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温娜的死缠烂打之下,老公终于同意搬家,但他扬言不再管孩子的事情,由温娜自己做决定,以后孩子的好坏他也不管。温娜虽然伤心,但老公同意搬家已经赢了第一步,她相信他只是一时赌气,到时候一定会管的。

温娜跟那所家庭幼儿园办好了入园前的手续,随后找房子收拾东西,折腾了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新家所在的地方是一个纯生活的社区,马路上的车不是很多,相对人口也比较单纯一些,都是一些当地居民,生活也还方便。

小西对陌生的环境有些不适应,每天无数次喊着要回自己的家,尽管家具搬过来以后,温娜尽量按原来家的位置摆放,但房子格局不一样,看上去还是不像自己的家。她反复告诉女儿这就是自己的新家,但是到了晚上女儿还是闹着要回自己的家。

温娜打算等孩子适应了新家以后,再带她去幼儿园,小幼儿园也是在一个家属房里,温娜担心孩子会不会以为幼儿园又是一个新家,如果小西对新家还没适应,再去幼儿园那样一个更加陌生的环境和一些陌生人在一起,可能更加不适应。

不管怎样,把幼小的女儿放在一个类似于家庭的环境里,总比放在一个类似于学校的环境里温和一点,等女儿长大一点,再送到一个类似于学校的幼儿园,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陌生而感觉痛苦了。

温娜跟这所小幼儿园的主办人约好,让女儿适应一个月的新家再入园。同时,为了让女儿提前熟悉一下幼儿园,她每天早晨用小车推着小西到那所小幼儿园的小区里,母女俩站在远处看其他的家长送他们宝宝入园,一边看一边跟小西说:“那是幼儿园,过几天你也要去那里上幼儿园。”

当她这样说的时候,小西一脸迷茫,根本没有看那所幼儿园。温娜不知道这样是否有用,这里的幼儿园有亲子班,允许将要入园的孩子周六周日和妈妈一起来熟悉环境。

有时候温娜带着小西看完幼儿园往回走的时候,一想到有一天把女儿留在那里,自己一个人回家,心里就难过。她无法想象两年多来第一次把孩子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和陌生人在一起的感觉。她想象离开后女儿伸着小手悲痛欲绝的样子,她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有时候她想不通,人类为什么要过这样的日子,为什么不能像动物那样一直带着他们的幼崽长大,一生都在一起。

想归想,小西不可能不上幼儿园,现在家也搬来了,只有硬着心肠渡过这一关。

她看到一些文章介绍,如果在这种时候父母内心特别不愉快,特别忧伤,这种信息会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把自己面对的事情跟这种忧伤的情绪配对,如果是这样,就等于孩子的父母为孩子准备了忧伤、恐惧和担心。这些不良情绪,当遇到父母跟孩子分离的时候,起到的作用便是孩子更加忧伤和恐惧。如果父母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是放松快乐的情绪,孩子入园时就没有严重的负面情绪来加重自己对离别的感受。

温娜带着小西上了四次亲子班,在这四次活动中女儿并没有接纳老师,虽然老师引导小西做事情,她也会做,但她没有回答过老师的问题。当老师笑着和她说话的时候,她总是呆呆地看着老师,大部分问题都是温娜代女儿回答了。老师几次告诉温娜:“请你不要代孩子回答问题。”但当小西不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温娜就感觉很丢脸。每当这时,她就觉得必须要送孩子进幼儿园,至少小西不会像现在这样那么不懂礼貌,不爱学习吧。

和那个有大沙坑的幼儿园相比,这所幼儿园的玩具少得可怜,当温娜问这里的老师时,老师说:“玩具放得多了不好,那样会造成孩子不能深入玩耍,我们故意在教室里放很少的玩具,好保护孩子的创造和想象。”对于这种说法,温娜不置可否。

