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格式
2025-04-07 期刊论文格式期刊论文格式(汇编八篇)。
期刊论文格式 篇1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中的应用
摘 要:在信息社会,教育和信息联系起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随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一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学生各个感官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同时它使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增大,使教学更丰富,知识更全面。
关键词: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氛围;信息容量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我们整个社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掌握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而语文学科作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多媒体计算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就是全部。枯燥、乏味,没有新意,也没有什么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而现在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知识难点用动画和动态的方式演示出来。以图像、文字、声音、影像、视讯等多媒体信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向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学生各个感官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说把以前教学中的干巴巴的说教变成了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把抽象变成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的,使"静"的变成"动"的等。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抽象思维给学生带来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例如,语文中的有关文言文课文《观潮》《三峡》《与朱元思书》这些文章等,它们的内容都与自然景观紧密联系,如果用一些有关风景优美的风光片来演示,像三峡风光图片、钱塘江大潮的影片等等,中间再穿插解说词,这样学生看着美丽的景色、听着动听的声音会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直观,会更有震撼力,这样比单纯的文字想象要强许多倍。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氛围,启迪学生思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和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真正的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所以在语文课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它所发挥的功能恰恰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我们在讲《海燕》这篇散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海燕》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海燕的影片,让学生了解海燕的一些生活习性,以及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的状态。再配上激昂的音乐,加上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令人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凌空翱翔、展翅奋飞,与乌云、雷电、狂风、闪电进行搏斗的`海燕。使我们的视觉、听觉都动起来,这样我们既能看到精美的画面,又能听到悦耳的声音。同时又能与知识内容完美结合,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置身于语文教学的意境之中,体验这种意境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从而更能感受到语文教学之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使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而活跃,使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而是非常有趣的事。而且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素材,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增大了教学的信息容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而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大了所需的信息容量,让知识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根据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如它能根据需要按不同顺序显示文字信息,并且字体多样化,色彩丰富,效果奇特,还具有切换功能和删除功能等,这些功能的存在使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在所调出的信息当中,如有不需要的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删除功能删除它,同时由于多媒体技术为资料的剪辑、组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使课堂信息的容量增大,使教学更丰富,知识更全面。这样学生也可以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的认知工具。网络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
总之以上就是我对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几点看法,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现代化信息技术,去了解它、掌握它,让它成为教育的好帮手,让自己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教师,以适应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期刊论文格式 篇2
摘 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直观、高效的优点,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最优化,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求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xx)14-0054-02
近些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直观、高效的优点,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发学生求知能力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兴趣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求知。
例如《小音乐家扬科》中有一个片段说的是扬科从小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音乐。教师特地选了斯特劳斯的《春天的歌》,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闭眼去体会大自然的一切响声,再配上和弦的旋律,于是田野里风儿“呼呼”作响声,小鸟“叽叽喳喳”叫声,青蛙“呱呱”声等也就应运而生了。接着教师又抛出一个话题:那森林里“噢咦,噢咦!”又使扬科听到了什么声响呢?(这是课文的一个空白点),学生思绪顿时一泻千里,联想翩翩。然后教师又一次播放出音乐,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这一段,从学生的表情中,不难发现他们也陶醉在这音乐中了。无声的语言化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听觉与情境相吻合,使情感与认识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有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在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的同时,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如教师在教《荷花》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一幅动态的荷花图,在学生的阵阵赞叹声中,那“碧绿的”“挨挨挤挤”“大圆盘”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涌现出来。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静态美,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这样的教学,教师变口授为操作演示,通过看、听、说、想,学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和厌烦,反而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进入忘我的境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观察彩色画面,又受到美的熏陶。
再如,我在组织学生参观农贸市场后,指导学生写一篇参观记。我播放按参观顺序剪接的录像资料,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通过特写镜头,学生能够对农贸市场进行观察,使学生按参观顺序有条理、详略突出地写出了农贸市场的繁荣景象。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学生创造能力
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是教育成功的标志。为了让我们培养的孩子在将来跻身于社会,现在一定要让他们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教师随机演示狼掉进陷阱里的画面。同学们看了高兴得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常规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它在语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极为有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黄如凤。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情景教学.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01)。
期刊论文格式 篇3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xx年版。
2、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3、王卫东,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年3月第一版。
6、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87—201,333—338
7、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256—276,367—374
8、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324—350,459—474
9、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420—434
10、Gary M.cokins.《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xx.
