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因为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长辈们将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付出却从来不追求回报,因此使得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知道索取父母们的爱,却不懂得如何去感恩,以下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下雨天,年迈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谢谢”;孩子大小便在身上了,你一次次毫无怨言地帮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受之当然,没有任何表示。也许,有些父母会说:“这不是我们分内的事吗?一家人还用感谢吗?再说孩子这么小,怎么会知道‘感恩’呢?”殊不知,良好的情感互动就是在幼儿期形成的,父母若不及时培养,以后就很难补救,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也不例外。而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更加脆弱、敏感、自私和任性。亲子网

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呢?其实,感恩和其他教育一样,是在日常生活的

一点一滴中逐渐养成的,所以你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此外,一些简单而有益的亲子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而且能加深亲子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活动1:小小礼物谢谢您

策划

和孩子一起制作小礼物,让他送给想要感谢的人。父母之间也可以“旁若无人”地大声讨论该如何答谢最近帮助过自己的某个人,引导孩子自然入境。

玩法

1.爸爸妈妈先启发孩子,如果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要有感谢意识,可以对孩子说:“××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怎么感谢他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然后,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只要是可行的,都可以采纳实行。关键是要让孩子明白,对于他人的帮助不能受之理所应当。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出好的办法,那么爸爸妈妈不妨采用下面的方法。

2.父母提出表达心意的一些建议后,邀请孩子当“家庭代表”,做爸爸妈妈的“小助手”,这样孩子的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出来。要注意的是,父母所提的建议应是孩子能完成的,比如一起制作几张“感恩卡片”,送给想要感恩的人,向他表达感谢。或者用简单的材料做感恩小甜点或手工艺品,让孩子亲手参与表达心意。

建议

在做礼物之前,可以先让孩子说说别人是怎么帮助自己的,说说自己受到帮助时的感受。这样,孩子的感恩之情更自然。爸爸妈妈还要让孩子明白,礼物最重要的是体现感谢的心意,而不是它的贵重与否。

活动2:感恩日记/感恩信

策划

认识一些字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让他坚持写感恩日记或者在特殊的日子写一封感恩信,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玩法

家长给孩子准备一本专用的感恩日记,和孩子一起记下“感恩事项”,并与家人一同分享。若无法每天分享,可等周末时,来个“感恩下午茶”,请孩子读读自己的感恩信,将感恩之心化为语言和行动。

感恩信的用处很大哦,不止感谢他人时可以写,每年都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父母的生日、爷爷奶奶的生日等。这样一些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们可以用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度过。让孩子写一封感恩信给养育自己的爸爸妈妈,给关爱自己的祖辈或老师,或想感谢的其他人。亲子教育

建议

对于低龄的孩子,可以用画画来代替文字,比如说想要给爷爷奶奶写信时,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边画画边讲讲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再由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把信交给爷爷奶奶,并给爷爷奶奶讲讲“信”的意思。如果孩子表达得不够充分,家长可以在旁边加以提醒。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与父母合作的乐趣、对生活感恩的满足,同时也锻炼了绘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3:餐桌感恩会

策划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本就是非常温馨的气氛。餐桌感恩对孩子来说,更容易被吸引。

玩法

每周利用一天的晚餐时间,全家人依次谈谈自己最近一周得到的帮助及需要感恩的事情,自己做了那些感恩的实际行动,这些行动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获。此外,还可以分享这周的感恩行动是否完成,困难点在哪里,哪些需要家人的帮助等。

建议

孩子的学习活动是以观察学习为主,学习的方式是间接学习,所以家长的行动就成了他们观察学习的直接对象,家长的行为就成了孩子的参照坐标。对于孩子正确、适宜的感恩行为,家长要给予及时的奖励,口头赞扬和实物的鼓励都可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孩子的感恩行为受到鼓励后,会有更好的表现,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活动4:制作感恩盒

策划

任何事情,只有让人们感觉到它的价值,才会激起人们去做的动力。感恩也是这样,随时将所受到的帮助写在纸条上,找一个盒子装起来,制作成孩子专属的感恩盒。当孩子翻看感恩盒中所收集的纸条时,会有更强烈的感恩情感,让孩子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受到了这么多的帮助。

玩法

“宝贝,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感恩盒吧!你想做个什么样的盒子呢?”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感恩盒,盒子上可以画上表示爱心的图案,以提醒孩子这是专属他的“感恩盒”。感恩盒的材料可以选用废弃的纸巾盒,还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呢。环境保护也是我们人类对大自然感恩的一种实际表现。

建议

制作的感恩盒不一定要很漂亮,也可以很朴素,就像感恩行为本身。关键要激发孩子对制作活动的兴趣,并鼓励孩子坚持下去。爸爸妈妈还可以让孩子把感恩盒收集起来,等到他长大后再拿出来看看,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哦。

幼小的孩子刚开始可能想不出有什么事需要感谢,父母要多引导孩子,从在家中所做的每一件事开始。例如:感谢妈妈每天帮我准备早餐,并把它写下来贴在家中的感恩留言板上。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此来看世界,就会因知足而幸福。

本网站小编总结:为什么现在不孝敬父母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其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孩子们不懂得感恩,但愿父母们看了此篇文章,能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教会孩子如何感恩!

