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威尔逊读后感(集锦七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傻瓜城》读后感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傻瓜威尔逊读后感 篇1
《傻瓜城》是一部充满幽默与智慧的童话作品,它以一个名为希尔达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看似愚蠢却充满生活热情的居民的故事。这本书不仅让孩子们捧腹大笑,也给成年人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希尔达城的居民曾以智慧著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以愚蠢闻名。然而,面对这样的名声,年轻的一代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决定通过一系列行动来证明他们的智慧。他们建造了一座壮观的三角市政厅,却因忘记装窗户而显得滑稽可笑。这样的`情节不仅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反思:真正的智慧,是否仅仅在于外在的成就和表现?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希尔达城居民的乐观和坚持所打动。尽管他们时常做出一些令人捧腹的“聪明”事,但他们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智慧的追求。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同时,书中也通过一系列寓言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行为,让我们在欢笑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傻瓜城》不仅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童话,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寓言。它告诉我们,智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同时,它也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乐观和坚持,不要轻易放弃。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态度,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乐观和坚定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总之,《傻瓜城》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们在欢笑中收获了快乐,更让我们在反思中收获了智慧。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那么不妨抽出一点时间,去感受一下它带给你的独特魅力吧!
傻瓜威尔逊读后感 篇2
“傻瓜城”顾名思义就是一座装满傻瓜的城市。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这个是一个很有趣的城市,这个城市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傻瓜城》曾获得过“青少年文学奖”。它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奥德佛雷德·普鲁士勒先生。他写的《傻瓜城》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让人捧腹大笑。书中一群滑稽的希尔达人们,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当希尔达人们做了一件又一件愚蠢的事儿后,却浑然不知。我不禁为他们感到可惜:哎!以前的希尔达人们充满智慧,为什么他们就因为一点小事而甘愿做一个傻瓜呢?“搬运阳光”、“刻舟求钟”、“种麦得麦,种盐得盐”等等,让我明白了:失去智慧,很可怕。任何人都是聪明的,只是有些人没有把自己擅长的发挥出来,或者对自己缺少信心,总觉得自己做不到,然后自暴自弃,成了一无是处的人。
在生活中,我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烦心的事,往往总是不想去面对,不敢尝试着如何解决。但是,读了《傻瓜城》后,我被希尔达人决定改变自己的决心所打动,虽然他们总是闹出笑话,但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这鼓舞了我!我不再逃避,不再害怕了!我要勇敢面对一切困难与挫折,直至成功。
是《傻瓜城》这本书让我的生活变得不再乏味无趣,给我增添了无限欢乐并给予我勇敢面对逆境的力量!
傻瓜威尔逊读后感 篇3
古时候,伦敦的贝克街221号,伟大的侦探福尔摩斯就住在这里。他善于观察、记忆和推理。热爱音乐、拳击和化学试验。
福尔摩斯善于观察。因此,才破得那么多的疑案。当然,这也少不了华生医生的分析。华生医生是著名的法医,擅长研究。福尔摩斯成功的.三大主要原因:
一、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
二、拥有出众的观察力;
三、拥有非凡的分析力。
这就是福尔摩斯成功的主要原因,其实并不难。只要你认真去做,就能像福尔摩斯一样了。
傻瓜威尔逊读后感 篇4