周一到周五温娜开始和小西一起玩上幼儿园的游戏。温娜拿着自己家里的小绒毛熊,让小熊背着小羊,到了幼儿园门口,小熊把小羊送给幼儿园的长颈鹿老师,让小羊跟小熊妈再见。做到这里她独自笑起来,家里没那么多小熊,怎么小羊的妈妈变成熊了?好在小西也没有什么疑惑。温娜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家里的小凳子上面蒙上一块布作为幼儿园,小熊每天领着小羊摇摇摆摆地上幼儿园,长颈鹿老师就会迎接他们,它拉着羊的蹄子让小羊跟熊妈妈说再见。小西很爱听这个故事,每次听完,会让妈妈再来一遍。

讲了几天之后,温娜觉得重复得太多了,想在里面加点情节使故事变得新鲜一些,如让小羊走着走着,发现路边有只虫子,小羊去看,长颈鹿就告诉它,这是一只会变蝴蝶的毛毛虫……这时小西会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说着小西就会哭,这时温娜只好按照原来的样子一字不落地重复,也不知道这样到底对不对,看来自己已经没有办法教自己的孩子了,送到幼儿园是对的。

温娜还是每天早晨坚持带小西到幼儿园门口,看着别人进去,有时候小西也拉着妈妈的手说要进去。看来小西已经认可这个地方了,她入园后应该不会出现温娜想象中的那幅撕心裂肺的图景。

既然选择了一个幼儿园,在孩子入园期间,准备好对幼儿园的信任是最重要的。如果家长不信任,就会焦虑、担心,这些焦虑和担心的情绪会感染到孩子,使孩子入园期间的适应变得困难许多,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痛苦。

有些家长在择园时择得太远,必须要放弃自己已经住习惯的家,搬家到自己感觉不舒服和不愉快的地方去追随一个幼儿园,我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因为孩子入园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搬家又容易给家人带来情绪和情感的波动,在孩子入园时就无法给孩子全力的精神支持。所以还是在离家近的地方选择一个好一些的幼儿园,然后慢慢去影响他们,使他们渐渐意识到哪些做法对孩子不利,相信所有的幼儿园都想帮助孩子,使孩子更好,没有人花时间花精力专门去做对孩子不利的事情。

我见过很多传统幼儿园的老师,很向往很愿意搞一个美好的、能令孩子幸福的教育,他们是非常愿意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以前在李跃儿教育论坛中,有许多网友无法到北京来上芭学园,他们就奋起改变他们孩子正在上的幼儿园,结果他们真的影响了孩子上的那所幼儿园的老师和园长的态度,使那所幼儿园的全体孩子和家长都受益,很多人因此也参加到幼儿教育的大军中,自己办起了幼儿园来实施自己的教育理想。

