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上入学准备

2020-01-14 心里上入学准备 童话故事乐园上 月亮上的童话故事

臭药膏(上)。

我们学过的故事典故有三顾茅庐、背水一战、程门立雪等 。典故是在重温中国历史,讲述中国故事。好的故事典故可以促进我们优秀品德的成长。典故中带给我们的启示要好好地去实践。写故事典故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臭药膏(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

“老师!陶陶把我的钢笔弄坏了。”

“老师!陶陶往我的口袋里塞泥巴,衣服全脏了。”

“老师!陶陶放学之后在教室里练倒立,在墙上蹬了好几个脚印。”

“老师!……”

班主任老师可真烦,一天要处理几起陶陶事件。陶陶上五年级了,仍改不了好动好闹的毛病,班主任老师说他是,淘之又淘,淘上加淘,越来越淘,陶陶这名字真没叫错。

同学巧巧建议说,给陶陶的名字中间加个“不”字就好了,别的同学们就说,那不成了“陶不陶”,这是句问话,不像个名字,在班里就没有通过,所以,陶陶仍然叫他的陶陶。

陶陶并不是总淘,这几天就沉默了,课间很少跟同学说话,上课时也常答错老师的问题,一放学就往家跑,谁找他都说忙。老师感觉奇怪,就让巧巧和彬彬去陶陶家看看,陶陶是不是得了病?巧巧和彬彬到陶陶家一问,才知道陶陶真的在忙,在做小鸟。彬彬说:“小鸟是大鸟生出来的,怎么做得出来?”陶陶说:“古时候就有人做出来了,我也能做出来。”原来陶陶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说古人曾做出一种会飞的木鸟,叫木鸢,应该就是最早的风筝。陶陶不相信木鸟是风筝,他说木鸟不可能做的像纸风筝那样轻,要飞起来一定要靠机械动力。他要做的就是用机械动力飞起来的小鸟。

由于巧巧和彬彬的传播,全班同学都知道了,都说陶陶是异想天开。没想到一个月后陶陶真的做出了会飞的小鸟,虽然飞得不高也不远,可毕竟飞起来了。同学们都围上去观看:木头刻成的鸟身和鸟翅膀,中间有一个旋转轴,用一束橡皮筋做动力,拧紧橡皮筋就可以带动中轴旋转,轴中间是椭圆的,可以拨的两个翅膀上下扇动,小鸟就飞起来了。同学们都说:“嗨,这么简单!”班主任老师看了却说:“不简单,不简单,陶陶很了不起!”

陶陶忙完他的小鸟工程,才发现班级里有了变化,巧巧的座位是空的,已经一周没来上课了,据说是因为脸上出现了癍;彬彬的成绩直线上升,取代巧巧成了班里的数学尖子;强强为了筹集过生日的钱,卖了他最好的电动玩具,一架电动飞机和两辆四驱车只换回了20元钱……陶陶哪件事都想过问,哪件事也不是他该管的,于是老师又开始处理陶陶事件。

老师思考了两天,对陶陶说:“橡皮筋的动力有限,小鸟飞不了多远,将小鸟改造成电动的就好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成功。”

老师还倡导全班同学向陶陶学习,在课余时间搞点发明创造。

受到老师的鼓励,陶陶又忙起来了,他必须做出电动的小鸟,不能让老师失望。跟他一起忙的还有彬彬和强强,彬彬的数学好,可以帮着计算;强强喜欢摆弄电动玩具,知道怎样安装小电机和电池。琢磨了几个星期也没有进展,才知道老师出的是道难题,要克服增加的重量不难,安装小电机和电池也容易,怎样控制飞行的时间呢?总不能让小鸟耗光了电才停下来吧?他们的电学知识有限的很,只好去找巧巧帮忙,因为巧巧的爸爸是个电工。

巧巧躲在家里不想见人,她也很忙,忙着对付脸上的癍。癍只有两快,不大,咖啡色,对称地长在两腮上,像一对蝴蝶翅膀,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大夫说这是黄褐癍,也许过段时间就会消失,治疗就得喝汤药。巧巧不想喝汤药,又希望它们马上消失,可是试过了好几种药膏,涂抹过妈妈用的所有美容护肤用品都不管用,害得巧巧不敢去上学。她隔着房门对陶陶和强强说:“我很忙,我爸爸也很忙。做小鸟急什么,等寒假再说吧。”

陶陶可不想等到寒假,放寒假还有二十多天呢。可是巧巧不帮忙怎么办?他还没学会求人呢。

强强说:“给巧巧买点礼物吧。”

“为什么要买礼物?”