1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13、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美] 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5、[美] 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1、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2、赵书和著《会计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3、顾爱春著《会计法规》, 科学出版社
24、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5、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1999.3
26、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1999.12
27、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1999.8
28、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1999.11
29、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1999.8
30、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1999.11
31、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999.11
32、 牛莉侠.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xx,(01)
33、董丽晖.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 20xx,(09)
34、陈兴霞, 曹军, 费淋淇. 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xx,(04)
35、杜思晓.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xx,(10)
36、刘秋月.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Z1)
37、王健. 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 绿色财会, 20xx,(09)
38、包准, 程宝华. 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 绿色财会, 20xx,(09)
39、高俊杰, 张东红. 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 种子科技, 20xx,(02)
40、丁丽娜.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xx,(03)
41、芦杰. 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 中国林业教育, 20xx,(02)
期刊论文格式 篇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激烈的环境竞争条件下要想赢得成功,就要积极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改善信息技术环境,使其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促进会计教学模式在良好环境中有效开展,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在发展中为会计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新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会计;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对人们的学习与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得到相应的改变,本文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介绍会计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模式的改革创新发展以及相关的提升策略,以及会计模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提升会计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优势,促进会计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一、会计教学在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度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其手段与方式的多样化更能不断地满足于人们的学习需求,他可以通过图像与文字相关的融合,使得文字相关的内容更具有趣味性的表现出来,提高我们自身学习的兴趣,激发我们的学习欲望,更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这种利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摆脱了传统方式上的枯燥无味,让学生们的感官刺激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整体教学水平质量和效率上的提升与发展。学生们在互联网环境中还可以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相关的知识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而传统的教学方面,学生们在学习中在感官上的刺激性无法得到提高,无法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信息技术下,传统的教学弊端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避免与改善。
(二)知识具体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信息化的教学可以在多媒体的应用基础上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具体化,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学习,使会计学通过多媒体以及超媒体的形式更直观的体现,这样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对于知识方面,在会计教学的知识方面有很多重点难点,这些往往是阻碍教学的难题,复杂的知识点会让学生不易理解,产生较多困惑,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将知识具体化,这样更加便于理解和记忆。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中,通过学生自身的需求,自己寻求学习方面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让学习变得更加有乐趣,也让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变得不再困难,让学生们学得更加容易,不费力气。例如在《基础会计学》中对于“会计核算程序”的知识点来说,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述这个问题,学生们是不容易理解的,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在教材上的文字展示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也是有阻碍的,传统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依靠文字印刷就想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复杂的知识,这更是不现实的,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方面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影响学生们更进一步对知识的学习。但是利用新技术的教学就和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然而在利用新媒体手段的教学上,可以通过新媒体设备进行投影教学,通过投影机进一步的给学生们进行展示,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更进一步的进行疏通,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像是账本报表等,会变得更加简单易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三)互联网技术的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经济社会的发展之迅速也让互联网技术的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就更加便利其在教学应用中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交互作用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的优势进行资料下载,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更好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质量上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一些教学相关的优秀课件上,可以有所变动,让自己的教学环节更加有趣生动,节省工作时间,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学生们可以使用互联网进行会计信息的下载与搜集,利用互联网建立交流反馈的平台,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教师和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讨论交流,或者也可以利用邮件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达工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也是一个更好的交流沟通的方式。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节省教师与学生间的学习会计的'互动交流时间,实现有限时间内的效率提升,帮助会计方面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例如在会计基础学中,在提到会计账户性质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内容相对复杂,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其教学,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把相关知识点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困惑的地方进行解答,这样方便了教学过程,也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对于在教学中学生遇到的相关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需求进行解决,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观察了解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一步地提升个人成绩。