zj09.com小编推荐

宝宝入园前的准备


幼儿入园的最佳年龄是3岁,如果对父母依赖性很强,适应能力较差的宝宝最好等到3.5岁才入园。如果宝宝能分清人的称呼;能够辨认方向;可以掌握基本日常生活用语的表达;掌握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就是时候入园了。宝宝,就要离开家门,进入幼儿园了。在宝宝入园前的一个月,多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入园准备吧!宝宝的心理准备讲解幼儿园小宝宝并不知道幼儿园是什么,这就需要家长和宝宝讲一讲。提示:对宝宝讲时,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幼儿园有多好多好,免得孩子在入园后,心理落差大,反而认为家长骗他,不愿去幼儿园。熟悉环境在平时,家长应该和宝宝一起,到幼儿园走一走,看看幼儿园的外观,听听孩子们的唱歌声,欢笑声,让宝宝产生愿意进幼儿园的愿望。减少宝宝对家长的依恋感入园之前,可以刻意在家中给宝宝一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减轻宝宝对成人的依恋感。结交新朋友多带宝宝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宝宝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提示:在宝宝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宝宝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宝宝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宝宝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训练宝宝的自理能力在家中,有固定的人看护宝宝,宝宝的生活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入园前的几个月里,就要放一放手,让宝宝学学生活自理了。入园前的自理能力训练学习自己吃饭幼儿园老师虽然会在刚入园时喂宝宝,但毕竟孩子多,老师少,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宝宝就要自己学会自己吃饭,并要吃饱。学会自己穿衣服在入园前,家长就要训练宝宝自己解扣子,扣扣子的能力,因为学校孩子多,老师少,如果宝宝自己不会穿衣服,只能等老师来穿,很容易受凉。学习自己喝水用水杯喝水对宝宝来说有一定难度,家长就要为宝宝准备一个塑料杯,里面倒上一点点水,宝宝渴了的时候,就让他用杯子喝。学会大小便一般一岁半以后,宝宝就可以训练大小便了。为了让宝宝尽快学会控制大小便,有大小便及时通知大人,家长在看护宝宝时,要了解宝宝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另外,家长在家中也要养成宝宝定时大便的习惯。培养作息习惯在幼儿园里,上学放学都有一定的时间,因此,父母要逐渐使宝宝在家的作息和幼儿园的一致,宝宝进入幼儿园后才不至于感到不适应。社交能力培养进入幼儿园,就进入了一个小社会,有些孩子认生、胆小,父母就要多加注意,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宝宝如果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宝宝来说是非常苦恼的事情。因此家长要多和宝宝说话,鼓励宝宝讲出自己的想法。尽管家长已经猜到宝宝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也要鼓励宝宝说出来。平时也要和宝宝多说话,让他听得懂成人的话。入园物品的准备与宝宝一同准备上幼儿园时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可以增强他去幼儿园的意愿。书包带宝宝一起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在书包表面绣上或写上宝宝的名字,利于老师辨认。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宝宝来说,书包里装些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每天能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幼儿园,他就有一种成就感。衣服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在幼儿园穿的衣服,把那些不易穿脱的裙子和背带裤收起来,也不要给男孩穿前门襟装拉链的裤子,以免夹伤生殖器;衣服或裤子上最好有放手帕的口袋,因为手帕用别针别在衣服上不安全,也容易扯坏衣服。当然也可以使用一种特制的安全别针。另外准备一两套内衣裤,因为宝宝年龄小,换了环境容易紧张而尿裤子。鞋子为宝宝挑选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因为幼儿园户外活动较多。可在鞋子上贴上卡通图片,帮助他分清左右。如左鞋贴上猴子的左半脸,右鞋贴上猴子的右半脸,穿对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猴子脸。这样特征明显的鞋子还能避免宝宝之间穿错鞋。手帕由宝宝亲手挑选小手帕,买四五块轮换用,最好是同一花样的,以便识别。玩具一般幼儿园都允许初入园的宝宝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宝宝会有一定的安全感。让宝宝挑选自己喜欢的、体积适中(小于幼儿脑袋,大于幼儿拳头)、无尖锐突起、表面光滑或柔软的玩具2~3个,轮流带去玩。注意:一开始不宜带图书和可拆卸的玩具去幼儿园,因为宝宝整理、管理起来不方便。也可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准备其它物品,如有的宝宝仍用奶瓶喝水,有的宝宝有定时喝奶的习惯,妈妈可以准备奶瓶和适量的奶,使宝宝的生活习惯不被完全打破。所有带去幼儿园的私人物品都应标明班级、姓名,万一遗失可及时找回。

孩子入园前应做哪些准备


孩子第一次走出家门,进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生活。刚刚进入集体的孩子会遇到哪些问题,家长应该再孩子入园前做些什么准备?

