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小学第四单元教案(精品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感知四篇课文大意,体会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弄清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 能根据本单元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3、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切入主题。

1、导入:(课件播放)欣赏一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让你给这组图片配个标题,你会配什么标题呀?小结学生交流,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环境被污染,树木被乱坎的现象可多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同走近课本的第四单元,去学习一组描写“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课文。(板书:第四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揭示单元主题。师问:我们每组课文前面都有一篇什么?你知道单元导语的作用吗?学生自由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语,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是呀,祖国山河如此壮丽!却让一些没有环保意识的人类肆意糟踏,再这样下去,地球毁灭了,人类将无处生存。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组的专题就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预设:(1)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现象。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明确了学习任务。

师:明确了哪些学习任务?

(一)感悟人类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这个主题下有哪些学习内容?(导学生用逐篇翻阅或者查看目录的方法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二、初步感知,整体品悟。

1、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一单元中走个来回,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2、读书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初读这一组相同的课文之前,这里的一些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1)、浏览( 浏览是指快速默读,不出声地读,是种读书方法,适合在短时间内读大量的文字。)四篇课文,借助拼音和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认识课文生字,将课文读通读顺。

(2)、从课题入手,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浏览四篇课文后,再选择感兴趣的一篇课文来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并养成边学习边做记录的好习惯,把学习收获记录在自己的表格里。

课文题目

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感受或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件事

为了更好学习每一篇课文,我们在课下要查的资料

《只有一个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青山不老〉〉

我知道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这次习作是让我们写: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填好表格。

(师巡视指导,发现并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如勾画生字词语,不懂的地方作记号,作批注等,适时给予激励推广。)

三、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师:读完整个单元后,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现在把你的收获小组交流,让大家分享。

2、各组派代表展示表格,集体评议。

四、汇报学习收获,明确学习任务。

师: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刚才你在读课文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把触动你心灵的课文和大家交流!

预设:

1、《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有些担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了解到矿物资源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那样慷慨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可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师:是啊,我们人类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那样的自私啊!

2、我读了这篇课文感到非常痛心的。特别是读了第四自然段,我看到的地球因为滥用化学品,空气、河水被污染了,花草树木也不能再生长。

师:谁是罪魁祸首?(人类)

4、 老师,我也很痛心,人类伤害了地球。人类滥砍滥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师:多么贪婪的人类啊!

5、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就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用品,现在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师:你能联系实际或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说说什么是“生态灾难”吗?

6、 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就是人们滥砍滥伐,最后引发洪灾。

7、 这些年的春天的沙尘暴也是生态灾难。

师:不光是这些,为了理解课文,你课下准备查哪些资料?

我想查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资料。

师:读了其他几篇课文你又有哪些感受?

8、 读了《大瀑布的葬礼》我也非常痛心,昔日的大瀑布是那样雄奇壮观,如今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怎不叫人痛心啊!

师:大瀑布的消失让人痛心疾首,你想课下查阅哪些资料?

师:你们说得真好,是啊,人们不保护这些资源,实际是对自己的毁灭。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我们小学生怎样从身边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

9、 读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我非常感动,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师:你能读一读令你感动的语句吗?

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质疑:印第安人好象要离开这片土地,这是为什么?

师:同学们课下去查阅资料,了解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的酋长西雅图,为我们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10、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我很感动,一个山野老农,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是啊,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同时也造福于子孙后代。

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这次习作是让我们写什么?

任选一个:(1)写建议书,根据生活中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2)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

五、做好学习计划,激发阅读期待。

1.过渡:为了更好地学好每一篇课文,我们在课下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交流。

2.指导关注──“扶”:除了多读,预习之外,其实教材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引导呢。现在,先让我们来看看宽带网(点击课件),请细细默读,你明白了什么?(注意默读的方法:不出声、不指读)

预设:反复读精读课文,自学生字,积累词句,根据课文后的习题读书感悟,理解内容,自学略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读书感悟。查找有关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分享,还可以随时整理在手抄报上。

3.同法关注──“放”:除此之外,教材还有哪些地方为我们作学习准备做了提示?你怎么知道的?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小练笔、选做题、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要求等。

4.师小结并提出预习要求:

①把每一篇课文读熟,初步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②利用宽带网、观看影视节目、阅读课外书、请别人介绍等方法搜集、整理、阅读更多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资料。