二、建立会计教育网站,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会计教育网站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会计教育网站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软件开发是对多媒体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教学素材库主要包括电子教案库、多媒体教学课件库、视频等等,其中对于教师教学素材库建设来说,其核心和关键就是媒体教学课件的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课件相关内容的制作,通过软件的操作将会计学科的内容制成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教学媒体于一体的相关知识点的课件总结。对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1.课件的整体设计。通过教师对会计专业的课程和教学特点的分析和总结,进行相关软件上的选择以及课件开发,对相关课程内容在课件的开发上有一个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规划,以方便课件内容的进一步制作。2.课件内容设计。课件内容设计是根据会计学科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的具体的规划以及设计,最终确定该课程的具体结构和课件安排工作。课件内容设计可以根据教材的目的与要求、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式上的不同作为基础进行设计与编写。3.脚本的编写。脚本的编写对于整个课件设计和制作来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脚本的编写要呈现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时间和顺序上的工作安排。脚本的编写是要经过教师们以及软件相关人员反复讨论,除此之外,对于脚本的修改也是困难的。
(二)学生在线学习资料库和电子作业系统开发
学生在线学习资料库主要包括网络电子版教材、学习参考资料等等,主要为学生提供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料。随着我国会计改革不断深化,原有的教材内容已经不符合会计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在会计教学网站及时发布会计改革的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相关成果。学生电子作业系统主要包括交互式作业支持系统、作业题库和作业电子信箱,它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随时在线帮助,为学生们提供所需的知识资料,便于学生进行查找,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课程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电子作业系统采用的相关教学辅助软件,一般应具有以下功能:1.自动生成测验试题的功能。在教师设置之下,对作业难度进行测试,以及对题目个数进行分配,帮助学生们在题库中自动抽取测验试题,以便于自动生成试卷。2.电子测试功能。学生通过电子作业系统,进行试题测试,由计算机自动给试题,让学生进行作答,由教师测验时间的设置,当学生超过测验时间,系统便不能进行答卷,在测验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问题,系统将提供在线帮助。3.自动阅卷功能。学生结束测验时,系统自动将标准答案与学生的测试题进行自动匹配,并给出测验分数。教师对于一些主观性作业试题,可通过邮件等其他方式进行,对于有疑问的相关问题可以传到交流平台上进行探讨。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会计教学模式
(一)会计演示教学方式
会计演示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通过收集各种会计教材,通过教室的显示屏幕上进行呈现的方式。会计演示教学有静态演示和动态演示两种演示方式,静态演示主要将教学内容加以提炼和浓缩进行投影,例如在《经济法》中的应用,让教师可以减少写作的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有限时间内的教学效率,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帮助学生提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力。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的会计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动态演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态集演示图表、动态视频图像于一体的形态进行辅讲解,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相对简单。通过动态演示使得抽象的概念和业务流程更加具体化,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会计技能。动态和静态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为会计的演示教学方面带来更好的便捷和方便,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况进行具体的动静态教学方式上的选择,使其能更好的应用在会计教学之中,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
(二)会计交互研究探讨教学方式
会计交互研究探讨教学方式主要是利用电子教学系统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多媒件教室,可实现实时广播的屏幕教学、监视等功能,让学生进行查询。方便教师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回答并指导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也可将某个学生的作业展示给在网络中的其他学生,方便教师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便于彼此间更好的讨论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优势可以让我们不限时间地点进行教学工作,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让会计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变得更加方便。
(三)会计虚拟现实教学方式
会计虚拟现实教学方式是指将通过计算机软件解决会计的现实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会计问题过于复杂,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容易理解和解决,更加浪费时间,无法提高课堂效率。常常只是针对会计基本原理进行讲解,不够深入。利用会计虚拟现实教学方式,学生可通过会计教学网站下载自己喜爱的会计相关的数据进行研究,既可单独完成会计实验,也可进行色角扮演,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使学生体验到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实践过程,实现课堂与会计岗位上的实际差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思维上的创新。
(四)会计远程教学方式
会计远程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国际互联网和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远距离传送,实现跨越区域限制的教学。根据由会计专业的教学的自身特点,其知识体系相对稳定,因此最适合采用会计远程教学方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更能够提高会计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帮助老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远程教学,让会计教学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及时。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克服传统会计模式的缺点,实现会计模式上新的创新,提高会计教学效率,大力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来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2(02):257-258.