一、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通常会遇到这些问题:

第一,对幼儿园环境很不熟悉,会产生陌生感,从而封闭自己,依赖家长;

第二,从2~3个家长对一个孩子,变成10个孩子面对一个老师,孩子会产生被忽略的感觉。突然的“失宠”一定会带来哭泣,逃避的心态;

第三,作息时间突然的改变,孩子睡眠不足,早上会闹情绪,从而恐惧上学;

第四,对老师会产生恐惧感;

第五,幼儿园中,老师通常会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所以平时溺爱孩子的家长,更需要提高警惕。

二、建议让孩子做好入园前五点准备:

第一,在这一个月的时间,每隔几天就带孩子去幼儿园熟悉那里的环境,玩那里的设施,让孩子对幼儿园陌生感渐渐消除。

第二,孩子的“失宠”肯定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家长让孩子学会集体生活,例如与小区的小朋友们玩,观察他的集体意识和脱离父母的能力,比如和同龄孩子玩,要教给他什么叫做分享?什么叫做朋友?什么叫做忍让?还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情就应该受到惩罚,这些道理和概念的培养非常关键,孩子的前三年对他的性格塑造是最为关键的三年。

第三,关于作息时间,需要在一个月内,让他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即便是中途困了想睡觉,也需要让他坚持到该睡觉的时间,不断调整。

第四,不要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把老师形容成女巫的形象,说类似于“再不吃饭,老师就过来打屁股”之类的话,而是要说“如果再不吃饭,美丽的老师就不喜欢宝宝了”,不断美化老师,将老师看成自己家庭的一部分,甚至让老师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崇拜老师,就会更好地接触老师。

第五,通过一个月的时间,锻炼孩子自己刷牙、洗脸、穿衣服,要引导孩子做这些事情,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给予足够的鼓励。

家长对孩子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宝宝入园前家长要准备和注意什么?


在小宝宝第一次离开父母需要独自面对幼儿园的生活时,内心的第一感觉都是排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为宝宝们做一些准备了!那具体需要宝爸宝妈们怎么做呢?快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心理准备

增加宝宝对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熟悉感与认同感。父母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将幼儿园有趣的描述给孩子听。全家模仿幼儿园的游戏、上课情景。使孩子从内心向往幼儿园。

2、环境准备

家长可以抽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孩子了解周围的环境,游戏活动,认识老师及小朋友,看看幼儿园里大型户外运动玩具,同时多让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区或是公园玩耍。

3、能力准备

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与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握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脱鞋袜及简单的衣服等,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4、时间准备

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可以在报名前后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诉孩子每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5、物质准备

提前预备开学用品,与孩子一同准备并告诉孩子这些用品的名称与作用。选择一些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的衣服;软底鞋;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孩子个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壶等。

幼儿入园注意事项如下:

1.孩子入园后,家长须立刻离开。孩子入园第一天哭闹是正常的,家长适当安慰就可以走了,相信老师一定有能力把孩子哄好.最不好的是孩子哭,家长哭,这样只会让孩子更紧张,越发的不愿上幼儿园了.也有爷爷或奶奶流露出来,反正我不上班,我就陪陪他,或是歇两天.孩子是很敏感的,听到这些,孩子会哭得更厉害,迫使家长作出让步.也有的孩子第一天,第二天不哭,而后来却哭开了,家长认为是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什么委屈了,就不送了,其实,这种波动是正常的.两三岁的孩子的情绪,情感很容易被周围的情境所感染,这种易感性是孩子发展的特点之一.

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们要做的就是不间断的送,那种上三天歇两天的作法不可取,使得孩子有依赖,适应集体生活慢.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或中途来看望,怀着不被孩子发现的侥幸,这样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也是不可取的.会导致平静的孩子又哭开了.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妈妈要注意多问一些正面的话题,如在幼儿园里有什麽高兴的事啊,和小朋友们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啊,讲一讲班里有意思的故事等。最好不要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是不是想妈妈了。本来孩子就觉得离开父母受了很大的委屈,再一强化,很可能使宝宝伤心备至,进而更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幼儿园里的事情,也不要勉强他,相信过一段时间,他高兴的时候你不让他说他也会说的。

新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有的还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幼儿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和他们一起亲近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幼儿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适应幼儿园生活。如果孩子确实感冒、不舒服,也不要强迫孩子来幼儿园,因为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愉快的心情,让孩子在家里休养好了再来幼儿园。

2.认识新朋友。家长可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另外,老师也是孩子的新朋友。开学前几天,家长可利用离园时间和老师交谈,老师会及时表扬你的孩子,增强孩子上幼儿园的信心。