③观察身边浪费各种资源的现象,准备习作。

六、小结。

师“看板书,回顾导读:了解了单元专题及内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我们会胸中有数;因为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学习方法得当,我们的学习过程会更扎实有效;因为准备充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我们会更镇定从容。那么,就让我们从下节语文课开始,一起细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2

课时目标:

1、完成词语超市、连连续续、加标点、写字板这四个板块的练习。

2、积累叠词,掌握词语的恰当搭配。

3、运用标点符号,练习写好钢笔字。

重点:

字、词的积累。

难点:

叠词的仿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说说这8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2、仿说叠词,并写一写。

3、选择一个词造句。

4、再读词语,识记。

二、连连续续。

1、出示“连连续续”,自由读左右两边的词语。

2、看看这些词语是什么词?

4、师生配合朗读。

三、加标点。

1、复习逗号、句号、感叹号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2、读书上的'``句子,自己填写。

3、交流汇报,评价填写情况。

4、板书答案,齐读句子。

四、写字板。

1、出示写字板中的6个字。

2、观察字的结构,发现规律。

3、重点指导“罚”和“寿”字的写法。

4、学生完成写字板,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叠词,完成了连线题、给句子加标点,并做好了写字板,同学们的收获不少。

六、作业设计。

学生观察、汇报

分组仿写,看哪一组仿写的最多。

3、连线,和同学交流。

回忆标点符号的用法,汇报交流

观察字的结构和规律,学生完成写字板。

1、在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叠词,抄写在摘抄本上。

2、将第三单元的生字抄写两遍并听写下来。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现在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了吗?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

第二至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东西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代表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课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它们充分说明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及其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4、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点:

作者是从那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作者怎样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音乐之都”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

1、 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将你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 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教师板书:

媒体出示: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通过网站,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本,要求从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A——①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同学们发现第一句话与后面几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放在自然段开头,突出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哪几个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

④你能谈谈你所理解的“摇篮”吗?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⑤媒体出示: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是的摇篮。是。

⑥齐读。

小结:这一节写了音乐大师在维也纳的创作生涯来体现了维也纳的确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B——①回答第二个问题:板书: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②网站出示:欣赏维也纳风光。

③抓住“到处、就连……也”等引读课文。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

C——①回答第三个问题板书:离不开音乐

②齐读课文。

小结:维也纳人真的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③你喜欢刚才我们学习的哪一节就读。

总结:这里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了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仅仅如此吗?

不!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创建于1869年的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五、六自然段

学习第五节

1、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几句话之后的感受。

2、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追问:哪些词句体现)——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追问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历史悠久——1869年板书: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出示网站上的歌剧院,欣赏

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其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让音乐之都更美。

4、齐读本小节,通过朗读体现出这座音乐之城的伟大与奇妙。

学习第六节

1、引读第6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

小结:我们知道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全世界的影响。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三、回归整体

1、齐读全文,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2、总结:这篇课文作者怀着赞叹的心情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无限向往。

四、课文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设计:

16 音乐之都维也纳

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色时的心情。

2、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动难点: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质疑导入。

学生活动:

1、说说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

2、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第三段,体会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学生活动:

1、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自然段,思考

(1)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学生汇报。

3、从哪看出颜色变化多呢?

4、从哪看出颜色变化快呢?

5、有感情朗读。

6、天空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啊!你能不能用词语来形容呢?

教师活动:

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2、板书:又多又快

3、指导理解颜色变化多。

4、指导理解颜色变化快。

(用四个“一会儿”说话)

5、指导读出火烧云的变化又多又快。

三、合作探究四至六段,体会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学生活动:

1、自主学习: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思考问题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2)火烧云变成了哪些形状?请用“·”标出来。

2、学生汇报。

3、小组合作学习

(1)马、狗、狮子刚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

(2)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3)它们又是如何消失的?

4、小组代表汇报。

5、有感情朗读。

6、找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词语。

7、想象一下火烧云的形状还像什么?

8、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学过成语来概括吗?

教师活动:

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2、又多又快

3、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4、引导理解形状变化过程,并指出作者是抓住动作、神态来写的。

5、指导朗读。

6、指导找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词语。

7、引导发挥想象。

四、总结

学生活动:

1、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在变化上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活动:

同学们,作者主要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来写,写出了火烧云又多又快的特点。

学生活动:

1、观察云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很美的句子。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等13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珠”等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伞吗?它能帮我们干些什么呢?你想知道是谁发明了伞吗?