[2]王宇.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以郑州财经学院与正保集团专业共建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xx,(07):78-82.
[3]陆晓琴.浅析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xx,(Z1):90.
[4]赵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10):424-425.
期刊论文格式 篇5
[1]石伟,黎家麟.上海市某综合办公楼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浅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20,(03):91-93.
[2]朱维宇.包头市党政综合办公楼内庭院景观施工图设计技术难点与对策[J].现代园艺,2020,43(10):167-168.
[3]武若栋.美通综合办公楼中庭景观设计[J].工业建筑,2020,50(02):220.
[4]李幸宁.探讨综合办公楼的建筑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9,(09):78-79.
[5]封小梅.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超高层综合办公楼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分析[J].智能城市,2019,5(05):23-24.
[6]李占文,于利娜.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3):131-132.
[7]曾秋英.矿山综合办公楼建筑节能设计研究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3):196-197.
[8]焦以花.论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J].城市建筑,2019,16(02):59-60+79.
[9]张晓露.试论超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J].中华建设,2018,(11):108-109.
[10]王天.太原市某综合办公楼空气调节工程设计[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8,32(05):524-527.
[11]刘然.综合办公楼设计的'优化应对方案[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4):17-18+22.
[12]王华辉,赵彦革,李毅,任建伟.融科智地联想园区B座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J].建筑科学,2017,33(07):114-119.
[13]孙亚欣,王力.某综合办公楼加固改造设计实例分析[A]. 《工业建筑》杂志社.《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C].:工业建筑杂志社,2017:178-181.
[14]周琪,曾淼.南昌某综合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和实践体会[J].发电与空调,2017,38(03):92-94.
[15]张滔.综合办公楼电气设计的要点及有效对策[J].四川水泥,2017,(03):81.
[16]肖蕾.简析现代港口综合办公楼建筑外立面设计[J].港工技术,2016,53(01):28-29+55.
[17]谭芃.暖通空调设计综合办公楼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01):15+34.
[18]马瑞斌.某综合办公楼加层加固结构设计方案[J].山西建筑,2015,41(29):40-41.
[19]常江,杜宏利,王林娟.某综合办公楼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分析[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木建筑学会.新常态下绿色建筑发展理论与实践——第五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5:21-27.
[20]李晓鸥.浅谈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以浦东金桥某综合办公楼为例[J].中外建筑,2015,(08):154-157.
[21]葛虹.综合办公楼空调通风设计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2015,(Z2):40.
[22]夏国平.沈阳某复杂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A].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社.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社:《建筑结构》编辑部,2015:153-156.
[23]翟帅奇.凯嘉能源集团公司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J].山西建筑,2015,41(11):16-17.
[24]王娜,纪志永.滨州市某综合办公楼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J].工程质量,2014,32(S2):406-408.
[25]吴培新,赵志芳.厂区综合办公楼建筑设计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4,36(10):37-38.
[26]郭燕飞.某综合办公楼暖通空调设计实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05):98-101+104.
[27]张毓斌.重庆轨道交通大竹林综合办公楼绿色建筑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14,31(08):110-114.