3.新生入园宜早接。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更怕上幼儿园。

4.谈论幼儿园的活动。全家人以乐观的态度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倾听他(她)谈论在幼儿园参加的活动;认识的老师、小朋友;共同欣赏孩子带回来的作品和奖品。

宝宝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对孩子、对父母、对长辈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宝宝入园后能不能适应?在幼儿园会不会哭闹?一个个问号不停地在家长的脑中盘旋。其实不用担心,只要做好入园前准备、入园后调整,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提前做准备克服入园焦虑

“家长事前需做足准备,以最放松的、胸有成竹的状态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前几天又哭又闹,其实就是心理上难以接受上幼儿园这个事情。因此,家长需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幼儿园,预见幼儿园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宝宝3岁左右入园最好

市民张阿姨的外孙优优刚满2岁,由于张阿姨身体不好,再加上女儿工作繁忙,无力照顾优优,一家人决定,让刚满2岁的优优去上幼儿园。

8月1日,优优在张阿姨的护送下顺利入园,没有哭闹,显得很平静。一连三天,优优在学校都没有哭闹。不过,老师却反映,三天来,优优没有跟老师和同学说一句话,十分沉默。同时,优优在学校也很少吃饭、很少喝水,甚至很少上厕所。张阿姨担心优优年纪太小,很难适应幼儿园,她甚至已经向老师提出了退学的想法。张阿姨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表示,“进入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将从完完全全的游戏世界逐渐走进规律世界。经常看见入园情况不好的孩子,往往在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以及步入工作岗位时也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甚至常常会逃避现实。

一般认为,孩子3岁左右入园比较合适。一些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主要跟他的成熟度有关。如果孩子能达到以下要求就可以尝试送幼儿园:用别人理解的方式提出要求,寻求帮助;孩子和亲人分离时能比较平静,没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一般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孩子哭闹家长态度要坚决

对孩子来说,去上幼儿园是一段冒险的旅程。他们第一次离开妈妈,第一次孤身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第一次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焦虑,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对于陌生环境里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们一无所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指出,孩子对于与父母分离、进入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接触,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而且,由于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需要面临幼儿园里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使得孩子对入园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抵触的情绪。

王彦玲表示,与其说入园是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如说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适应。乐观的人往往容易些,所以,从小应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乐观的心态。而父母管教太严的孩子,往往交往能力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差。

家住西马金润小区的市民郑女士有一个快4岁的儿子,回忆起一年前送儿子入园的情景,至今她还心有余悸。初入园时,儿子天天哭闹不止;随后,感冒发烧不断袭来;再后来,别的孩子都上全天,自己的孩子却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上着学。直到最近,孩子才能像别人一样正常地去上学。

郑女士坦言,可能由于自己是全职妈妈的缘故,她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儿子一去上学,她的心里就像有小猫在挠似的,非常难受。“刚入园的时候,我曾经一整天待在他们学校外面,不停地眺望幼儿园,虽然什么都看不见。”

王彦玲表示,家长接送孩子时态度要坚决,切不可自行停止送孩子入园。王彦玲说,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会妨碍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一定要坚信,孩子终将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没有哪个孩子是送不进学校的。此外,从一开始上学时就不要给孩子迟到、早退、缺课找借口,一定要让孩子遵守相关的规则。

回家后注意亲子沟通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那几天,一回家,妈妈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你开心吗?喝水没?跟小朋友玩了吗?……”专家指出,千万不要“审犯人”般的盘问孩子。

王彦玲表示,作为家长当然要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关心孩子的感受,多问好的方面,不要问不好的方面。此时,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见到孩子后告诉他:“妈妈好想你,宝贝,我想亲亲你。”妈妈不用问“宝贝有没有想我”,只负责跟他亲热,告诉他,妈妈知道他很努力了。