“认错呀。巧巧一定是记你的仇,巧巧爱美爱干净,你却处处和她作对,往她的书桌里塞过青蛙,往她的衣袋里塞过烂泥,在她的马尾巴发型上粘过泡泡糖……”

“咳!别废话。”陶陶不耐烦地摆着手:“你说该买什么礼物?”

门那边的巧巧嚷道:“我不要礼物!你们帮我治好脸上的癍,我就帮你们做小鸟。”

“真的?”陶陶看到了希望:“你等着,我们一定帮你找到治癍的药。”

(二)

药店的售货员拿出三四种药膏,说这几种都可以治疗黄褐癍。陶陶扬着头说:“我们要最贵的那种。”可是售货员一报价格,陶陶和强强马上摇着头跑出了药店,他们口袋里的钱买最便宜的那种都不够。

强强说:“只能回去找彬彬。”

陶陶不说话,只顾低头往前走。

强强又说:“找到彬彬也没用,他没钱。”

陶陶还是不说话,去路边买了两串糖葫芦。

强强不接陶陶递给他的糖葫芦:“糖葫芦里能吃出买药的钱?”

“不买药了。”陶陶说:“巧巧不缺买药的钱,药店里那几种药巧巧肯定都试过,买了也没用。现在只有一种办法,就是我们给巧巧做一种药。”

陶陶在书店里翻了两天书,然后开出了一个做药的“菜单”,内容如下:人参一斤、鸡蛋五个(只用蛋清)、芦荟一棵、黄瓜三条、维生素E二十片、维生素B1二十片、维生素B8二十片、珍珠粉若干。

强强说:“我妈说,美容最好的东西是胎盘。”

陶陶问:“胎盘是什么?”

强强摇头。

彬彬说:“好像是小动物出生时身上包裹的那层东西。”

陶陶说:“去哪里找呢?”

彬彬拍拍脑门:“去我舅舅家!我舅舅家在郊区,家里的大狗刚生了一窝小狗。”

陶陶和彬彬马上乘车去了彬彬的舅舅家,它们没有找到胎盘,却找到了一个出生不久就断了气的小狗。这个小狗好可怜,不应该就这样埋葬掉,他们决定提高小狗的生命价值,让它顶替没有找到的胎盘。

回来的路上,他们又买了两个冻柿子,因为彬彬说,他爷爷的药书上记载,用柿子叶做软膏治疗黄褐癍很有效。他们找不到柿子叶,只能买冻柿子替代。

(三)

陶陶的房间成了实验室,一个液化汽灶、一口不锈钢锅就是设备。菜单上的物品备齐了,稍加清洗便扔到锅里,连同小死狗和冻柿子一齐用小火煮起来。陶陶说,这样熬上两天,给巧巧治病的软膏就成了。

一放学三个人就聚到灶前,隔五六个小时就往锅里加一次水。两天过去了,锅里仍然乱七八糟的,并没有熬成他们想象中的软膏。又熬了一天,还是不成。彬彬说:“里面的鸡蛋再熬也是一块一块的,应该发酵之后再熬,造酒和做臭豆腐不都需要发酵吗?”陶陶和强强认为有理,三个人就把不锈钢锅搬到暖气边上,耐下性子等里面的东西发酵。

期末复习好紧张,他们把熬药的事忘了。考试的前一天,陶陶注意到房间里有股臭味,急忙打开锅盖去看,哦!好臭!几乎把陶陶熏个跟头。锅里的东西长了黑毛,发霉了。陶陶急忙盖好锅盖,他认为发霉就等于发酵了,可是现在顾不上这东西,要等考试结束再说。

考试的最后一科是英语,陶陶第一个答完卷,第一个站起身往外走,路过彬彬和强强的身边时,他分别给二人递了个纸条。结果,两个纸条都落到了监考老师的手里,打开一开,两个纸条的内容完全一样:“锅里生了黑毛。别忘了药膏!”

