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胎教

2021-04-14 舞蹈胎教 童话故事对儿童的好处 舞蹈童话故事

儿童学习舞蹈好处多。

儿童学习舞蹈好处多,对身体好,对开发智力也好。通过手脚和节奏的锻炼,孩子会更机灵更健康。家长们,培养孩子的舞蹈兴趣吧。

儿童学习舞蹈好处多,对身体好,对开发智力也好。通过手脚和节奏的锻炼,孩子会更机灵更健康。家长们,培养孩子的舞蹈兴趣吧。

现在的小孩子真累,不论是上学时间还是周末或者假期,总是被家长和老师指挥着学这个学那个,有的孩子一个周末竟然要参加3-4个培训班。女儿就曾对隔壁家的小哥哥说:“你一天到晚这么忙,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那你以后上初中上高中了还会更忙呢,你永远没有玩的时间了。”

女儿是个把“好玩”放在第一位的孩子,为了满足她的“玩心”,我们从没逼着她干她不喜欢的事儿。因此,在她的同学们忙着赶这个班赶那个班的这几年,她啥班也没正经上过。但她的舞蹈学习还是坚持下来了,不过也是当作“玩儿”来学的。我觉得在她没有定性的时候,学学舞蹈还是好处多多。

首先,学习舞蹈可以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孩子身体的健康。

儿童期是整个人生的开端,在这一时期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最为迅猛。让孩子参加有计划、有系统的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体质,增加身体抵抗力,减少得病的机会。我女儿就很少生病,即使有时遇上流感,她也很少打针吃药。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孩子的呼吸、心跳、骨骼、循环系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加快其机能的发育,加快新陈代谢,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持续的生长发育。女儿在他们班上年龄是倒数第几的,但个头绝对是顺数第几的,更为关键的是她站姿、坐姿都不用我们操心。其次,学习舞蹈可以启迪儿童智慧,激发孩子潜藏的能力。

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多种渠道,舞蹈训练无疑是其中极为有效的一种。儿童舞蹈中孩子的步态、手势、动作比日常生活中要夸张变形一些,孩子在舞蹈表演时既不能脱离基本动作,又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不同的形体表现方式,能积极、主动、自信地融入到音乐和动作中去。孩子在发挥想象自我表现的同时,又发展了记忆力,还能增强自信心。

女儿不论是在唱歌时,还是在背诵诗词、讲故事做演讲时,她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入她自己编的一些形体动作,使表演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因此,她在故事比赛和诗歌比赛中都能争到第一,虽然歌唱得不是很好,但她的文艺委员还能一直当着。

再次,学习舞蹈可以陶冶儿童情操,养成孩子良好的性格。

儿童的情感、审美、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是使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在旋律优美、动作规范的儿童舞蹈训练中,孩子可以在活泼、轻快的氛围下,用身心去感受音乐的形象,吸收音乐和舞蹈形象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陶冶孩子的情操,培育孩子良好的审美能力。

在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中,能培养孩子正确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在舞蹈排练和舞台演出时,能培养孩子与伙伴们的团结协作和互帮互助的精神。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以上这些就是我总结出来的儿童学习舞蹈的好处。现在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知识的增长,考试分数的高低,却忽视了孩子在性情、心理方面的发展。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疾患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一部分人的心理适应能力不强、自信心不够。学习舞蹈不仅能让孩子有个好身材好体魄,更加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使孩子能够适应以后社会的发展。

相关知识

早教科普:幼儿早教舞蹈常练习的好处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早教科普:幼儿早教舞蹈常练习的好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舞蹈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在生动,快乐的音乐伴奏下,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让人跟着舞步律动,舞蹈对人运动协调,动作的灵活起了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更是好处多多。

学习舞蹈时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和舞蹈的认识,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它可以增强幼儿学习,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而且还能使形体优美。

1、纠正形体: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还能防止驼背,斜肩等形体问题。据统计调查,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

2、培养气质:会跳舞的孩子更加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将更具有艺术气质,舞蹈的动作能影响人举手投足的美感,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让孩子领会跃动的快乐。

3、提高身体素质:练舞蹈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有计划的运动可以让孩子的抵抗力增强,使少儿的神经系统和机能更加的活跃,改善心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使人的精力和体力更加充沛。

4、锻炼毅力:学好舞蹈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毅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坚毅的性格,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

5、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通过运动消除体内的负面情绪,补充正能量。

6、肢体灵活性和柔韧性:压脚,劈叉等是舞蹈的基本动作,需要天天练习,这些动作好处多多,可以很大程度上拉伸孩子的筋,提高孩子身体四肢的柔韧性,经过训练,儿童的力量、控制、稳定性、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7、增强信心:让孩子从小就在众人面前表演,可以很好的培养他们落落大方的性格,增强自信心。

8、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益感:舞蹈有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养成孩子自觉遵守规则。

9、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9、培养审美情感:舞蹈是通过舞者的动作表达情感,需要孩子深入去理解舞蹈,欣赏美,体验美。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