这本书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偏态,偶然事件。还谈了很多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讲存活着偏差,由于我们只看到了成功者,而因此形成了对机遇的歪曲看法。
第三部分是讲路径依赖的,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
三部分内容的划分是明确的,但是作者的很多想法则在其中不断重复和穿插着出现。
1、作者的投资策略:
谨慎投资,防止炸毁。真正优秀的交易员不在于在短期赚钱,而是要让自己活下去,警惕偶然事件稀有事件。不让那些稀有事件毁了自己,在稀有事件发生的时候,要及时调头。不要执迷于一些错误的信念。这些信念可能来自于经济学或者统计学,但这是很可怕的。因为经济学、统计学总结的规律是基于历史事件,有些则是巧合。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关于归纳问题,塔勒布也引用休谟在人性论中那个著名的例子:我们看到白天鹅的数目再多也无法推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但是只要看到一只黑天鹅就可以推翻这个推论。不对称性存在于知识的基础中。
既然我们身处一个充满随机性的世界,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利用统计学和归纳的方法积极下注,但是不会用它们管理承受的风险。积极止损,以免受到黑天鹅的冲击。
则作者更绝的是他的反向投资策略:
在稀有事件上赚钱,他认为稀有事件因为出现的可能性小,所以价值往往被低估!固定收益的债券往往有这种机会,以反向稀有事件为生的交易员,平时可能赔钱,但是一遇到稀有事件则能大大的赚一笔。
我认为的确很多时候,很多机会会被低估,因此存在套利空间。
这里说点题外话,我认为套利的空间始终都是存在的。通过经验,我们的确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套利空间,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套利空间,套利空间会消失,交易者会修正预期。但是套利空间还是不断会涌现。隐藏的机会总是多过我们掌握的信息。不过是商业还是资本市场。塔勒布能不能长期靠这个漏洞赚钱,其实也不一定。因为有些套利空间是明确的,比如同一个商品在不同市场的价格不同。(同一个时间);而大部分的套利空间只存在于人的预期之中,预计这么做会赚钱,举个商业上的例子,比如现在是冬天,我以低价收购空调;等到夏天,我再高价出售(现在与未来)。塔勒布的策略也属于这种情况。
除此之外,塔勒布的投资策略还有:看好后市的情况下,还是放空一些,因为如果跌会跌得很惨。因为他认为投资人要赚的不是概率,而是钱。利润的大小比出现的概率更重要。不过我倒觉得这和大部分的策略一样,很难评价,就让市场来评价它吧。
2、吐槽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有用吗?我去年年初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风险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专门弄个人来控制风险,我也觉得挺可笑的。
要赚钱就要冒风险,但是风险控制往往失去很多赚钱机会,尤其是事后看来。而且很多风险,你无法计量,大多还是凭借经验。我靠,问题来了。每个人的经验都不一样,你怎么知道你的经验就比别人的经验正确?当然这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权责不对等。出现风险问题,责任是交易员承担还是风险管理者?这是所有设立风险管理官的企业在机制设计的时候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出现政治手腕,既不错报也不漏报,看起来合理,其实只是官僚病罢了。最终企业会毁在这种官僚病上。最好的办法还是交易员来承担风险。
当然对于风险控制的管理手段无法面面俱到,就像是资本市场上所有的策略都无法屡试不爽,终究还是要取决于市场的检验。
3、我们总是盲目的:
我们总是盲目的,被现实的假象所迷惑。存活者偏差里说了挺多的。例如,我们总是看到周围的人混得好,就以为自己混得很差。其实比自己混得还差的人要多得多。要看清真相很难,在怀疑论者的眼中,我们无法看清真相,我们以为我们不那么无知了,或者以为自己比过去不那么无知。但是开启上帝视角后,会发现人类始终还是无知的。作者举了个俄罗斯转盘的`例子。我们往往只看到成功的人,但是对失败的人则无意或有意地忽视了。而如果用俄罗斯转盘来做类比的话,这些所谓成功的人,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同一事件随着时间重复发生,通过运气得来的东西迟早会被运气拿走。而现实生活比俄罗斯转盘,更为复杂,你无法了解它运作的原理,也无法精确计算概率,粗略计算也很困难。而很多时候人受着赌徒心态的驱使,会本能拒斥随机性。也就是说,不认为自己的成功是运气带来的,或者忽视了未来发生的事件中的随机性。
不过我们的成功真的完全靠运气吗?至少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作者估计也不认为都是靠运气,经验还是有用的,至少从作者以历史为师的看法中,他至少不反对这个说法的。虽然,作者不认为凯撒的胜利,与他们谋略有关。只承认他们聪明、高贵,但认为他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外部力量。
把预测和预言混为一谈,是人类对随机性的无知。人类可以预测,但无法预知和预言未来。大部分的概率结果往往违背直觉,所以大多数的时候,人们都会忽视概率。而作者也谈到认识到概率,其实不是谈机运的问题,而是我们相信有另类的结果、原因和动机的存在。
4、作者如何屏蔽噪音?