延伸阅读

孩子的情商要如何教育(冬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小孩子们也是一样,但是许多的小孩子常常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家长来教育了,以下就让我们具体的来看下如何教育孩子的情商吧!

低龄儿童不在乎阅读的方式,也不在乎流出的鼻涕有多难看。但五六岁的孩子就开始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自己需要采取的应对方式。尴尬、笨拙、内疚、忌妒和寂寞等不熟悉的感情会困扰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甚至给他们带来恐惧。

五六岁的年龄阶段是人生中更多地了解感情的最佳阶段。心理学家认为:在幼儿园里,老师鼓励孩子们自律与相互合作很重要。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他们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感情。亲子网

受到父母情感教育的儿童,举止更得体、能在烦躁时克制自己,而且注意力更易集中、能在交往中形成友好的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更好。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正在发展与朋友密切相处的能力,这也将对孩子的成长有长远的影响。研究表明,五岁时能体察到他人情感的儿童,四年以后也很少会在行为或学习方面出问题。因为要理解别人的意图,首先就要意识到自己的感情。

父母们应该怎样教孩子培养感情技巧,为孩子的生活提供有益的帮助呢?中国早教网专家们提出了如下策略:

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样做可以向孩子表明,感情是重要的,值得探讨。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对明天的演讲,我感到很紧张。我觉得散步会让我放松一些。”

全面地关注孩子的所有感情。

关注孩子微妙的感情波动,如失望或担忧等,在他们体验到这种感情时帮他们识别不同的情绪。

善于理解。

向孩子表示你能真正理解他的感情。对于他的忧虑或怒气,你可以平静地表示没什么大不了的,从而帮助他冷静下来,但这样做可能会让他怀疑他判断自己感情的能力。

说明消极的感情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亲子教育

你可能没法准确区分如下感情:生气、忌妒、贪婪和不礼貌。你可能会说:“我明白,在公交车上小朋友不愿和你坐在一起,让你觉得受了伤害,觉得寂寞了。”然后再解释说,“不过,忿忿不平地叫他的名字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你还有不同的办法吗?”

描述感情。

可能你要会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发现,孩子的动怒是因为别人不让他休息。但你让他学会对自己的感情加以描述有助于他找到自我控制的感觉。当您的孩子使用一个单词来描述自己的感情时,就表明他的两个脑半球都在工作,并可以帮助她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处的情景中,并冷静下来。

建立感情词库。

如果教会孩子明白一些具体的词汇,如'失落'、'内疚'或'孤立'等,有助于你的孩子从一种混乱的恐惧感情状态中走出来,进入正常的可以说明白的生活状态。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情,孩子能更好地与人交流。有时他也会自言自语,自我安慰:“小鹏想让我忌妒他,我才不呢,我要离开这里。”

引导孩子找到解决方案。

孩子一旦了解到他感情的来源所在,感情的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他可能会认识到自己感觉寂寞的原因是小朋友不愿和自己玩,而不只是自己感觉“很糟”。你可以帮助孩子寻求下面的解决方案:让他给朋友打个电话,或者去拜访邻居。他下一次感到寂寞时,就可能会利用这些思想来解决问题,不再需要依靠您的帮助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注意到了培养孩子不仅仅是要开发他们的智力,更加重要的还要培养孩子的情商,随着孩子们逐渐的长大,他们的感情生活也变得日益复杂,适当的感情教育会对于孩子的交友、言行举止、学习方面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不可缺失的父爱(冬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现在的家庭犯的最大的育儿错误就是分工不明确,最多见的就是妈妈管着孩子的一切,爸爸负责养家,育儿专家指出,这是一种最不合理的分配方法,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父亲在孩子的生活中占什么样的角色!