是某道英语题的答案吗?监考老师拿着试卷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是答案又是什么,难道是句隐语?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拿着纸条去找陶陶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哭笑不得,说:“他是想看看你这个监考老师是不是真懂英语。亏他想得出来!”

巧巧将陶陶他们挡在了门外:“太臭了!你们好像从厕所里爬出来的。”

强强放下手里那包东西:“是很臭。为了给你做药,我们都成了臭小子。”

陶陶打开包:“看看,够你用几十年的。”

巧巧捂着鼻子看了一眼:“又臭又黑,能用吗!”

彬彬说:“能用,良药苦口吗。”

陶陶说:“不对,是良药苦鼻子。”

强强说:“治病可不能怕脏怕臭,要付出代价。”

陶陶用包里的木勺掘了一块递到巧巧面前:“抹点试试,也许明天脸上的癍就消失了。”

巧巧急忙退到了门里:“不抹!不试!快拿走!再放一会我们这座楼就呆不了人了!”

陶陶说:“试试吧,想治病就别怕当臭美人。”

彬彬说:“臭美人也是美人。”

强强说:“只有先当臭美人,将来才能成为香美人。”

巧巧在门里喊:“扔了!扔了!我宁可不治脸上的癍也不当臭美人。家里要有了这东西,我妈会把我和这东西一起扔到垃圾箱里。”

巧巧躲到屋里再不理陶陶他们了。

陶陶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了吧,二十多天的心血成了一堆垃圾。”

强强很心疼,说:“花了咱们不少钱呢!”

彬彬说:“要扔也得扔远点,别把街道都弄臭了。

三个人把包里的东西带到了郊区,东一块西一团地扔到了田里。彬彬说,这块地是他舅舅家的,这种臭哄哄的东西应该是农田最好的肥料。

(四)

一个星期以后,巧巧和她爸爸来帮陶陶他们做小鸟。巧巧脸上的癍奇迹般地消失了,陶陶说是被他们的药熏好的,巧巧说你们的臭气有那么神吗?是我自己调养好的。

有巧巧爸爸帮忙,小鸟做得很快,春节前夕,电动小鸟就飞起来了。试飞的场地就是陶陶他们撒了臭药膏的农田。这时候的农田覆盖着一层十几公分厚的积雪,平坦辽阔,看上去就是一个特大的广场。

这个小鸟比橡筋动力小鸟大了一倍,用支架放飞,斜着穿到空中,能爬升二三十米高,飞完预定的时间后小鸟便向下滑行,一头扎进积雪中。

巧巧的脸上开了花,不停地叫着“好玩”,向落到雪中的小鸟跑去。

彬彬和强强高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也向落地的小鸟跑去。

巧巧拨开积雪,拾起地上的小鸟,轻轻拂去上面的积雪说:“这个小鸟是我的了……”突然她又把小鸟扔到了地上,叫道:“咳!咋这么臭哇!”

彬彬拾起小鸟闻了闻,急忙用手捏住了鼻子:“是……是有点臭!”

巧巧捂住鼻子向后退了两步,说:“我不要了!小鸟已经臭了,就像你们做的臭药膏!”

小编推荐

臭药膏(中)


故事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这些故事典故都是优秀的中华文化。故事典故对于我们的人生观有一定影响。应该大力弘扬故事典故中的优秀品德。优秀的故事典故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臭药膏(中),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五)

开学后,彬彬悄悄把陶陶扯到一边,说:“不好了!出大事了!我舅舅那片田地臭不可闻,无法耕种了,要找科研所的人去查原因呢。”

陶陶说:“种地就要施肥,有点臭味怕什么?”