处于不确定的决策者应该少接触媒体。注重老思想,注重与那些存活下来的老交易员交流。人存在情绪上的缺陷,所以少看盘比多看盘要好。太密切注意随机性的人,会在情绪上精疲力尽。
5、进化论:
作者认为新事物未必就比旧事物好,人们吹捧新事物,往往看到成功者,却把失败者给忽略。所以说新的未必就是好的。认为进化论是事物朝着完美方向发展,(也就是承认存在即合理)会导致对进化论的误用。达尔文学说的适应性是用于长期发展的物种,而不是短期观察到的现象。时间积累消除了随机性的大部分效应,噪音互相抵消而取得均衡。进化只能是存在于某一时间序列,而不是所有可能环境的平均值。
6、概率和期望。
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是99.9999%,但是失败的损失会很大很大。算出来的期望是负值。不过如果是我,我还是会去做这件事。
傻瓜威尔逊读后感 篇5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我相信大家都看过,那就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本书介绍了福尔摩斯,讲了他的所有故事,这本书,我一直爱不释手,一天都在看,我也希望我变得能像福尔摩斯一样聪明。
我最喜欢的'词语是:负担,规律,瞬息之间,无聊,足不出户,观察,大吃一惊。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是,一个体格健壮、衣着朴素的人正在街那边边左顾右盼的走着,他拿着一个蓝色的信封,焦急的寻找着门牌号码。
我很佩服福尔摩斯侦探分析能力。
傻瓜威尔逊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福尔摩斯探案》这本书,奇怪的广告这一页里面的`人物有:福尔摩斯、华生、威尔逊先生,威尔逊先生来到福尔摩斯家里想让福尔摩斯帮他破这个案子,福尔摩斯说:“威尔逊先生这是我多年以来的助手华生。”华生说:“你好威尔逊先生我就是华生。”威尔逊先生说:“你好华生我是威尔逊,我需要你帮我破一个案子你愿意么?”华生说:“我当然愿意。”到了最后华生破了这个案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认真你一定可以。
傻瓜威尔逊读后感 篇7
英国历史学家尼耶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未曾发生的历史》(Visual History)一书中让偶然性在历史进程中翩翩起舞,他设想了一系列人类在某些重大时刻可能进入的历史分叉小径,比如没有克伦威尔的英国,独立战争遭遇失败的美国和爱尔兰,二战中向希特勒投降的英国以及最终被纳粹全盘纳入统治范围的欧洲等等,这类问题我们通常用一句谚语来引出:假如克娄帕特拉(Cleopatra)的鼻子短半寸。www.zj09.com
但正如罗伯特。佛罗斯特(Robert Frost)在《林中路》(The Road Not Taken)中所说的,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道路,可惜我不能同时涉足,历史也在这些无数个有着无数条分叉的路口单向度地延伸着。虽然所有这些我们没有走的路,按照量子力学中的平行宇宙理论,其实已经在另外的一些宇宙中被人踏得寸草不生了,但我们所考虑的仍旧是那唯一的、已经发生过的历史。
《随机致富的傻瓜》(Fooled By Randomness)一书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认为,正是这种特点,让人类几乎天生就是概率盲。如果我们不参考那些未曾发生的历史,那就无法真正看懂那些已经实现的历史,借助物理学家费曼的说法,塔勒布称这种做法为在历史之下求和(summing under histories)。塔勒布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概率盲上点儿眼药水。但即使是他本人也认为不会收到太多效果,因为概率法则与人们的直觉是相悖的,我们在面临选择时一般只在潜意识中构建两种场景:A发生,或者A不发生,而没有以73。45%的概率A发生这一选项,随机性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有些太过于抽象。更多的时候,我们对于未来只构造一种场景:最有可能实现的结果,或者最期待的结果,当人们闯红灯穿过车流汹涌的马路时,他们想到的是方便快捷地通过,当人们花钱购买彩票时,他们想到的是价值上千万的大奖。
尽管对于随机性的无视与误解随处可见,但证券市场是塔勒布观察得最多、感触也最深的地方在纽约大学数学教授和畅销书作者的身份之外,他更是一名混得不错的交易员。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塔勒布看到那些他身边的明星交易员们起起伏伏,总有一些人会因为一段时间的不错业绩而认为自己眼光过人,无往不胜,然后,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炸毁(因为巨额亏损而被清算辞退)在某次黑天鹅的现身之中。
这里的黑天鹅不是指巴塞罗那队的主教练里杰卡尔徳。根据塔勒布的梳理,概率论的哲学根源是怀疑学派。苏格兰哲学家休谟曾在他的《人性论》中以著名的黑天鹅问题表达了对于经验主义者的怀疑:我们看到的白天鹅数目再多,也无法推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因为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就足以推翻这个猜想(后来,人们在澳大利亚真的发现了黑天鹅)。
时间会消除随机性,黑天鹅终有一天会出现,这在概率论中被称为遍历性(ergodicity)。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就是人民群众对于这一原理朴素而准确的表达,一个听上去更加玄乎的例子是,如果你让一只猴子在一台打字机前无限期地敲打键盘,那么总有一段时间内,这只猴子能一字不差地敲出《奥德赛》。
一个交易员一生要做成千上万次交易决策,所以证券市场是一个让人们体验遍历性的'好地方。在塔勒布的眼中,如果上帝一直是在掷骰子,那么那些所谓的明星交易员跟乱敲出《奥德赛》的猴子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你不会让一只偶然敲出了《奥德赛》的猴子继续去敲《伊利亚特》,那么为什么要把你的钱交给一个历史业绩不错的明星交易员?