一、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

许多调查材料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亲子网

二、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

母性教育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全面的。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长。但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健全的人格。有人认为男孩子由父亲带,女孩则应该由母亲带,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如果只实行母性教育,那么男孩子就很难以父亲为楷模去开始他男性生活之路;女孩子就很难了解男性的生活状态

三、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

如果一个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个人形成畸形性格,与他儿童时期对世界的片面观察有密切联系。母亲更容易溺爱、迁就孩子。父爱则相反,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亲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长大以后,碰到一点问题都会不知所措。

至于父亲怎样教育孩子,我认为主要做到:以身作则,创造环境,沟通交流,期望鼓励。

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造环境则没有引起很多人足够的重视。孟母三迁,讲的就是环境的重要。很难想像,一个在麻将桌旁长大的孩子,以后不爱打麻将。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培养孩子的交际、表达能力和民主的习惯。成功的人都是鼓励出来的,也是父母期望出来的。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小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双方共同的协助,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的推给父母这是一种很错误的做法,希望家长们在看了以上的文章之后,能够明确的分工,不要将责任全推给了家长!

让孩子学会有担当(冬季幼儿亲子教育)


前言:不管是参加工作,还是将来将组成家庭,我们都会要求你是一个是负责任,有担当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小来培养孩子们具备这样的素质呢?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此方面的相关见解吧!

事实上,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便与爱和责任结缘。责任感是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维系的必要条件。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通过生命个体与社会共同施爱和被爱,互相感恩构成的。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还是亲朋好友,都要负责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一位朋友的孩子考试成绩很糟糕,当家长批评他的时候,他却找出了一大堆理由来推卸责任。比如说老师讲课自己听不懂,同学不告诉他作业的答案,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考场选择的地点让他不习惯,考试时旁边的同学总是做小动作让自己受到了影响,老师没有强调哪些是重点让自己复习很吃力……这些理由显然很牵强,甚至有些可笑。亲子网

由此可见,实质上他只是不愿意承担考试考砸的后果而已。因为在这些理由中,没有一条与他自己本身有关系,好像考试考砸了全是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半点儿关系也没有。与此同时,家长还发现,这个孩子最近撒谎的次数明显增多了,而且除此之外,在别的事情上他也尽力去推卸自己的责任。朋友一家对此事非常发愁,他们觉得再这样下去,孩子的性格一定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这对于他将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其实,孩子有推卸责任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有关调查显示,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有推卸责任习惯的占60%以上。当然,这并不是孩子天生性格有问题,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道德败坏,这是因为他们的人格还不成熟,正是家长积极引导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能够及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慢慢纠正,那么他们推卸责任的做法将会有所缓解。事实上,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也是一个慢慢提升的渐进的过程,就如同智力水平的发展一样,从出生到性格成熟,每个阶段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家长所做的,就是对症下药,然后帮助孩子养成优良的习惯。

孩子喜欢逃避责任,主要是由于缺乏信任感造成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关爱和理解过少,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经常对他们实施情绪冷暴力,那么孩子会受到误导,从而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我要是敢承担责任,一定会没有好果子吃”的观念。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撒谎,有意识地去推卸责任,会形成畸形的人生观,就连心理上也会出现问题。而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会千方百计寻求推卸责任的方法,让自己免于受到惩罚。

此外,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凡事由家长说了算,让孩子只有听话的份,那么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把决定权交给父母,每当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想让父母来做出决定,让父母去帮助他们承担责任。

孩子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担当,家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知道,孩子的良好习惯都是长期教育养成的结果,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做好榜样,坚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这种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习惯。

其次,家长要在心理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比如说让孩子自己去住一个房间,独立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整理和布置,自己完成清洁工作,家长不会去干涉等等,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全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培养孩子树立负责任的意识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家长要学会正确地去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潜力,并将之当成一项比较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坚持下去。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学家指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有担当与有责任感是种对生命的尊重,教会孩子们懂得不逃避责任、有担当是一种做人的基本准则,希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能够多注意方向!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说“谢谢”


星期六早上,儿子和我都醒得很早,我是被忘了调整的闹钟吵醒的,儿子却有大好晨光不容错过的意思。他喜欢悄悄地一个人干些我们意料不到的事,比如很自觉地拿出昨天教他的中文字来写,我看到了会很惊喜地表扬他,他呢,就会为自己就是那个我描述的“很自觉的,妈妈只教过一次就会了的,还发明了记录笔顺方法的,好棒的小朋友”而自豪。

趁他有自觉性又有兴趣,我赶紧说:“不如我们把今天的中文内容讲了吧。”情绪高涨的他欣然同意了。按照习惯,10多分钟的讲解和认字后,我会给他一些复习的时间,然后给他听写。他希望自己进行复习,我就抓紧时间到楼下洗衣房一趟。