彬彬紧张得要命,说:“不对,谁不知道现在种地用化肥!一般的田地都没有臭味了。要查出是咱们丢的臭药膏可咋办?”

“没关系,臭药膏又不是毒药,不会影响种庄稼的。”

陶陶虽然说得轻松,心里还真有点不放心,星期六的下午,他和彬彬、强强又去了那片农田。

离田地很远就能闻到臭味,陶陶和强强都捂住了鼻子,彬彬不捂鼻子而是捂住了眼睛,他担心得快流出眼泪了。

在田地边上,他们遇见了彬彬的舅舅。彬彬的舅舅说:“太奇怪了!地里突然就有了臭味。往年这时候蓟蓟菜、苦菜、婆婆丁等野菜都开始发芽了,今年却一棵也见不到。农科所的人来过了也没查出原因。”

强强继续捂着嘴,他在偷笑。

彬彬继续捂着眼睛,他怕舅舅看出他的不安。

陶陶说:“臭味是挺大,大概有人施了肥料。”

“瞎说!我种地快二十年了,地里施没施肥我还看不出来?”

陶陶说:“要是施的浓缩肥料你就看不出来了。不用担心,不会影响长庄稼的。”

出乎陶陶意料的是,那股臭味还真影响长庄稼了,半个月后彬彬告诉陶陶和强强:“别人家的地都出苗了,舅舅家种的玉米一棵也没出,挖开看看,种子还没发芽呢。舅舅没办法,已经毁了一半农田改种西瓜了。”

强强说:“种玉米不发芽种西瓜就能发芽吗?你舅舅知道了臭药膏的事,一定饶不了咱们。”

陶陶也开始发愁了,想了一会,决定把臭药膏的事告诉彬彬的舅舅。

周末放学时下雨了,这是第一场春雨。周六雨还在下,而且很大。周日雨小了,陶陶和彬彬、强强冒着小雨来到彬彬的舅舅家,要说明臭药膏的事,准备接受惩罚。

彬彬的舅舅不在家,陶陶他们提心吊胆地向农田走去。还没走到田边他们便笑了起来,因为玉米和西瓜都发芽了,看上去齐刷刷的,露出地面有两寸来高。

彬彬的舅舅正披着雨衣站在农田里,一见到陶陶他们就喊:“小家伙们来的正好!看吧!又是怪事!昨天早上苗刚露头,今天就长这么高了,跟气吹的一样,神了!”

陶陶抹着脸上的雨水说:“是怪事!原来下雨才能发芽。”

强强说:“是怪事!别人家的地不下雨也发芽。”

彬彬的舅舅走了过来:“你们上次来我就感觉有事。说吧,你们几个小东西在这块地里搞了什么阴谋诡计?”

彬彬说:“没搞什么阴谋诡计,只是撒了一点臭药膏……”

(六)

暑假前夕,彬彬把陶陶和强强拽到一边,边比画边神秘地说:“你们见过这么大的玉米吗?”陶陶和强强一起摇头,因为彬彬比画得足有二尺长。彬彬说:“我舅舅家的玉米就这么大!”陶陶和强强的眼睛瞪圆了。彬彬说:“你们见过课桌这么大的西瓜吗?”陶陶和强强瞪着眼睛一起摇头。彬彬说:“我舅舅家的西瓜就这么大!”陶陶问:“你见到了?”彬彬说:“是我舅舅在电话里说的。他说现在每天都有专家学者到地里研究,不明白玉米和西瓜为什么能长那么大。对了,还去了不少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呢……”陶陶一下子跳了起来,叫道:“一放暑假咱们就去吃西瓜,那是咱们臭药膏的功劳!”