10、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尤其是自编自演的作品,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舞蹈要全身心的投入,把跳舞当做一种乐趣,它可以用来调节情绪,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家长在孩子学习舞蹈的时候,不妨自己也加入这个行列,共同体会舞蹈的美好。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儿童学习快板的好处多


一、快板能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曲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语言、情感、认知、思维、审美、创造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快板这种诵说曲艺形式,用七块竹板伴奏,用普通话表演,有极强的群众性和娱乐性,极易引起好奇心强、天性爱模仿的幼儿的兴趣,很适合幼儿表演。但遗憾的是儿童快板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行的幼儿教师口语和幼儿园语言教材中,中国传统的曲艺教育内容缺失。当我们在找寻年轻人不再喜欢戏曲、曲艺的原因时,是否应该想到,这些年轻人还在幼年的时候,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曲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曲艺应从娃娃抓起,快板应从娃娃抓起,一代代传承下去。对幼儿进行快板启蒙教育,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植根散叶式的爱国教育,能从根本上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快板还开发了幼儿语言种类,为多途径提供幼儿表现表达提供了可能。

二、快板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快板讲究吐字归音、用气发声,气运丹田,要“有劲”、“有味”、“有韵”,演唱用本嗓,进入人物就要“声音化装”,要求声音“高而不宣”、“低而不软”,就是声音高要洪亮优美,让人爱听;声音低也要让人听得清清楚楚。要达到这样准确生动的语言面貌,就要经常进行绕口令、口腔操、练嗓、练气的基本功训练,这些训练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在为形成卓越的口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快板一人一台戏,一个人要塑造多个角色,在表演时要有丰富的表情、眼神、身段、手势,这些当众表演的态势语技巧稍稍内收一些,用于日常交流时的表达,也必然使幼儿日常交往的语言能力充满生动形象的魅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个性气质。

三、快板能锻炼幼儿的节奏感

快板是由七块竹板结合在一起的打击乐器,击打起来清脆悦耳,上下翻飞,花点连接,让观众耳目一新。所有的说口都要在快板的节奏之中,讲究“心板”,能有效锻炼幼儿的节奏感,使幼儿的整个身心都陶醉在节奏的美感中。节奏感的形成,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郭沫若先生说:“本来宇宙间的事物没有一样是没有节奏的。譬如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这便是时令上的节奏;又譬如高而为山陵,低而为溪谷,这便是地壳上的节奏。宇宙内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就因为都有一种节奏,可以说就是生命在里面流淌着。”现代的社会飞速发展,只有善于调整自身的节奏,才能游刃有余地徜徉在时代的节奏里,获得成功。而快板恰好能锻炼孩子这种又要顾说演,又要顾打板的,一心二用的综合节奏能力。

四、快板能开发幼儿的右脑

幼儿一手持由两块大板构成的“大板”(也叫“大”),一手拿由五块小板组成的“节子”,两手的打法不同,却要和在统一的节奏中。这是全脑潜能开发,感觉统合训练的极好方法。儿童进行快板表演需要不断提高左右脑、手、嘴的协调性,真应了那句“心灵则手巧”。尤其是右脑的开发,因为打法最丰富的“节子”板是由左手控制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人仅仅使用了大脑的一半,即左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主要是和人类的生活习惯有关,人类总是习惯于用右手使用工具,而使左脑每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再加上语言中枢、逻辑分析、数字处理、记忆等,都由左脑处理,所以造成左脑满负荷运转。而打快板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右脑支配左半身,控制左手运动,反过来,左手、左半身器官的运动也刺激右脑。像打快板这样有意识的调动左手,特别是左手指的运动,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是开发右脑的有效方法。另外,打快板能使手腕更加灵活,因为,打快板时用的更多的是手腕。手腕灵活对写字、绘画、弹奏都有直接的益处。

五、快板能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

快板书“有人”、“有事”,幼儿理解了,想象到了,才能获得真实细腻的内心感受,才能真讲、真听、真看、真感觉,才能当众生动表现,才能吸引人、感染人。快板表演能发展幼儿思维的理解力、想象力和感受力。快板表演要求心快、嘴快、眼快,长期的快板训练和表演,能使幼儿思维敏捷、反应快、观察细腻、说话的条理性强。幼儿不断记忆快板词,记忆能力不断提高。对于幼儿来说,记忆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幼年时期的记忆训练,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功课,以背诵为主。我们从随访的幼儿园阶段学习快板等语言表演的孩子入学后的成绩来看,大多数孩子的成绩在95——100分。语言的早期开发对以后上学很有影响。尤其是对语文等文科功课的学习,有更加直接的帮助。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幼儿能当众打着快板表演那么多的优秀幼儿文艺作品,那么,用词、造句、文章的篇章结构等优点都渐渐地烂熟于心,怎么能不提升分析理解、造句作文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呢。