10分钟后,我上楼来了,一眼看到家门口的走廊上摆了一张纸,以为是管理处发的通知,走近了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儿子刚刚画好的一张卡,上面是我捧着中文书坐在小沙发上教他学中文的画面,还有我拎着洗衣篮的画面,点缀着很多颗心,写着这么一句话:

DearMom,thankyouforteachingmeandwashingclothesforme。(亲爱的妈妈,谢谢你教我,还帮我洗衣服。)

在一颗心里,他签上了“爱你的Alex”的大名。

进得门来,我紧紧地拥抱了儿子,说:“谢谢你!妈妈真没想你这么细心,又这么主动,还这么有创意。妈妈教你学习、帮你洗衣服都觉得特别开心!”他又高兴又骄傲,接下来的听写和新课学习他一直兴致勃勃。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张“感谢卡”,让我觉得心里又轻又柔又温暖。小小的儿子真的越来越善解人意,越来越知道要为别人做点什么了。感谢两个字很美,它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代表着对美好万物的感恩;感谢两个字的力量很大,有时候,一句感谢可以让付出的人觉得一切都值得,一句感谢可以让坚硬的心融化;感谢两个字的感染力很强,就像春风带着种子,可以飞得很远很远,可以让遍地都开满鲜花。爱和感谢其实是如影相随的,都是一切德育教育的基础。让孩子学会感谢他人,从感谢他人到为他人着想,我们会体会到生活的和谐和甜美。

美国教育环境中“感谢”和“感恩”一直无形地渗透在日常活动中。我初到美国时,惊讶于商店里多如繁星的各种贺卡,感谢卡就是其中的一大种类,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家人、感谢客户、感谢猫猫狗狗的,什么都有。有写好了表达各种不同情形下的谢意的,也有空白的让你述说自己感谢的话语。去买床垫,店主会说谢谢你的生意。去修车,过后店里会寄给你一张感谢卡,说知道你有很多选择,谢谢你选择了他们。

朋友来参加了聚会,家长会教孩子寄感谢卡给客人。那著名的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都是一些表达感谢的代表节日。学校活动中校长每次致辞都会感谢组织者、感谢老师和家长,孩子们也耳熟能详。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也都不会忘了说谢谢。就是家人之间,也不会认为家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的,一声感谢会让家庭气氛更温馨。

我常常谢谢儿子告诉我班上的故事和新学到的知识,谢谢他不时冒出来的问候和爱的表达,和他一起谢谢爸爸辛苦的工作、谢谢朋友和家人的一路帮忙和支持。今天早上看他的卫生间马桶是盖上的,问他为什么,他说:“盖上冲水的声音小一点,这样可以不吵醒爸爸妈妈啊。”(其实这个卫生间和我们的房间还隔着一条短走廊的,亏他想得到啊!)我很感动,当然又是郑重其事地表扬和感谢啦。说不清是否就是这样,四面八方的阳光照耀,点点滴滴的雨露渗透,一棵健康的小苗慢慢生根发芽了。

上周四儿子说班主任MrsVogt有两天请假,他很想念她。我正想着和儿子商量写个感谢卡作为学期结束的一种心意表达,周五儿子已经高兴地告诉我homeroomparent(家校协会中的班级家长联系人)当天帮助他们全班同学秘密准备了一件礼物送给Mrs·Vogt,那是每人画的一张感谢卡组成的一本感谢集!儿子说他的卡上还写了邀请Mrs·Vogt一起到操场去玩呢!

我相信收到这件特别的礼物时,班主任的感觉也会和我一样,惊喜、欣慰又开心!

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教给孩子的东西太多太多。而最基本的就是我们要教给孩子拥有一颗爱心,学会感恩,学会经常给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

幼儿童年需要那些玩具(冬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市场上的许多玩具让家长们感到是应接不暇,平时家长们也常常不惜高价为孩子玩一些新鲜稀奇的玩具,但是对于孩子童年究竟需要那些玩具,家长们是否清楚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6个月:宝宝对球的兴趣,一方面是专心地凝视这个圆圆的东西,另一方面是享受触摸、抓拿球的乐趣。所以,爸爸妈妈不妨给宝宝准备一些外型可爱又有不同质感的球,比如由不同材料拼接而成的布球,或者上面有小结的按摩皮球等。

12个月:此时,宝宝喜欢和你在地板上相对而坐,一起玩滚球的游戏。再过几天,他也许会具备扔球的能力,当然,都是无目的和目标的随便扔。但是他却不厌其烦,所以你也要准备足够的耐心帮他捡球。

18个月:大多数妈妈都觉得这段时间,自己更像为一个手球运动员做陪练。没错,宝宝现在已经是扔球的高手,技术熟练,而且很有力度。他不仅喜欢将球举过头顶再用力扔出去,还喜欢和你一起玩互相传球的游戏。亲子网

