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一年级教案。
北师大一年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会用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读题和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练习课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一、激发兴趣
1、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猫吗?原来,小猫家族有一个美丽的城堡,今天,老师将要带着小朋友们到城堡里游玩。想不想去?
在城堡里有很多数学问题等着考验大家,有信心接受考验吗?
(多媒体出示小猫城堡图)
2、小朋友们准备的.怎么样了?看!小猫已经带着问题来迎接我们了。(出示课本第15页第4题)
13-5=19-10=11-3=
17-8=13-7=16-8=
15-6=10-2=14-5=
11-4=18-9=12-8=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讲评。
二、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15页第3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课本第15页第1题。
学生先说一说算是的意义,再在对应图上圈一圈,后将得数填入方框中。
3、出示课本第15页第2题。
学生小组合作画一画,填一填。
4、出示课本第15页第5题。(课件出示第5题图)
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把椅子配1张桌子,还缺几张桌子?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和你的同桌一起合作完成这道题。
谁来把他们的做题方法和一下?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5、出示课本第15页第6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快。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6、出示课本第15页第8题。(课件出示第8题图)
从图上你能找出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信息?请你提出两个数学信息。
你会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观察,列式计算,教师再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三、拓展思维。
出示课本第16页第9题。小组比赛,看谁说的多。
北师大一年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2、智能目标:提高收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通过自评与小组评,培养反思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展示和调查等活动,感受成功,体验统计的意义,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
这两天的天气如何?你们是怎么知道第二天甚至是后面几天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天气情况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看这些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天气情况?(晴天、多云、下雨)
气象小组根据每天记录的天气情况,制作出每个月份天气的情况统计表。
出示课题:天气统计
二、探究
1、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看,这是上海20xx年6月份的天气情况表,你们能从这张表中知道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生可能知道天气情况三种标记,知道5月份晴天有……、多云天有……、雨天有……)你怎么知道的?(分类数出来的)同桌一起数一数,把结果填入统计表内。
师:从表中一眼看出了什么?
2、统计并画统计图。
要一眼看出哪种天气情况多,我们曾经什么办法?(涂格子)
咱们用这个方法也来试一试吧,请大家在统计图上画一画。大部分小朋友完成了,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自由发表)同桌能互相评价一下吗?(同桌互相评价)从图中你一眼看出什么?(学生充分发表)
3、欣赏比较。
各位小朋友完成的都很棒!现在请你们比较一下记录表、统计表、统计图,你认为哪种形式更一目了然地反映6月份的天气情况?(学生观察比较,发表意见)
三、加固+拓宽
1、统计同学们爱吃的冰激凌
那么根据这统计图,你能提出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吗?先在组内准备一下提什么问题。(学生分组准备)可以交流了吗?(学生互问互答)
2、统计图形。
小朋友很了不起,根据信息提了那么多问题并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乱散的图形,你能从不同的方面来统计一下这些图形,并制作一张统计图吗?(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大组反馈)
3、调查统计。
各位小小统计员真不错,谢谢你们的整理与统计,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卡通粘纸!(学生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卡通粘纸图。)
各种卡通粘纸奖励掉多少个呢?你们想不想对粘纸作调查统计?那怎么调查统计呢?(学生小组讨论、出谋划策,调查交流)(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成统计表、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什么?能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或建议吗?
四、总结延伸
各位小小统计员,今天的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自评、互评)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学生畅言)
北师大一年级教案 篇3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孩子们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为自己的创造而开心,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同时,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表现,使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我的体会颇深。首先,学生的天真活泼和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影响了我。师生互动,学生学得高兴,我教得也轻松愉快,上课过程中,我时常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其次,也让我认识到学生知识面很宽,举出的生活实例很有创造性;语言也很丰富,如一位学生竟然会用“平衡”一词,让我很是惊讶。后,我也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没有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今后,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北师大一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
3、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数感。
4、在数数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认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装有花生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猜一猜,使学生明确盒子里装的是花生。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盒子里到底有多少个花生呢?
(板书课题:数花生)
二、数花生
(1)想一想,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学生猜测,小组交流。
(2)数一数,问:一把花生有多少个呢?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抓一把花生,再数一数。
刚才你是怎样数的?学生汇报:一个一个的数
北师大一年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巩固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交流结果
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北师大一年级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回收废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能力目标: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喜欢去公园吗?那,老师就带大家去公园瞧一瞧。(播放课件)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绿树、有凉亭、还有人工湖……这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欢乐呀!可是,人们又给公园留下了什么呢?大家喜欢现在的公园吗?为什么?你们打算怎么做?
2、板书课题:回收废品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播放课件)
师:瞧,这三位小朋友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正在收集塑料瓶。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还是让他们自己来介绍吧。
2、播放课件。
3、指名说说,从三位小朋友的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5、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2)读一读:把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3)试一试:学生动手摆学具,试着列出算式。
(4)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5)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要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6、解决第二个问题——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这个数学问题,必须用到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同桌讨论、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哦,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少了几就减几。
7、比较两个问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明确比多比少问题的解答思路。
8、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塑料瓶呢?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会危害庄稼的生长。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出示课件)
1、收集易拉罐。
2、收集旧电池。
3、折幸运星。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1、师: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你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自由回答。
北师大一年级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zj09.COM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灵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
1、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
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3、总复习第1题。
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二、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1、数一数。
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齐数。)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
2、分别观察第2、3个表格。
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
3、补充练习:按规律填数。
19、17、()、()、()。
10、()、14、()、18。
三、数位的意义。
1、画一画。
在计数器上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
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2、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抢答。
13-6=14-9=15-7=
6+6=9+9=12-5=
2、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五、认识钟表。
谁能说一说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几种时间?
在学具钟表上分别拨出这几种时间: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然后认一认总复习的第5题钟面上的时间。
北师大一年级教案 篇8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这节课我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等活动,尽力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去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意识,进一步积累生活经验。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时,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观察思考、判断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我还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们共同学习,激发了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学生能轻松自然地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展开,同时也会让原本呆板的数字和符号鲜活起来。
-
推荐阅读:
最新北师大一年级教案
最新北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学弈》教案(经典10篇)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最新北京版一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文字格式的设置》教案(分享十篇)
最新一年级花城版音乐教案(经典4篇)
初中数学教案大全北师大版
-
想了解更多【北师大一年级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北师大一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