[28]吴润培.综合办公楼空调通风设计分析[J].中华建设,2014,(05):80-81.
[29]姜立得.集装箱港区综合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素控制[J].水运工程,2014,(02):160-163.
[30]王将.神木天元化工综合办公楼与技术研发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31]赵群昌.某超高层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概述[J].特种结构,2013,30(02):43-47.
[32]徐嘉,符东升,鲜吉成,黄小玲,颜华.综合办公楼设计的优化应对方案[J].重庆建筑,2012,11(11):13-15.
[33]史俊亮,谷丽萍,徐金.某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07):62-64.
[34]李靖.走走停停——凤阳行政新区综合办公楼设计与思考[J].建筑知识,2012,32(05):136-137.
[35]李靖,涂欣.凤阳政务新区综合办公楼设计的几点思考[J].建筑技艺,2011,(Z6):177-181.
[36]罗继川.高层建筑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30-31.
[37]袁新旺.某综合办公楼电气系统设计与施工实践[J].机电信息,2010,(18):219+244.
[38]黎树明,陈海征,赵玉红.巴江口水电站综合办公楼防雷设计方案[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0):123-125.
[39]管延伟,盛守梅.某外事综合办公楼暖通空调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0,27(03):46-48.
[40]王蔚,魏春雨.长丰动力综合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J].建筑技艺,2009,(07):102-106.
[41]陶贤文.某综合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与选择[J].广东建材,2008,(12):101-104.
[42]宋玺.某综合办公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J].建筑电气,2008,(01):45-47.
[43]蔡鹏.东风本田综合办公楼建筑设计[J].华中建筑,2007,(05):38-39.
[44]黄立元.空间、造型与色调的鸣奏曲——正昊重工科技综合办公楼设计构想[J].艺术探索,2006,(04):89+142.
[45]缪爱国,霍海娥.浙江龙威电子有限公司综合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6,(04):85-90.
[46]齐煜,杨平,赵广名,杨俭,万叶青.带连体的高层综合办公楼的连体结构设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59-62+65+0+2.
[47]王曙光,叶正强,丁幼亮,刘伟庆,李爱群,张玉芹.某综合办公楼采用粘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J].建筑结构,2004,(10):21-23.
[48]李积权.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综合办公楼设计[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S1):11-13.
[49]刘晓东.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综合办公楼设计方案思考[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04):267-269.
[50]党辉军.动态创作静态设计——北京西站地区管委会综合办公楼设计浅谈[J].建筑学报,2000,(10):30-32.
期刊论文格式 篇6
[1]石伟,黎家麟.上海市某综合办公楼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浅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xx,(03):91-93.
[2]朱维宇.包头市党政综合办公楼内庭院景观施工图设计技术难点与对策[J].现代园艺,20xx,43(10):167-168.
[3]武若栋.美通综合办公楼中庭景观设计[J].工业建筑,20xx,50(02):220.
[4]李幸宁.探讨综合办公楼的建筑设计[J].建材与装饰,20xx,(09):78-79.
[5]封小梅.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超高层综合办公楼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分析[J].智能城市,20xx,5(05):23-24.
[6]李占文,于利娜.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03):131-132.
[7]曾秋英.矿山综合办公楼建筑节能设计研究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xx,4(03):196-197.
[8]焦以花.论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J].城市建筑,20xx,16(02):59-60+79.
[9]张晓露.试论超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J].中华建设,20xx,(11):108-109.
[10]王天.太原市某综合办公楼空气调节工程设计[J].制冷与空调(四川),20xx,32(05):524-527.
[11]刘然.综合办公楼设计的优化应对方案[J].工程建设与设计,20xx,(04):17-18+22.
[12]王华辉,赵彦革,李毅,任建伟.融科智地联想园区B座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J].建筑科学,20xx,33(07):114-119.