2岁:宝宝的投掷越来越精确了,现在他要开始一项更有难度的练习——用脚踢球、传球。重心低的优势,让他具备了足球运动员应有的素质,所以踢球这件事他很容易就能搞定,而且越踢越带劲。看来你这个陪练也要跟着换一下运动项目了。

3岁:你的运动小英雄已经有能力玩正规的足球或篮球了,有些宝宝还能准确地将球踢进球门。天气好的时候,不妨带他去运动场一展身手吧。

安全提示:对喜欢把手里的东西放到嘴里尝一尝的宝宝来说,那些颜色鲜艳、弹性十足的橡胶气球,或者晶莹透亮的玻璃球都不适适合他玩。任何直接小于4厘米的球类,都有引发异物窒息的可能,所以最好不好给宝宝玩。

补充说明:到了18个月时,宝宝能分辨出真实的球和图画中的球,小手指着书上的球,偶尔还能说出“球”。

积木

6个月:宝宝喜欢用嘴“品尝”积木,咬一咬、嘬一嘬,“嗯,原来积木和奶瓶的味道不一样。”除此之外,拍打和紧紧握住积木也是他喜欢的玩法。

12个月:他有了新发现——将两块积木撞击在一起就能制造出声音。他还喜欢制造一些惊人又恼人的举动,将你刚刚搭好的积木大厦,轰地一下推到,然后再露出一个“我多棒”的微笑。

8个月:堆积木表演开始了,虽然不是什么高楼大厦,但宝宝凭自己对平衡力的掌控和理解,已经能将2~3块积木罗在一起。你可不要嫌弃他建造的楼房太矮,更不要为了制造高楼大厦就硬逼着他再码高一层,因为好戏还在后面呢。

2岁:现在,宝宝的建筑物越来越高,他对平衡问题的协调也越来越好,他已经能胜任堆起4~7块积木了。另外,他还能将不同种类的积木按照形状和颜色分类,即使是特殊形状的积木,他也能分辨出出来,比如船型、汽车型、动物型等。

3岁:宝宝能用积木打造出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这可能他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构建出来的类似真实世界的模型,比如城堡、桥梁,还有隧道。所以,你不妨多带他到外面看看,为他提供一些素材。

安全提示:质量好的积木应该是由坚硬的木材制成的,比如枫木和榉木,因为这些木材即使用过一段时间也不容易出现裂纹、凹陷或者脱落碎片。另外,宝宝玩积木的时候你要在旁边监督,尤其是大一点的宝宝,不要让他有机会把这些木块当成武器伤害自己或攻击别人。

补充说明:有研究显示:宝宝和父母一起玩时,要比他独自玩耍时,花费更多时间在研究和理解物体之间的组合和构成,所以,当宝宝摆弄积木时,妈妈最好也跟着他一起玩。

蜡笔

6个月:对这个年龄的宝宝来说,玩蜡笔有点为时过早。

12个月:宝宝能做的是用他的小手捏住蜡笔,然后乱涂一起。对他来说,此时画画可能并不是他最感兴趣做的事,与此相比,捏住蜡笔,再用它弄出点东西才是让他兴奋的事。所以不妨给他准备一些好抓、好握的蜡笔,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18个月:当宝宝看到你写、画的时候,他就会立即模仿你。再加上多数宝宝在这个时候学会了走路,所以经常会出现墙上、床单上被他画的到处都是。不要为了这个责怪宝宝,他只是在给自己练习的机会,如果怕麻烦,你可以给他买一些可以洗掉的蜡笔。

2岁:这时候的宝宝,很乐意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守着一摞纸和五颜六色的蜡笔,开始涂鸦。他的画(也许都不能称之为画)没有流畅的线条、没有构图,甚至没有颜色的选择,但是这就是他的画。你需要做到就是欣赏和提供必要的工具。

3岁:宝宝的艺术才能开始爆发了。他能照着样子画出圆形、十字型、方形,甚至画出人身体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部位。3岁的宝宝能认识3~4种颜色,有些宝宝还能照着样子写出几个英文的大写字母。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你可以教他认识更多的颜色,多给他一些画画的机会,让他更加熟练。