孩子如果有极端的郁闷,不开心,反而是不愿讲出来的,逼他讲,是一种刺激。等他感觉好点,他一定愿意主动和妈妈分享。

除了亲亲抱抱,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一段妈妈和孩子完全拥有对方的时间。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只是要和你在一起,我对你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期望必须做点什么”。

王彦玲表示,母子沟通是一种从小需要养成的习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太小,可能还不能完全明白沟通的全部内容,但是只要坚持母子间的沟通,会在初中、高中,孩子到青春期时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孩子是一辆汽车,家长靠沟通来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防止老人产生无用感

姗姗是个3岁的小姑娘,自出生起,就由姥姥、姥爷一手带大。8月1日,姗姗开始上学,每天由姥姥、姥爷负责接送。每天早上7点半将姗姗送进幼儿园后,姥爷都会在幼儿园门口徘徊到近中午才回家。下午三四点钟,太阳正晒的时候,姗姗姥爷就已经来到幼儿园门口排队,等候孩子放学,其实孩子5点才放学。

王彦玲表示,孩子上学后,长期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也会产生焦虑和无用感等负面情绪。通常表现为,很容易对子女发脾气,闹情绪;或者对孙辈过度保护,让孩子更加依赖他们,阻碍孩子独立的发展。此时,作为子女一定要理解他们。

王彦玲建议,作为子女要提前跟老人沟通,告诉老人,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做的事情,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不是因为老人照顾不周。同时,子女们要安排好老人今后的生活,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爱好。

入园体检需空腹抽血

入园体检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准备之一,家长需根据幼儿园通知的体检时间带孩子前往相关的妇幼保健站。

8月7日,记者见到不少家长就带着即将入托的宝贝来到位于嘉园二里的丰台某妇幼保健站,等待体检。由于幼儿体检扎堆,承担体检项目的各科室前,都可见到家长领着孩子排队的场景,不少幼儿家长也因此发过牢骚。工作人员建议,准备入园但尚未确定幼儿园的家长,最好将孩子的体检时间提前或者推后,避开高峰时段进行入园前体检。

此外,工作人员还表示,孩子入园体检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不能再进食、进水,直到次日抽血前。

发生意外允许孩子情绪发泄

在幼儿园,跌倒、摔伤、碰撞等意外也容易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做好心理调整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高欣表示,伤害可以给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带来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在遭遇伤害后,孩子出现一些退缩、胆小、愤怒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应该尽量地安抚孩子,不要轻易责怪他们,要允许孩子将这些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孩子将负面情绪发泄后,经过一段时间会自愈,他们又会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如果孩子在遭受伤害后,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回避发生伤害的场景,易受惊吓,经常做噩梦,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高欣说。

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小矛盾、小打闹。家长不要教他们打、骂等方式,不要过多地干预,放手让孩子自己寻找处理方式。对于天性内向、懦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地帮助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去找到对方沟通。

关注细节预防疾病

由于环境的变化,上幼儿园是孩子最容易生病的时期。疾病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帮助孩子少生病。

三大原因导致孩子易生病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表示,上幼儿园孩子之所以老生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环境的改变,二是饮食的差异,三是集中生活容易交叉感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成为致病的那根稻草。

以孩子最常见的感冒发烧为例,许鹏飞表示,孩子会不会感冒发烧主要取决于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力量对比,人体主要的力量是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保护上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性IGA,这个球蛋白产生于肠道淋巴样组织和扁桃体。

大便干的时候分泌性IGA就减少,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所以大便干是感冒发烧的主要诱因。此外,病原微生物生长离不开人体的鼻腔分泌物,鼻子敏感是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常见的原因,所以过敏体质的孩子也容易感冒发烧。

凉水洗脸有助控制鼻涕

流鼻涕也是孩子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许鹏飞表示,鼻涕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温度,很多孩子对环境的温度变化很敏感,冷热变化就会刺激鼻腔产生大量鼻涕,预防的办法主要靠锻炼,可以给孩子用凉水洗脸。

二是环境的过敏源,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孩子遇到较多过敏源的时候,孩子的鼻子就会过敏,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或者清除周围的过敏源,尽量选择干净整洁的幼儿园。