地头上好热闹,停着几辆车,围着一大群人,好像发生了大事。陶陶他们费了好大劲才挤到前面,发现大事就是几个记者在给彬彬的舅舅摄像、拍照。彬彬的舅舅站在玉米地里,做出抬手去够玉米棒子的动作,以展示玉米秸子长得高,玉米棒子结得大。记者们忽前忽后一阵乱转,闪光灯忽上忽下好一通闪,累得彬彬的舅舅满脸淌汗才告一段落。

围观的人便议论:“这照片值了钱了,弄到外国去都是新闻。”

也有人嘀咕:“这玉米粒还不得跟葡萄粒那么大?煮上一棒,两个人也啃不完。”

有商业头脑的人则说:“这么大的玉米会让你煮着吃?一定要留作种子卖,这回彬彬的舅舅发了!”

拍完了玉米又去拍西瓜。一枚枚大西瓜懒洋洋地躺在地里,就像一大片描上了花纹的恐龙蛋,最大的一个,两个壮小伙子合力去搬才勉强抬离地面。

围观的人大都张大了嘴巴,恨不得马上就弯下腰去啃两口,可也有人怀疑:“瓜长到这么大,能好吃吗?”

彬彬的舅舅抹着脸上的汗,很自信地说:“好吃!一定好吃!几年前这块地就种过西瓜,不论大小都甜。”

“真的吗!”有人伸手掏出了二百元钱:“大家谁都没吃过这么大的瓜,不如切一个大家尝尝。”

彬彬的舅舅不肯,说:“别急别急!这瓜还得三五天才熟,到时候我请大家品尝,用不着拿钱。”

吵嚷了半天,人群才慢慢散去,记者们也上车走了,临走前,记者们劝彬彬的舅舅去申报吉尼斯记录,他们说种出这么大的西瓜和玉米在世界上也是首次。

彬彬的舅舅可不关心什么记录的事,这一阵已忙得他有点晕了,他冲陶陶和彬彬、强强喊道:“小家伙们来了!帮我看瓜吧!我已经五六天没睡上囫囵觉了。”

(七)

瓜棚是早就搭好的,很小,只有一床单人铺盖,好在陶陶他们三个都不胖,勉强能挤进去。彬彬的舅舅说:“这么大的瓜,想偷也不容易,就怕有人来祸害。”

陶陶他们当然乐于承担这项工作,感觉很惊险很刺激。强强说:“我们这是要跟坏人作斗争,不能没有武器呀!”

彬彬说:“是啊,没有枪,弄两把大刀也行。”

彬彬的舅舅笑了,给他们找来一个电筒和一张弹弓,说:“不能真打,把人吓走就行,偷瓜的只是小贼而已,算不上真正的坏人。”

陶陶他们可不这么想,等彬彬的舅舅一走,他们便绕着西瓜地和玉米地忙碌起来,在容易往地里钻的位置都挖下了陷阱,在地头边伏下了几根绊绳,又捡来几十个拳头大的石块放在瓜棚附近,就等来犯者上门,好给“贼人”一点颜色看看。

天黑之后,陶陶伏在瓜地里,彬彬和强强趴在玉米地边上,紧张而焦急地等待着,希望能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可是等到半夜也没听到“贼人”的一点动静,困得他们眼皮都睁不开了,只好撤回瓜棚挤到那床单人铺盖上休息。

天刚亮,陶陶就被挤醒了,他听见地头上有踢踏踢踏的脚步声,急忙把彬彬和强强推醒:“快!快!有情况。你俩快去地头,我守在瓜地里。”说完,陶陶便钻进瓜地趴到了一个大西瓜的后面。刚趴下他又跳了起来,发现地面有点湿,一抬头才感觉到有细细的雨点往脸上敲打,不知什么时候下起雨来了。他握了两块石头蹲在西瓜后面,决心像个勇士一样守住自己的阵地。