安全提示:为宝宝买蜡笔时,最好选择正规的、口碑好的品牌,确保蜡笔的制作原料是无毒的材料,比如石蜡。

补充说明:研究显示,训练大一些的宝宝使用蜡笔,对他以后学习使用铅笔写字有促进作用。

毛绒动物玩具

6个月:无论哪种材料做成的毛绒玩具,宝宝都喜欢用手触摸、用嘴“品尝”它们。

12个月:无论到哪,宝宝都喜欢带上他的特殊的好朋友,还不时地给予拥抱。到了这个年龄,有些宝宝非常依赖他的毛绒玩具,甚至要和它们一起上床睡觉。

18个月:面对着和动物毛绒玩具,宝宝想要和它们对话,于是便模仿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叫声“嘎嘎”、“哼哼”“汪汪”。不管怎样,这表示他想了解更多关于朋友的信息,那么你不妨给他将一些和动物有关的简单的图画书。亲子教育

2岁:这些快进入幼儿园的宝宝,整天忙于一些简单的假扮游戏,当然是跟他的毛绒玩具朋友,比如带着小狗迪迪去散步,给小熊泰迪喂饭,总之宝宝不亦乐乎。

3岁:就这些毛绒玩具,宝宝开始展现他独特的创造力和幻想力,比如小熊泰迪一下就变成了恐龙、小鸭子古奇长了一对很大的翅膀,飞到月亮上。多可爱的故事啊,坐下来耐心地听他讲完,在恰当的时候问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安全提示:在小熊泰迪以及和它类似的毛绒玩具身上,可能沾满了细小的灰尘或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症的物质。为了避免宝宝出现呼吸道或皮肤过敏症,就要定期给它们洗澡。

补充说明:很多妈妈担心孩子对毛绒玩具过于依赖,其实这种担心没必要,因为大多数宝宝到了3岁,便对毛绒玩具失去兴趣,他们更喜欢那些可以活动的玩具,而不是只坐在那一动不动的毛绒玩具。

简单的拼图

6个月:宝宝喜欢把一片拼图从一只手递到自己的另一只手,要不就是放到嘴里,就像对待他喜欢吃的饼干。

12个月:到了这个年龄,宝宝的兴趣从一片拼图转到了拼图板,端起拼图板,轻轻地一翻,所有的拼图片就都散落在地上。如果是装在盒子里的拼图,宝宝还会用小手捏住盒子的把手,把盒子打开,然后从里面拿出一片拼图。

18个月:在你的帮助下,宝宝能把一些大片的拼图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2岁:宝宝现在能完成一些简单、基础的拼图,这些包括:把你挑出的蔬菜或动物形状的拼图片整齐地放到相应的洞的。到现在为止,他能完成三片一套的拼图。

3岁: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地提升,所以他能处理一些有难度的拼图,比如图画背景的拼图,或8片一套的拼图。

安全提示:定期检查拼图片上的木钉(至少给宝宝玩之前你要检查一遍),确保它们的牢固,脱落的木钉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异物窒息。另外,木质的拼图还要确保它们是无毒的。

补充说明:有些宝宝会饶有兴致地花掉一下午的时间来玩拼图,但有些宝宝却不喜欢拼图,觉得它就像妈妈的电话本一样不能理解。我们要告诉你的是:这种差别宝宝们的智力发展无关,而是取决于他们天生的气质类型。所以,让宝宝玩他喜欢玩的玩具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音乐玩具

6个月:如果把一个玩具小鼓放在宝宝身边,他会兴高采烈地用手拍打。其实,就音乐感觉来说,这个行为没有目的性,但却反应了宝宝在这个时期上肢运动发育的特点。

12个月:宝宝开始热衷于敲打任何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其中包括:玩具小鼓、玩具木琴、瓶瓶罐罐,甚至锅碗瓢勺。制造声音让他体会了自己的本事,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体现,所以请忍耐这点小小的噪音,毕竟这只是暂时的。

18个月:宝宝可能会跟着音乐拍手,但是不要期望他此时就拥有精确地节奏感。对待乐器玩具,他可能还不知道它们的真正用途,于是便采取手脚并用的玩法,或者伴着音乐节奏把鼓槌当指挥棒,再或者捧着小鼓胡乱摇晃。

2岁:小手在钢琴键盘上乱拍一起,手指胡乱拨弄着吉他弦,用力地敲鼓,这些都是2岁的小音乐家们的正常表现,他只是在看到大人们使用乐器后,便跟着模仿一下。虽然声音不太悦耳,但毕竟动作已经到位了,还能要求他怎样呢?

3岁:如果宝宝有音乐上的天赋,那么他可能在未经过指导的时候,就出其不意地出现对嘴吹的乐器的天赋,比如会吹口琴。

安全提示:为宝宝购买乐器类玩具时,要确认它的表面使用的是无毒的涂料。因为偶尔,你家的小莫扎特也会用嘴体验一下这些玩具,即使是小鼓或者小钢琴,他也不会放过。

补充说明:研究发现,早期的钢琴课程能联系到空间技能的发育,这包括对数学和几何学的理解。

本网站小编总结:玩对于幼儿时期的小宝宝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能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世界,学会掌握爬、走、说话等等的技能,真正经典的玩具大多数都是万能的,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与它们玩,做为家长学会为孩子挑选玩具很重要!