三是运动,部分孩子剧烈活动以后就会形成运动血管性鼻炎,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在运动以后鼻子堵或者流鼻涕的孩子,要控制运动量。

大便干燥需警惕

许鹏飞表示,很多孩子都有大便干的问题,但不是所有大便干的孩子都会发烧。大便干只是一个诱因。如果孩子大便干,周围正好有人感冒发烧,孩子同时有鼻子堵或者流黏鼻涕,孩子感冒发烧的机会就很大。

所以平时就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定时大便的习惯。长期便秘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蛋白过敏的现象。

同时,还要关注嘴里的臭味。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嘴里有臭味,说明孩子已经有细菌感染,必须给孩子多喝水。

当然,孩子会否生病还有很多因素,如果家长注意了以上常见的因素,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孩子生病,但孩子生病几率会明显降低。

宝宝入园前的准备训练


宝宝就要去幼儿园了,没有家人的照顾,不知道宝宝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了宝宝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爸爸妈妈在宝宝入托前不妨在家里先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一些日常训练。

训练项目1、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托班都有规定的作息时间,宝宝可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想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玩游戏都自作主张,在托班可得听从老师的安排,按照作息制度和要求来做。

训练方法;父母可以先和老师沟通一下,在家里模拟一份作息时间表,比如,早上7:15分起床,7:30吃早饭:8:00开始学习和游戏,在家里大人可以教宝宝一些简单易学的儿歌,或者和宝宝起做游戏:11:30午餐:12:00自由活动,12:30午睡:14:30起床;15:00点心,15:30游戏,看书:17:30等爸爸下班吃晚饭。

合格标准:宝宝能基本上按照你制订的时间表按时进餐、睡眠、盥洗、玩耍娱乐。

小建议:可能刚开始,宝宝会不习惯,这时大人可以和宝宝来个小小的竞赛,以身作则,慢慢引导宝宝适应这样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养成一个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训练项目2、自己喝水吃饭

在托班没有妈妈、奶奶或是阿姨追着你喂饭,吃饭的时间就只能吃饭,还得自己动手,所以入托之前掌握自己吃饭喝水的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辛苦了老师不说,宝宝的肚子还会经常唱空城计。

训练方法:给宝宝个一自己尝试的机会,准备一套充满童趣的碗勺、水杯,这可以增加他尝试的兴趣。训练宝宝吃饭的时候,首先得教会宝宝拿勺子。一般而言,两岁左右的宝宝手指的抓握能力已经发育得很好了,鼓励他用小勺子盛起少量的饭粒,再慢慢地将食物送到嘴里。喝水也是如此,先用塑料杯子,水倒得少一点,父母可以先手把手地帮宝宝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自己控制了。

合格标准:宝宝可以拿小勺子吃饭,会用小水杯。

小建议:有的宝宝喜欢吃饭的时候玩玩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并不是个一好习惯。父母可以和宝宝来个“约法三章”,吃饭和游戏是两个时间段做的事情,不可以同时进行,违反规定就不是乖宝宝了哦。

训练项目3、自己解决大小便

宝宝的大小便问题一般过了18个月就该训练了,如果宝宝想要大小便还不能告诉大人,或者还在使用纸尿裤,那就要注意了。托班里的老师没有太多时间替宝宝换纸尿裤,而且把裤子尿湿也是一件很羞的事情哦,所以赶紧趁入托前来一个特训吧。

训练方法:如果以前你上卫生间时从没让小家伙“陪伴”,那么现在是时候了,让他和你一起进卫生间,“实习”如何上厕所,你可以边“解决问题”边向宝宝现场解说。如果宝宝不具备自己如厕的能力可以慢慢训练,但怎么着,也得让他具备想要便便就告诉大人的能力。