彬彬和强强迷迷糊糊地往地头跑,边跑边揉眼睛。远远的就看见一个披着雨衣、拎着布包的人越过了地头,正缓缓地向西瓜地里挺进。“哇!贼人真的来了!”强强低叫了一声,急忙钻进了边上的玉米地,他和彬彬在这一带设置了最后一道绊索,若不能阻击“贼人”,心血就白费了。手忙脚乱地找到绳头,强强用力拉了起来,恰倒好处!绷直的细绳正绊在“贼人”的小腿上。“贼人”趔趄了一下,因为走得慢并没摔倒,站稳之后,“贼人”抬手向后推了一下雨衣帽子,喊道:“你们几个小东西搞什么鬼,差点绊我一个大跟头!是我,给你们送饭来了!”——原来是彬彬的舅舅。

(八)

三四天过去了,偷瓜贼没来,偷大玉米的贼也没见到,展示英雄本色的机会一次也没有,好没意思!一开始的惊险、刺激感觉现在全消失了,到了晚上,他们也懒得往西瓜地和玉米地里埋伏了。

干什么呢?陶陶捏亮手电在瓜地里转了一圈,找到了那个最大的西瓜,用手拍了两下说:“这瓜好像熟了。”

强强跟了过来,也伸手拍了两下:“一定熟了。”

彬彬摸出了一把水果刀:“可以切一个三角口尝尝。”

陶陶也摸出一把水果刀:“咱们的吃瓜工具该用上了。应该把瓜头切掉,管他熟不熟,先吃一顿再说。”

两把水果刀一起用力,不多一会,瓜头部分被切下了厚厚的一大块,露出了里面红色的瓜瓤。

陶陶先切下一块塞到嘴里。

强强把手电光打到陶陶脸上,急切地问:“怎么样?”

陶陶眯着眼睛摇摇头。

彬彬也切下一块塞到嘴里。

强强又把手电挪到彬彬的脸上,问:“好吃吗?”

彬彬眨眨眼,也摇摇头。

接着,陶陶和彬彬便你一刀我一刀飞快地吃起来。强强明白了,急忙跑回瓜棚找来一个不锈钢的汤匙,一匙一匙地比陶陶和彬彬吃的更块……

强强不吃西瓜了,他说撑得慌,从兜里掏出弹弓,在地上摸了半天也没摸到石子,他摇摇头说:“这田里真穷,石子都不多,前天我好不容易才摸到一颗石子,便往天上打去,你们猜怎么样?天上立刻便落下一颗流星,我才知道,天上的流星原来是被我的弹弓打下来的。”

陶陶也不吃了,说:“昨天你们都睡了,我自己站在田里看星星,一阵风吹来,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你们猜怎么着?天上立刻落下一片流星雨,我才明白,流星雨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要看我什么时候打喷嚏。”

彬彬还在吃,边吃边说:“那天我出来撒尿,外面好黑呀,抬头一看,呦,是云彩把月亮挡住了,我急忙撅起屁股冲天上放了个屁。再抬头看时,云彩被崩得远远的,月亮出来了。”

接着他们大笑起来,笑得直喊肚子疼。

然后他们把西瓜头上切下来那块又扣在了大西瓜上,陶陶说:“兴许明天它们又长到一起了。”

谁喜欢吃臭老鼠的故事


谁喜欢吃臭老鼠的故事

战国时代,庄子和惠施是好朋友。两人常一起辩论对任何事的看法。

有一次,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知道了,就想到魏国去拜访这位老朋友。

魏国一些爱进谗言的小人就对惠施说:“庄子这次来我们魏国,可能别有企图。或许是要来谋取您的相位,您可千万要小心啊!”

“嗯!他们说得蛮有道理的。”惠施心想。于是他就派了许多士兵,到魏国各地搜查庄子的住处。

士兵们找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找到庄子,然而庄子却在第四天早上亲自登门拜访惠施。

“老朋友,你知道南方有一只鸟叫吗?这是一种很珍贵奇异的鸟,它由南海出发飞向北海。在途中,若不是梧桐树,它绝不停在上面休息;除了竹结的果实外,它绝不吃到别的东西;不是甜美的泉水,它也不喝。当它正悠然自在地飞翔时,地上正好有一只猫头鹰,刚抓了一只臭老鼠,猫头鹰以为要来抢夺自己的臭老鼠,就抢先地向怒叫一声!我说惠施啊!你该不会拿魏相来对我怒叫吧?”庄子说完,就笑着看惠施。

惠施觉得非常惭愧,不好意思地对庄子说:“这……这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让我以酒宴向你赔罪吧!