[13]孙亚欣,王力.某综合办公楼加固改造设计实例分析[A]. 《工业建筑》杂志社.《工业建筑》20xx年增刊II[C].:工业建筑杂志社,20xx:178-181.
[14]周琪,曾淼.南昌某综合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和实践体会[J].发电与空调,20xx,38(03):92-94.
[15]张滔.综合办公楼电气设计的要点及有效对策[J].四川水泥,20xx,(03):81.
[16]肖蕾.简析现代港口综合办公楼建筑外立面设计[J].港工技术,20xx,53(01):28-29+55.
[17]谭芃.暖通空调设计综合办公楼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xx,43(01):15+34.
[18]马瑞斌.某综合办公楼加层加固结构设计方案[J].山西建筑,20xx,41(29):40-41.
[19]常江,杜宏利,王林娟.某综合办公楼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分析[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木建筑学会.新常态下绿色建筑发展理论与实践——第五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xx:21-27.
[20]李晓鸥.浅谈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以浦东金桥某综合办公楼为例[J].中外建筑,20xx,(08):154-157.
[21]葛虹.综合办公楼空调通风设计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20xx,(Z2):40.
[22]夏国平.沈阳某复杂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A].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社.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社:《建筑结构》编辑部,20xx:153-156.
[23]翟帅奇.凯嘉能源集团公司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J].山西建筑,20xx,41(11):16-17.
[24]王娜,纪志永.滨州市某综合办公楼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J].工程质量,20xx,32(S2):406-408.
[25]吴培新,赵志芳.厂区综合办公楼建筑设计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xx,36(10):37-38.
[26]郭燕飞.某综合办公楼暖通空调设计实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1(05):98-101+104.
[27]张毓斌.重庆轨道交通大竹林综合办公楼绿色建筑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xx,31(08):110-114.
[28]吴润培.综合办公楼空调通风设计分析[J].中华建设,20xx,(05):80-81.
[29]姜立得.集装箱港区综合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素控制[J].水运工程,20xx,(02):160-163.
[30]王将.神木天元化工综合办公楼与技术研发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31]赵群昌.某超高层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概述[J].特种结构,20xx,30(02):43-47.
[32]徐嘉,符东升,鲜吉成,黄小玲,颜华.综合办公楼设计的优化应对方案[J].重庆建筑,20xx,11(11):13-15.
[33]史俊亮,谷丽萍,徐金.某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xx,(07):62-64.
[34]李靖.走走停停——凤阳行政新区综合办公楼设计与思考[J].建筑知识,20xx,32(05):136-137.
[35]李靖,涂欣.凤阳政务新区综合办公楼设计的.几点思考[J].建筑技艺,20xx,(Z6):177-181.
[36]罗继川.高层建筑综合办公楼结构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xx,(19):30-31.
[37]袁新旺.某综合办公楼电气系统设计与施工实践[J].机电信息,20xx,(18):219+244.
[38]黎树明,陈海征,赵玉红.巴江口水电站综合办公楼防雷设计方案[J].企业科技与发展,20xx,(10):123-125.
[39]管延伟,盛守梅.某外事综合办公楼暖通空调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xx,27(03):46-48.
[40]王蔚,魏春雨.长丰动力综合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J].建筑技艺,20xx,(07):102-106.
[41]陶贤文.某综合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与选择[J].广东建材,20xx,(12):101-104.
[42]宋玺.某综合办公楼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J].建筑电气,20xx,(01):45-47.
[43]蔡鹏.东风本田综合办公楼建筑设计[J].华中建筑,20xx,(05):38-39.
[44]黄立元.空间、造型与色调的鸣奏曲——正昊重工科技综合办公楼设计构想[J].艺术探索,20xx,(04):89+142.
[45]缪爱国,霍海娥.浙江龙威电子有限公司综合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J].制冷与空调(四川),20xx,(04):85-90.
[46]齐煜,杨平,赵广名,杨俭,万叶青.带连体的高层综合办公楼的连体结构设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4):59-62+65+0+2.