合格标准:宝宝可以初步控制大小便,同时在便便前会有意识,并告诉大人。如厕结束后,自己会拉裤子。

小建议:如果宝宝在如厕训练中失败,千万不要责怪,宝宝太小,“意外”免不了,一旦意外发生,你最好冷静地、替宝宝擦洗干净,努力将“意外”最小化。

训练项目4、学会独立入睡

在托班吃完饭就要午睡一会,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许多宝宝在家里往往要大人抱着、哄着才能入睡,因此宝宝入托后会不适应,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所以入托之前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

训练方法:首先父母要创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等宝宝进屋上床了,父母不要立即离开,可以坐在门口,让宝宝觉得你并没有离他而去,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如果宝宝在床上玩闹不肯睡觉,父母应平心静气地告诉他,这个时候只能在床上睡觉,不能再做别的事情了,千万不要大声嚷嚷或者训斥孩子。

合格标准:宝宝在熄灯之后可以独自安静入睡。

小建议:如果宝宝的哭闹让你心软,破例答应孩子的要求,那么接下来等待你的,将是每个夜晚的“睡前战争”。所以有的时候父母需要一点“铁石心肠”。

训练项目5、自己穿脱衣服

午睡后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宝宝自理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多数宝宝脱衣服睡觉没有问题,可穿起衣服就笑料百出:穿错鞋、穿错裤子、穿反了、漏系了一个扣子……

训练方法:父母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比较容易穿脱的衣服,并告诉宝宝穿脱衣服的顺序,让宝宝模仿你,然后自己尝试。另外,宝宝鞋子的大小也要合适,如果宝宝还不能很好地掌握系鞋带的技巧,那么不妨先给宝宝换上有搭扣的鞋子,方便宝宝刚入托时自己穿脱。

合格标准:不要求速度,但能准确地将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穿好,不依靠大人的帮忙。

小建议:对于年龄小的宝宝,父母可以适当地为他多准备几套衣裤,以便宝宝拉拉尿、呕吐时更换。

训练项目6、自己盥洗

宝宝喜欢玩,常常把自己的小手小脸弄得很脏,如果自己不会简单的盥洗,就只能做“小邋遢”了。

训练方法:宝宝喜欢玩水,常常把洗手当作玩水,父母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游戏中教宝宝学会洗手洗脸。当然在这之前,妈妈需要把盥洗的程序耐心地告诉宝宝,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来帮助宝宝记忆。

合格标准:宝宝可以按照盥洗的顺序收取盥洗用具,并完成洗漱。

小建议:在开始训练的时候,父母可以与宝宝同步进行,加入宝宝的“玩水”游戏中,亲子娱乐的同时还可以让宝宝多个学习模仿的榜样。

技能测试7、表达自己

托班老师要照看这么多小朋友,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揣测宝宝心思,宝宝饿了,渴了,要上厕所了……都要学会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愿。

训练方法:平时可有意识地让宝宝做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告诉宝宝,当自己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就要大声向老师说出来,特别是当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来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合格标准:宝宝会主动向你“汇报”生活上的一些需要、趣事。

小建议:并不一定要等到宝宝不舒服了才要跟大人汇报,平时宝宝遇到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与你沟通,“今天宝宝玩了什么游戏?”“午饭,奶奶做什么给你吃了?”“为什么哭鼻子啊?”良好的自我表达就是在平时的亲子沟通间培养的。

宝宝入园前的准备功课


宝宝刚刚进入幼儿园,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要处理很多在家不需要处理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宝宝就有可能适应不了,从而不愿意入园。明智的父母应该为孩子及早做好充足的准备,帮助孩子更容易、更迅速地喜欢上集体生活。

一、心理卫生课

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经达到这一目标,爸爸妈妈可以做以下工作:

1.看看幼儿园的生活

参观班级活动,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让孩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让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2.玩玩“幼儿园游戏”

在家可以和孩子玩“在幼儿园上课”等模拟游戏。

3.交交新朋友

在孩子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孩子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二、自理能力训练课

在孩子入园前,父母要调整孩子的作息,培养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以减少孩子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

睡眠训练

选择好幼儿园后,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