2谁喜欢吃臭老鼠的故事点评

谁喜欢吃臭老鼠的故事中惠施听了小人的谗言,认为庄子对他的魏国相位有意,所以派了许多士兵搜查庄子的住处。直到第四天,庄子亲子上门对惠施说了一段话,“当它正悠然自在地飞翔时,地上正好有一只猫头鹰,刚抓了一只臭老鼠,猫头鹰以为要来抢夺自己的臭老鼠”这就是告诉我们小朋友们不要因为别人随便说了朋友的坏话,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朋友,好朋友是要用心感受的。

不龟手药的故事 不龟手药的意思


不龟手药的故事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结的果实很大,用来装水,却不够坚硬;想把它做成瓢,却又平又浅,盛不下东西。实在没有用,我干脆把它敲碎了。”

庄子说:“您真不会利用东西啊!我们宋国有户人家,会制作不皴手的冻疮药,靠了这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浣洗丝纱为业。有个外地人想用百两黄金的高价购买药方。这家人聚在一起商议说:‘咱们祖祖辈辈浣洗丝纱,收入不过区区几金,这次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百金,还是卖给他吧。’外地人得到秘方后,去游说吴王。那时,越国出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迎战。当时正是冬天,双方展开了水战,因为吴国的将士有不皴手的秘方,手脚没有冻裂,所以士气大振,大败越国。战后,吴王封给他土地,让他做了大官。同样的药方,有的人用它得到封赏,有的人仅用它来维持浣洗的职业,原因就在于用法不同。您的葫芦那么大,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做成腰舟,飘游于江河湖泊之上呢?您只考虑用它来盛东西,真是不开窍啊!”

2不龟手药的点评

不龟手药,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龟,皮肤受冬开裂。不龟手药,指使手不冻裂的药。后亦喻指微才薄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相同的东西不同的用法,会有不同的结果,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这样才更全面、周到。

狐狸卖药童话故事


狐狸卖药童话故事

在动物界中,狐狸一直是个非常狡猾作恶多端的反角。最近,狐狸决定行善积德,彻底改变自己形象。它决定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卖药,治病救人,积善行德。

“难道狐狸真的改邪归正开始卖药了?”“它卖的药真的能治病吗?”质疑声不断,于是狐狸在南京路上开了一家“放心药店”。牌匾下面还写着一句广告语:“到了放心药店,一百个放心,一千个放心!”

有一天,放心药店来了第一位顾客——小猴。它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可就是没说要买什么药。狐狸一看,急了。忙问:“尊敬的猴子先生,请问您到底想要什么药呢?”

猴子看了看它,没出声。于是,狐狸又问了一遍:“我们这里是放心药店,药到病除,尊敬的猴子先生,我们店里无药没有,包你满意!”这时,猴子终于发声了:“我想治好自己的多动症,你们有这药?”“有,有,我马上拿!”猴子花了大价钱先买了两个疗程的药。

一连吃了四个疗程,猴子的多动症是好了,以前那个机灵的猴子不见了,整天痴痴呆呆的,灵猴变成了呆猴。

猴妈妈找狐狸算账,狐狸理直气壮地说:“如你需要灵动,就吃我的灵动药吧!”于是狐狸又发了一笔财。

很快放心药店声名狼藉,最后只好关门大吉,狐狸更加臭名远扬了。

2狐狸卖药童话故事寓意

小朋友都知道狐狸不是什么好东西,狐狸作恶多端被大家所厌恶。狐狸卖药从善改邪归正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本性是不可能那么容易改变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狐狸卖药骗钱又再一次失去大家的信任。一个人的信誉最重要,一旦失去就很难挽回,所以小朋友们做人一定要诚实善良。

心里上入学准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