[47]王曙光,叶正强,丁幼亮,刘伟庆,李爱群,张玉芹.某综合办公楼采用粘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J].建筑结构,20xx,(10):21-23.
[48]李积权.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综合办公楼设计[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S1):11-13.
[49]刘晓东.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综合办公楼设计方案思考[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xx,(04):267-269.
[50]党辉军.动态创作静态设计——北京西站地区管委会综合办公楼设计浅谈[J].建筑学报,20xx,(10):30-32.
期刊论文格式 篇7
[1] 李秀柱.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华章. 20xx(18)
[2] 葛家澍,叶凡,冯星,高军. 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 会计研究. 20xx(06)
[3] 刘英辉.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 中国商贸. 20xx(05)
[4] 秦高翔.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xx(01)
[5] 汤伟.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市场研究. 20xx(07)
期刊论文格式 篇8
[1]李蕊爱.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
[2]爱德华J.布洛切,康H.陈,托马斯W.林.成本管理——经营控制与管理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3]张鸣,颜昌军.成本战略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胡国强,刘小虎,柏思萍.先进制造模式下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构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5]林燕华.精益生产方式下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管理方略,2013(3)
[6]罗文兵,邓明君.论精益运营模式下成本管理框架的构建[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3)
[7]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8]周瑜.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9]魏士银.制造业成本控制方法和实施的探索—基于在PHILIPs公司工作的实践[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0]左凤菊.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基于目标成本管理的视角[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1]刘玉华.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2]大野耐一(日),丰田生产方式[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13]张善刚.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4]池海文.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5]曹海敏.企业集团公司目标管理和责任预算的'思考[J].会汁之友,2008,11
[16]李晋毅.目标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7]范东.我国电子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探讨[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8]胡欢.精益成本管理在电子产业的应用探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9]闫盛囝.纬创力公司精益生产的实施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0]胡志祥.A工厂基于精益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21]吴咙.精益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2]何云霞.制造企业的全面成本控制系统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3]郑军.关于我国制造业成本控制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3)
[24] Ali Rajabzadeh Ghatari, Mehran Masoomi. Designing a Cost ManagementSystem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 International Multi-Conference onManagement, Chemical, Environment and Medical Sciences (IMMCEMS12),November 23-24, 2012 Bangkok (Thailand)
[25] Ficko, M., Drstvensek, I., Brezocnik, M., Bal ic, J.,and Vaupotic,B. Prediction ofTotal Manufacturing Costs for Stamping Tool on the Basis of CAD-Model ofFinished Product[J].Mater.Process.Technl.2005
[26] Narong D K.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Management Solutions to TraditionalShortcomings of Cost Accounting[J]. Cost Engineering, 2009, 51(8): 11-22.
[27] Coopper. M.C. Slagmulder D.M. Pagh J.D(1999).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ore Tlien a New Name for Logistic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Management, Volume 8,Numberl 1 - 14
[28] Creese. Robert C. Cost Management in Lea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CCE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2000(l)
[29] Hansen&Mowen Cost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1997, 354
[30] James R. Huntzinger. Lean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for Lean byEstablishing Flow[M].336 Pages SBN: l-932159-51-7 May 2007
[31] Cooper, Robin and Slagmulder, Regine, Target Costing and Value Engineering ,Productivity Press, Portland OR, 1997
[32] John K Shank Vijay Govindargan,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and Its value chainin Hand book of Cost Management 2002 Review, 2001
- 推荐阅读: 数模论文格式(汇集四篇) 最新我的梦想演讲稿格式(汇编八篇)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格式(汇总八篇) 思想汇报格式结尾格式范文(汇总12篇) 思想汇报入党积极2024格式及范文(推荐八篇) 员工实习期总结(汇编十八篇)
- 我们精彩推荐期刊论文格式专题,静候访问专题:期刊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