更重要的是,黑天鹅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与白天鹅的强烈不对称性:一只黑天鹅就能推翻成千上万只白天鹅累成的证据大山。在概率论中,如果结果与概率强烈不对称,这被称为分布的偏态(skewness),它的意味很简单:如果失败的结果太过于惨重,那么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有多高根本无关紧要,你的对策就是传说中永不输钱的赌博秘笈不赌。
在蒙特卡洛转盘和黑天鹅之上,塔勒布建立了自己的交易信念。他选择了一种跟大多数交易员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投机:看分布形态而不仅仅看概率,因此他会做出看好后市的同时却大量放空这种令许多交易员不理解的事情,他的交易风格是不断地赔小钱,以等待黑天鹅的出现而大赚一笔。在这本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75本商务人士必读书之一的小书中,也许塔勒布能给现在的股民们带来的最重要提醒是:不到胖女人唱歌时(歌剧往往以女高音飙高音结束),一切未定,投资其实只是在抛骰子,报酬也总有一天会来报仇。
凡是学过一些粗浅概率论的读者,比如事前概率和条件概率,联合概率和独立分布等等,都会发现《随机致富的傻瓜》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但这并不会让阅读本书变得多余。因为即使是一位精通概率论的数学教授,也未必会在生活中真正用从概率论的观点考虑事情,正如作者在他的观察中发现,数学是后天学的,但懂数学却是天生的。这让我想起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徳。凯恩斯,他也曾写过一本《概率论》(Treatise on Probability),显示出对于这一数学领域的精深研究,可这也拦不住他在外汇市场上惨遭破产,显然凯恩斯并没有按照偏态原理去操作。后来凯恩斯又在股市上再次陷入了濒临破产的窘境,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极大地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经济学家的声誉(也许是世界上全体经济学家的声誉),这一次他终于吸取了教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割肉止损。
除了能获取一些有用的概率知识之外,也许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透露出的与概率法则非常一致的人生态度。塔勒布本人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戏剧性,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曾担任黎巴嫩的副总理,可谓官宦世家,但他却遭遇了家族从巨富到赤贫的巨变。后来塔勒布成为纽约大学的数学教授,在刚刚进入股票市场时他就成功地避免了一场股灾,并因此而引起了一些华尔街操盘手的侧目。经过半年的研究,塔勒布把这一切归咎于运气他并不比别人高明,也不比别人愚蠢,只是和其他所有人一起在命运的转盘上被随意抛掷。
塔勒布信奉随机性,但这世界却喜欢非黑即白。在塔勒布创立投资基金和出版此书的过程中,他发现两极分化无处不在:要么是吸引所有的资金,要么一分钱拿不到,或者要么每家出版社都抢着要出版,要么就没有任何答复。这种两极化令塔勒布非常不安,太成功容易树敌,太失败则叫人气馁。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两者我都不要,他的感叹让人想起尼采的箴言: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站在中间,风景最美。塔勒布的人生观并非是一种中庸之道,而是对于数学规律的一种笃信,甚至可以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