二、简介鲁班

鲁班是建筑业的祖师爷,他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修了很多著名建筑。(斧头、锯子)

三、初读课文,学习。

1、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划出他读的不对的地方。

2、齐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3、学生大声自读生字。

4、生齐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5、让学生给生字组词,交流记字方法。

6、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这些生字的词,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词语。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课后的会写字,说说字的结构及部首。

2、重点提示:匠

3、学生练习写字。

4、同桌互评,检查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抽生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听写生字。

3、请几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让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速度慢,读准字音。

2、让学生再读课文,要求速度比刚才快,并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你没有读懂?

3、抽生复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思考:这须讲的是谁?他是什2样的人?(板书:鲁班)

2、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勤、:鲁班去了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板书:西湖——大雨)

3、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

4、让一位同学表演,一位同学朗读,来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鲁班的心理。表演朗读,重点注意:哗吸引地、默默地。

5、提问:正在这时,鲁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的`。

(1)指名读刚才回答的句子。(板书:荷叶——雨珠)

(2)鲁班看到这一切后,有没有想到什么?书上怎么写的?

(3)“兴奋”一词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把鲁班兴奋的样子读出来。

6、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范读

(2)思考:他怎样帮人们解决了问题?他造出了什么?鲁班怎么想到伞的样子的?(板书:伞——能开能合)

(3)齐读最后自然段。

7、说一说你对鲁班的看法。

四、作业

1、根据课文填空

游人被水淋得四处()

雨中的西湖山清水秀,更加()人们坐在()里()风景。

2、回去把鲁班造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曲设计思路

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进入课文,寻找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幸福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进入《散步》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1.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不同的表述介绍文中的人物。 ‘

3.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生动形象感人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有疑问的语句。

2.小组交流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①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②中年人的责任感。

③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④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

⑤互敬互爱的·家人。

(让学生从感情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要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不能强求答案的一致性。)

2.自由表述文中的人物给你的印象。

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明确:(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

明确:(此题在于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品的写作内容,并能够分析其写作特点。)

五、研读赏析’

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

1.理解句子,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如何理解加点的词?

明确:(“早已习惯”:说明母亲和儿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已经比较长。“还习惯”:说

明儿子因为年龄小,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主见,往往照父亲的意见办事。)

2.回忆生活,叙述你们一家人的和美温馨的场面。

明确:(从生活中感受亲情,并珍惜亲情。)

六、梳理巩固

学生同位间交流本堂的收获。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和“迁移延伸”部分。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教学,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童话世界。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动物从冬眠中醒来而感到兴奋、开心,注重情感的渗透。

3、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惊蛰”的解释,如何让学生理解的更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惊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惊蛰》。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说一说惊蛰这一天人们要干什么?动物又有怎样的变化?{出示准备好的图片,生看图说话}。

生:农民伯伯在耕田

冬眠的小动物清醒啦

师:是啊,在惊蛰这一天农民伯伯要耕田,冬眠的小动物们也在这一天清醒啦!谁可以不看图片给同学们讲述一下在惊蛰这一天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出示固定句式,学生练习说话

惊蛰到了,

生:学会利用固定句式填空,并了解什么叫惊蛰

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惊蛰这一天,冬眠的动物是怎样清醒的。

二、培养情感,理解课文

师:听!{播放春雷的声音}春雷公公大声一叫,一个最机灵的小动物被惊醒过来,是谁?你在课文中哪里找到的'?读一读。

生:轰隆一声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小金蛇。

师:哦!原来是机灵的小金蛇第一个醒来{板书“画蛇”}

它醒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用横线在文章中划出}

生:小金蛇伸伸懒腰,爬出洞穴,感到暖融融的。

师:那么谁可以扮演一下可爱的小金蛇呢?

生:表演

师:读文

他表演的可真好。刚才是老师读,你们表演。下面请一位同学读,大家表演。

生:读文,其余表演。

师:强调动词。指导读,比较读。

师:小金蛇看见天气这么好,春光明媚,周围却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于是,小金蛇决定去唤醒它的小伙伴。谁可以来读读小金蛇说的话。

生:、喂!春天来了,快快起来呀!