六、快板能开发幼儿的情商

快板的两块大板,手握的一块叫“乾”,另一块叫“坤”;五块小“节子”板,分别叫“金”、“木”、“水”、“火”、“土”。小快板演员手握“乾坤”,掌握“五行”,您说能不自信乐观、幽默机智、落落大方吗?很多家长通过孩子身上的可喜变化,深有感触地说:“快板就是一门性格塑造课!”快板携带方便,演出时对场地的要求不高,被称为“文艺宣传的轻骑兵”。快板分为数来宝和快板书,幼儿可以用数来宝的形式赞学校、夸父母,为幼儿园组织的各种主题活动做宣传,幼儿可以用快板书的形式讲故事,不仅丰富了幼儿历史、地理、科学、文艺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寓教于乐,让幼儿更形象地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发展幼儿的道德水平和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快板课也是道德品质的塑造课。幼儿形成快板表演的特长之后,他们能经常有机会参加表演,获得热烈的掌声和赞誉,这种被赏识的成功喜悦,能促使孩子朝着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方向发展。有语言特长的孩子更容易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同学们的拥护,因为他们善于在适当的场合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成为班级或学校活动的策划者。据我们的追踪调查,快板能力突出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当班干部率为4/5。

七、快板能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活动的特性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快板教育必将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锻炼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哈佛大学的加纳德认为,人至少有八种智能。而快板是开放性的语言表演创造活动,有利于发展八种智能中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自我认知和观察智能。另外,学习快板表演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锻炼幼儿的耐心、恒心。这样便能为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快板学习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幼儿阶段的素质教育将成为永久的记忆,一生的爱好,有高雅爱好的人是幸福的。

另外,《陈丹辉语言表演》强调幼儿快板应有鲜明的幼儿特色,应该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按照“陈丹辉快板游戏”的系列教学方法和步骤,采用“玩快板”的游戏式教学方式,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会快板表演。幼儿诵说曲艺启蒙教育的所有形式,都应该依据幼儿的气息、声音、理解、表现等特点,选择、改编、创编适当的幼儿曲艺作品,教师应循序渐进地组织和引导幼儿游戏、欣赏、模仿、表演,逐步提高幼儿对各种诵说曲艺艺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注:中班四岁以上幼儿适合学练快板)

学习幼儿舞蹈激发宝宝更多潜能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份,它们都是属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范畴。在现代社会的艺术生活中,音乐与舞蹈各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然而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时,音乐与身体动作常常是不能分割的。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学习音乐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陶冶幼儿性格和品德。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幼儿舞蹈的作用

一、幼儿舞蹈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舞蹈即是以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与成人舞蹈所不同的是幼儿舞蹈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例如:学习舞蹈《嘀哩、嘀哩》,通过用手模仿小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和花儿开放的动作,,可促进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指关节和腕关节、肘关节的灵活性;通过娃娃步、小碎步、蹦跳步等动作的学习可促进幼儿的腿部肌肉的发育。在学习动作、练习动作表演这个舞蹈的过程中,幼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幼儿舞蹈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虽然人的生理条件,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幼儿舞蹈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舞蹈教学对幼儿品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例《学做解放军》通过各种操练动作和杀敌动作,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爱憎分明的情感。如《采茶舞》中,通过舞蹈表现小姑娘清晨去茶园采茶,与小伙伴们一起劳动,然后跳起了欢乐的采茶舞,最后带着劳动的喜悦回家的场景,以此培养幼儿爱劳动、团结友爱的好品质。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本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热情。

三、幼儿舞蹈可发展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

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幼儿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例:用前倾、低位置的、柔软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幼儿;用轻柔的小幅度的、近距离的方式去接触幼儿;用柔和、亲切、缓慢、情感重音清晰的语言向幼儿说话,是培养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老师用充满活力的、姿势多变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愉快、有幽默感和鼓励性的目光直视幼儿;用速度、力度变化丰富且强调语义和情感的语言向幼儿说话,这些方法特别有助于年龄较大的幼儿迅速集中注意力。观察模仿的学习方法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运用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集中幼儿注意力,学习过程中可不断提高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另外,幼儿舞蹈具有丰富多彩的主题体裁和表现形式,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在得到艺术美陶冶的同时,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

总之,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满足幼儿想象、联想、思维和创造性表现,交流合作的需要。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

儿童几岁学舞蹈合适


几岁开始让孩子学习舞蹈或其他的运动比较适宜?目前,运动医学界没有肯定的答案。因为孩子生长发育的个别差异很大,年龄的大小不足以作为判断的依据,更何况不同的生长环境、气候、营养、社会文化背景以及遗传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实际的情形。

因此,如果是以孩子的体型、心智及骨骼发育的年龄来判断,还比较正确可靠些。但这类专业判断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最好请小儿科或骨科的专科医师帮孩子作定期的健康检查,才是最合适的。

外国的运动医学专家建议:规律性的运动训练,包括芭蕾舞、桌球、体操、游泳在内,最好是从8至10岁才开始,而某些较难的动作或使人体组织负荷较重的活动(例如芭蕾舞的脚尖)。应等到11至13岁再尝试较为适当。因此担任幼儿舞蹈老师或运动教练的人,应该要懂得解剖学、生物力学及儿童发育学,才不至于强迫幼儿做出超过其正常关节活动度和骨骼能负荷的动作,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运动伤害的产生。

舞蹈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