与宝宝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什么?(冬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许多的父母们都埋怨不知道应该与孩子相沟通,其实沟通的前提就在一个“信”字上,不信任孩子,就永完都不能够很好的与孩子相交流,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有关与宝宝相沟通的话题吧!

缺乏“信”的教育表现

摘要:“說”,从这个字面意思上来讲,这个繁体字是一个言字旁,一个兑现的兑。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说话要谨慎,说话要仔细。其实在沟通当中,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别人,对自己都要相信。

说出的话要“兑现”。所谓兑现,

其一是对别人,慎言践诺,别人才能信任;

其二是对自己,知行合一,自己真的相信。

基础和核心都是一个“信”。

讲到这里,就继续讲“說”,从这个字面意思上来讲,这个繁体字是一个言字旁,一个兑现的兑。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说话要谨慎,说话要仔细。其实在沟通当中,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别人,对自己都要相信。亲子网

“信”在沟通中是很重要的,沟通并不是一种知识或技巧,真正的有影响力的沟通是“一致”,我心里想什么,我就说什么。我说的都是我心里的话,这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我们去看一些报告团的报告,那些人其实以前都不是从事演讲这个职业的,甚至在公众面前讲话都有问题。但是当他站在那里,讲起自己死去的战友,声泪俱下,声音哽咽,我们就知道他有多难过,我们就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多宝贵,对他的事业有多大的影响,因为他把他“信”的而不是知识和技巧传达给我们了。所以,最重要的是“信”。

我们对孩子也一样。我们说到的自己能做到,才好去要求孩子。我们说到的我们能兑现,孩子就更信任我们。我们教育孩子不说谎,我们要让他说实话。其实我们自己也做不到总说实话。因为成人生活中是不需要都是实话的,说实话不等于就是诚信。有的时候,有善意的谎言,也有出于礼貌性的拒绝。比如说别人约我去吃饭,我很不愿意去,当然我也可以说,我就是不愿意去,但是很少人有这样说,会得罪朋友。你可能会说,我今天有约了,我今天有安排,其实这样很自然。当我们说的跟生活中的对不上的时候,我们要求孩子,只要说话就是实话,而事实上我们又经常这样去运用,那么孩子就很奇怪,他们就不信任我们,我们的沟通就很少。

缺乏“信”的教育表现

担心=关心+不相信

唠叨

过多的教导

控制

只要我们真正做得到,我们真的能实现得到,孩子一定信。现在说说缺乏“信”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担心。所有人都需要被关心,但是没有一个人需要被担心,因为担心在关心的基础上加了不信任,不相信。

“我担心你”,你担心我等于不相信我。唠叨。唠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说次数多了。对一件事情说的次数多了,就是认为自己说一遍不够。不够怎么办呢?那只能不停地说。其实,怎么就不够呢?过多的教导、控制,都是缺乏信任的表现,一旦缺乏信任,就发生问题了,就不容易沟通,不容易刺激,因为你不相信他,他就永远不能去成长。

相信什么

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孩子会自己学习和成长

孩子天生是向上的

那么相信什么呢?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是前生注定的坏孩子,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要讨父母的厌,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绩好,没有一个孩子不进取,没有一个孩子不能够自己成长,没有一个孩子不是天生向上向善。他为什么出现一些不好的表现?是因为他的生命力被扭曲。

孩子没有做好(当孩子犯错时)

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告诉他就好了。

他还不会那样做,我们教给他就好了,而且允许他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他不愿意做,那么我们就了解为什么,适情而定。