师:动物们在洞里睡觉呢!春雷公公那么大的声音都没能把它叫醒,你的声音他能听见吗?

{指导读、比较读、加动作读}是在怕大家听不见你也可以加上动作。

师:小金蛇都唤醒了谁?{板书:青蛙、蜈蚣}

这时候啊,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懒家伙仍然在洞里迟迟不舍得动弹,这个小家伙是谁啊?

生:小刺猬。{板书}

师: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小刺猬的句子,读一读。

生:只有小刺猬还缩成一团,眯缝着小眼睛,懒洋洋的舍不得动弹,并且喃喃自语:“别吵!别吵!在睡会儿嘛!”

师;这个小东西真是懒得可爱,如果让你来演这个小动物,谁知道怎样可以演好?

生:缩成一团  眯缝着小眼睛 懒洋洋的舍不得动弹 喃喃自语

师:真好 那么就请你来扮演一下这只可爱的小刺猬。

生:表演,其余同学点评

师:这个时候心直口快的青蛙看见小刺猬这个样子,可急坏了,跳到洞口就开始大声喊叫,它是怎样叫的呢?

生:惊蛰到了,人们都开始耕田了,水田里也有小虫子吃了!

师:什么样的青蛙呢?

生:快嘴巴。

师:那你读出来没有啊?

生:试读

师:点评

这个时候的小刺猬被吵得实在是睡不着了,只好忸怩的走出洞穴。小刺猬是怎样走出洞穴的?

生:忸怩。

师:表演,那你们看来是这样叫忸怩吗?

生:不是

师:那你给表演一下,什么叫忸怩?

生:集体表演

师:对,忸怩就是不好意思。小刺猬想下回一定要早点

三、小结课文

师:一年之际在于春!看,小动物们在春天开始他们的新生活了,我们也要在春天开始我们的新生活!让我们拥抱春天、感受春天、热爱春天。

四、课外延伸

师:一年之中除惊蛰这一节气外,还有许多节气。他们是根据昼夜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设计出来的。初识常见节气,并解释。

那么,人们为了更好的记忆二十四节气,特意编了一首儿歌,叫《二十四节气歌》让我们一起拍手来读儿歌。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8

一、复习内容

第四单元:《古诗两首》《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赵州桥》《百花园四》

二、复习目标

1、读熟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古诗的意思。

3、能正确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4、练习写一处景物,写出它的特点。

三、复习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运用多音字。

2、朗读背诵课文。

3、学会正确合并句子。

四、复习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长负责检查背诵课文。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合并句子。

3、互相交流应用文“请假条”的写法。

4、独立完成比较形近字、多音字并组词及复习训练题。

五、作业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cuìliǔzēngtānmímànānxián

()()()()

ǒuěrlǒngzhàoguāngmánghuīwǔ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尤()漫()该()挥()

龙()慢()刻()浑()

辉()岭()资()铺()

晖()邻()姿()捕()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变()无()()息()变()连忘()

一()千()千()百()双()戏()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两岸猿声啼不住,。

2、,一行白鹭上青天。

3、庐山的云雾的特点是和。

五、合并句子

1、我们穿过山谷。我们闻到野花的香味。

2、小秦来到小河边。小秦看见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六、扩写句子

1、的山路伸向远方。

2、的窗台上摆放着的鲜花。

七、缩写句子

1、勤劳的蜜蜂是一种会“跳舞”的昆虫。。

2、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秋风中不停地点头。。

八、修改病句

1、我们要爱护宝贵的时间。

2、每个人从小就要爱戴自己的.国家。

九、仿写句子

例: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dānɡ)花,

散(sàn)发着阵阵清香。

花园里百花盛开,争奇斗妍。

十、发挥你的智慧,笔下生辉。写一关于景物的文章。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一课时就能解决的阅读课文,内容浅显。通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并在自主读书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能与同桌交流、汇报。同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构想:

先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然后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最后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读书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唤起生活积累,激发“阅读期待”(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

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都学过或读过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和课文吧,想一想,都有哪些?

你觉得在我们已掌握的这些好的读书方法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结,揭题板书:读书要有选择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最想了解什么?

归纳: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哪些?怎样选择?

