边说边做边亲吻,连给孩子收拾粪便都有说不完的话,传不完的情。

三岁以前的孩子,正是与父母、亲人待在一起,建立骨肉亲情的关键期;只有躺在父母的怀抱里,听着父母的声音,闻着父母的气息,感受着父母的亲吻爱抚,孩子才有被爱、被接纳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如果孩子早早地就被迫离开父母,去过一种机械化的生活,那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创伤,像个弃儿漂泊在外,体会不到家的温暖,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

家是孩子的心灵港湾,父母是孩子的情感依托。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家的概念,没有骨肉亲情的滋养,等孩子长大后,梦中的景物都是飘浮不定的,遇着困难、挫折,心无所依、情无所托,很容易陷入情感危机、信任危机。并且,有了危机,不知向谁诉说,不知往哪儿排遣,只能闷在心里,使自己的危机越陷越深,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结局。所以,三岁前的孩子,最好与父母、家人待在一起,享受家庭的温暖。

孩子三岁了,能自己大小便,自理能力增强了,走出家门的欲望强烈了,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事了。

到底送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合适呢?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最好别送全托幼儿园——两三岁的孩子,还处在恋父恋母期,一下就与父母全天候分离,晚上见不到父母,会有被抛弃的感觉,这将拉大亲子的距离,影响以后的教育。所以,送个日托幼儿园,对孩子、大人都是有利的。

怎么选择幼儿园呢,是不是越贵、越超前的幼儿园越好呢?当然不是。一些新建的幼儿园,贵得离谱,喊的口号也离谱。一些富裕家庭,以为贵的、超前的、培养超常儿童的幼儿园,就是好的幼儿园。其实,贵不等于好,学历高、喝过洋墨水的老师,不一定都是好老师;就是好老师,也有与环境、他人磨合的过程。新建的幼儿园,要招聘、培训新教师,要负担房屋租赁费、装修费、设施购置费、场地维护费等等,办学成本比老幼儿园高得多,但办学质量不一定就比老幼儿园好。口碑好、环境好的老幼儿园,老师都是有经验的老师,管理员都是有经验的管理员,他们深谙幼儿生理、心理成长规律,不会拿孩子做实验,不会空喊一些时髦的、诱人的口号,他们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有根有据、有条不紊,把孩子交给他们能够放心。

有些家长,觉得现在的外语很吃香,花高价、走远路也要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如果父母有外语基础,在家能跟孩子用外语交流,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是无可厚非的;如果父母对外语一窍不通,不能在家帮助孩子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不过是流于形式。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就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简单的动脑动手能力的地方。在这里,孩子能学些文明礼仪、生活常识,学些儿歌、做游戏、讲故事、歌舞、手工制作,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锻炼锻炼身体,长长见识就足够了。幼儿园不是学书本知识的地方,不能赋予幼儿园太多的学习功能,早早地就让孩子进入正襟危坐的学习状态,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反而不利。

幼儿园的孩子,学是玩,玩也是学,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个时候,最活跃、最会玩、最能玩的孩子,就是最聪明、最能干、最有本事的孩子。好的幼儿园老师,就是带着孩子玩,在玩中教孩子学知识、学礼仪、学本领、学做人,孩子仿佛什么都没学,却学的是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好东西大家分享、排队洗手、取东西、不能称王称霸、不能扰乱游戏规则、做事要完整有条理、公平竞争、不怕失败、失败再来等等,都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的行为准则。

一些家长,盲目信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就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超常儿童培训基地、神童园地等等,以为智力开发早,文化课学得早,各种技能技巧练得早,就能一招“先”吃遍天。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片面的。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正因过程漫长,才使孩子具有无限充足的发展后劲。如果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过早开发、过快开发、过度开发,会使孩子的身心遭遇一场劫难——人未老心先老、事未成体已衰。

什么样的幼儿园不能上?可以肯定地说:凡是注重知识灌输、技能培训的幼儿园,都是不懂行、不入流、不能上的幼儿园。表面看来,那里的孩子本事不小,学的知识不少,走在了别的孩子前面,其实,那只是一种假象——孩子不知知识的来源,不知知识的结构、关系,不知怎么去获取知识,孩子学些不能理解、不能消化、不能运用的死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学得多,忘得也多,还不如那些玩得多、玩得好的孩子,能开动脑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孩子的早教问题上,不能只看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学了多少,而要看孩子在幼儿园过得怎样,与老师、小朋友的关系处得怎样,都有哪些新变化?孩子都在想什么、做什么?都对什么感兴趣?好的幼儿园,不会给孩子灌输很多的知识,而是给孩子提供条件,提供机会,提供帮助,让孩子自己去学,自己去悟,自己动手去做。省略孩子自己观察、自己琢磨、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一来就让孩子跟着学,这样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样的老师最多不过培养一些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照抄照搬别人东西的匠人、艺人,而不能培养一些具有独特思想、独特见解、独特感悟、独特表现力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孩子越小,越不能送到这样知识性、技能性很强的幼儿园。

除非孩子在某个方面有着特别的天赋、才能,比如,体育天赋、舞台天赋……需要特别的培养、训练,错过时间,就错过了最佳培养期;只有这类孩子,才需送专门的幼儿园,接受专门的训练。绝大多数孩子,最好还是就近选个好的幼儿园,广泛学习,广泛参与,广泛运动,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雄厚的思想、体能、生活和学习基础。

上幼儿园入学准备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