我们上半节讲,《和甘伯伯去游河》这本书的作者约翰-伯宁罕,他本身就是一个“坏”孩子,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夏山学校,到了夏山学校之后,校长从来不批评他。他做错事情了,校长还会给他机会,下次还是让他来做,这就叫信任,而信任的背后是爱。很多孩子为什么爱闹,为什么调皮?其实他就想确认你的爱,他想引起你的关注。有的孩子渴望被父母打,因为打也是跟父母之间的联系,“他打我也是因为他眼里还有我”。最可怕的就是被遗弃,所以孩子们的恶作剧往往是吸引注意的特别方式,如果他感到被关注,被重视,爱他,他自然就好了。人们形形色色的行为背后是希望享受着爱或者关注。所以我们内心要相信孩子“自己可以”,然后才能给他机会,才能不去给他们限制,不去控制,不去为他担心,他自己就更没有压力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想想他为什么犯错?他不知道怎么做,那就让他做,他不知道你告诉他就好了,没有必要批评;如果他还不会那样做,我们就教给他,而且要允许学习的过程。然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愿意做。他为什么不愿意做呢?卡在哪儿?他的渴望是什么?他心里想要的是什么?这恰恰是我们了解他的一个机会。我觉得当我们这样跟孩子相处,老实说是非常享受跟孩子相处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也非常享受这个工作,因为我真的觉得每个孩子都好。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有主见,其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父母们不够信任孩子,对孩子不够放手,因为若是父母们不信任孩子,他们就永远的不能够去成长,所以说为了孩子的未来更加美好,就敬请家长们多了解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吧!

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付出爱


说到感恩教育,许多父母认为那是老一套:不就是孩子到了母亲节回家帮妈妈洗脚,到了父亲节又帮爸爸洗脚,到了教师节,唱歌给老师听,送上鲜花和贺卡给老师?很多妈妈认为,如今的感恩教育常常流于形式,孩子为完成“作业”帮父母洗一次脚,其余364天依然当定少爷小姐,对父母的辛劳熟视无睹,由此觉得“这么小的孩子恐怕很难体会到感恩的深意,要等他大一点再来教育”。

其实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的,小时不懂感恩的人,长大后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很难更改,周围的亲人为他做得再多,也很难再触动他那颗麻木的心。感恩是一切美好情怀的起源,也是人与人和睦交往的准则,也是孩子能从他人的无私帮助和关怀中感受到浓浓幸福的根源。孩子的感恩教育,当然要从小时候抓起,而且,感恩父母、亲朋和他人,哪会只有“洗脚”一条路径呢?

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付出爱

网友fruit_punch:教会孩子付出爱

和各位摇爸摇妈分享一个小case,是关于我家belle的。昨天粑粑下班回来说眼睛干涩,微微发痛,于是吃完晚饭就回房歇息去了。由于kaden和adele在去同学家庆生,当时只有belle在家里看电视。于是我嘱托belle:“请你去看看粑粑,关心他一下,可以吗?”belle跑上楼,不到五分钟下来了,继续看电视。我问她:“belle,你有关心过粑粑吗?”她头也不回,还在看电视,应付我说:“有啊!我有看看粑粑的。”当时她聚精会神的样子,让我怒火中烧,很想把电视关掉。粑粑为家庭忙碌,难道为人子女的就只要这样应付一下就好了吗?但是我没有关掉电视。

过了很久,缓过神来的belle梨花带雨,过来抱住我,问我:“麻麻,你不理我了吗?”我抱住她,“麻麻永远不会不理你,可是你在看电视就忘记粑粑在痛痛。这让麻麻很失望。当你生病的时候,粑粑麻麻、阿嬷、婆婆,甚至姨婆、葛格姐结都会来陪你,因为大家都很关心你,怕你痛痛,所以大家都在你身边,你就会感觉好一点,对不对?那为什么你让粑粑一个人面对痛痛,不给他一点爱的力量呢?youhavethemagicpower!你的爱会给粑粑很大的力量哦!有时候我们也会生病啊,这个时候,就很需要你的关心、你的安慰、你的陪伴………………”(其实麻麻还想说有一天粑粑麻麻也会离开你们,但是现在对belle来说,有可能太沉重了。只说到这一层就好。)

其实,麻麻想告诉你:爱永远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有时候,也要付出。麻麻认为,如果现在不能理解爱的真谛,以后也不会让别人来爱你。以前太小不懂得爱,以后长大了就荒废了。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能力,麻麻希望你能够利用好你的能力!

这时候,belle的确明白了麻麻的意思,真的有上楼陪粑粑哦。还很认真的读她的儿童医学书,帮粑粑从头到脚检查了一遍!>>看原贴

特聘专家马兰花建议:

第一,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第二,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三,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同时,父母也不要预先对孩子承诺太多。

第四,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们却爱给孩子一张笑脸,给孩子一些超脱的环境,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第五,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第六、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懂得体谅。>>看详细

小编总结: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必要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自己目前的幸福的生活不是一来就有的,都是由于父母的辛勤劳动,学校里老师的教导和关心,还有社会的关爱带来的,要懂得感谢老师、感谢父母、感谢社会。感恩教育不应流于形式,而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只有懂得付出爱,懂得感恩的孩子才会得到他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那么今后孩子成长道路也就会越走越顺利。

更多孩子感恩教育的培养方法,请查看感恩教育专题:让宝宝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