二、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

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你行吗?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欣赏你的读书情况。

2、指读:安排学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并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如“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3、了解: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开展阅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上随时记下你的收获。可以是关键词,重点词等等。也可与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

5、评读:交流自己在读书时的'感受,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6、小结。

三、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

1、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请你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记下你的疑惑,可先与同桌进行交流。

2、交流:我觉得书中对“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说的不够全面,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可选择的读物还可以再拓宽些。如一些儿童漫画、反映生活的漫画我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读物;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怎样选择展开补充和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再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

同学们在读2~5小节的时候,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交流(条理清楚,分类说明等)

依据这样的写作特色,开展迁移性练习。

如:抓住“读书为什么要有选择”这个话题展开叙述,可分类进行;如抓住“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怎样选择?”等话题展开,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以前选书的时候,有什么好的方法,要注意什么等,通过这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应该怎样选择等。

作业设计:

做《同步》,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书,并写明原因。

板书设计:

读书要有选择

名人传记

文学名著

工具书

自己感兴趣的书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晏子的机智过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重点:

1.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对待的。

2.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日期:

xxx

教学流程: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2.以“选择读段”法来汇报晏子进楚国时“楚王怎样侮辱”、

“晏子怎样反驳”以及“结果如何”的,同时板书。

启发学生:用更简洁的浯言来概括,分小组进行练习。如: “进楚国——进狗洞——进狗国——大开城门。”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引导学生在三次板书的基础上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减缓学生概括全文的难度,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4.引导学生质疑,并通过小组研究,解决问题。

如:生提问:晏子是如何令楚于感到理屈的?

(1)生读书,研讨问题。交流看法:

(2)、汇报交流: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3)语言训练: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读出这种感觉, ;

5.师从不同角度提问:楚王为什么侮辱晏子?你认为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导朗读。

(教师意想不到的发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思维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概括楚王是什么人可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6.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中的含义,练习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反问句等。

(抓住训练点进行表达方式的培养,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介绍晏子生平,完善学生对晏子整体人格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晏子说一句敬佩的话。

(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之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引发学生对晏子的敬慕之情,表达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四、课堂练习

1.说出描写人物智慧的3个词语,如有胆有识……

2.小练笔:回忆生活中的小事,练习用对话描写的方式突出人物的机智。

五、实践活动

1.排演课本剧,加深对本课人物的理解。

2.开故事会,讲一讲春秋战国时期自己喜欢的故事。

板书

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 晏子反驳 结果

进楚国 进狗洞 进狗国 大开城门

见楚王 下等人 下等国 赔着笑

酒席上 齐人是贼 国风不正 赔不是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关心同学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

3、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②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C、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感受作者内心的舒畅、欣喜以及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D、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三、研读课文感谢老师部分

1、正因为这些,当我功名成就,衣锦还乡的时候,看到我阔别四十年老师,我还像小学生一样向老师鞠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师:回到现在,作者再次看到田老师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感激之情

3.(师白):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

2、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3、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4、感情朗读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5、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作品里有很赞美老师的话,让我们来轻轻吟诵吧——(大屏幕出示)(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四、小练笔:写几句表示祝福和赞美老师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赞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六、朗诵诗歌:感谢您,老师!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四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桥》;两篇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是自己感动的词句。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的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5.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表达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四、编排特点

1.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2.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

五、教学安排

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3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预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童话故事,学会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本课描写了老屋帮助很多人,为他们遮风挡雨的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本课作者记叙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样帮助别人的;《不会叫的狗》 本课三首古诗词描写了 一只不会叫的狗向别人学习叫的故事,重点是边读边预测故事,学会预测故事结局。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主题是《名字里的故事》; 习作主题是看图《续写故事》; 语文园地是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组成。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学会预测故事情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文的内容出发,采用合适的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猜测兴趣,并以做游戏辅助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童话的魅力。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作用。

4、锻炼说话能力,敢说、乐说、巧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故事的美好,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技巧。

2、在自主识字、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单元重难点: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技巧。

2、在自主识字、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书画能力。锻炼说话能力,敢说、乐说、巧说。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故事的美好,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预计用10个课时安排教学。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4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序号: 时间: 课型: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答案

1710=答案

1330=答案

2130=答案

4320=答案

3240=答案

5170=答案

6330=答案

7210=答案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2332=答案

4121=答案

2223=答案

3412=答案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答案

3131=答案

2333=答案

2224=答案

1241=答案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答案

3113=答案

1212=答案

2211=答案

1125=答案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小学第四单元教案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