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童话故事
2021-04-13 春天童话故事 与春天有关的童话故事 春天的童话故事书评:播种春天。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评:播种春天”,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得小时候,一年春节父亲把一个小萝卜头儿吊在我的床前,每天浇点儿水,那萝卜缨子在我早晚好奇地凝视中居然长大,开出了质朴的萝卜花儿。那份惊喜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我自己也有了宝宝,在这隆冬的世界,我该给他什么样的春的惊喜呢?
于是,在书店桃到了一本《情系凤仙花》,并获得了随书配送的花种、花盆和花泥,这就解决了自己分别购买的麻烦。一般的花店比较少出售种子,所以很难给孩子演示播种、发芽的过程。这本书就不同啦,种子一颗直径有3毫米那么大,儿子欢呼着准备花盆,盛满花泥。我则匆忙阅读种植日志,指导儿子先用水浇透花泥,在寒冷的冬夜,一起用小棍戳出小小的坑,播种下孩子的好奇,希望和春天。
随后的日子里,儿子如小时的我,每天跑过去看无数遍“我种的花”,每天定时掀开塑料薄膜,给黑黑的泥土喷些水。直到几天后的清晨,我听到儿子惊喜地呼喊:“妈妈,芽芽!”奔过去一看,嫩嫩的子叶有的已破土而出,舒展着娇柔的身子与我们打招呼;有的正弯着白白的身子,努力着勃发自己的生命。儿子闪亮的眼睛里充满了新奇和喜悦,这是他第一次这样近地观察一个生命的诞生,感受着“生命力”这样一个深刻又朴素的词汇。
芽儿在我们的关注下茁壮地成长着。无需我多解释,儿子已然明白了阳光、水、空气对于生命的意义。他会把花盆放在屋中光照最好的地方,让他的“芽芽宝宝”晒晒冬天暖暖的太阳,他会每天准时用小喷壶“喂水给芽芽宝宝喝”,让小苗儿更加挺拔俊朗,他会无数次地数叶片,随时向妈妈汇报“芽芽宝宝”的成长过程,他会千百次地问一个问题:”芽芽宝宝什么时候长大?什么时候开花?”学会充满希望地等待。这或许是这本配送花种的DIY种花书不经意间传达出的最深刻的教育意义吧。让这小小的孩子,体会到如何为一个生命负责,如何滋养另一个生命,如何充满希望的等待生命过程中的奇迹。
家中的凤仙花正在生机勃勃地成长,在北国的地冻天寒中,它的一片翠绿带给我们心中一片春意盎然。和儿子一起,我们期待着花开的那一天,那一天是春天来临的日子,是劳动换来幸福的日子,是儿子关于“生命花开”这一大课题的第一堂课结课的日子。我和儿子,共同期待着。(原载《父母》)
相关知识
书评:《亲亲自然》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书评:《亲亲自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书评:《亲亲自然》
在书店闲逛,这套书的标题把我吸引住了:亲近自然,享受快乐,获得智慧。是啊,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快乐与智慧,只要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拥有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
于是,把这套书搬回家。由于该书的摄影优美,文字浅显又富于韵律,孩子很喜欢看。而这套书的主题,选择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孩子既感到亲切熟悉,又有兴趣探知其中的奥秘。如《米从哪里来》和《玉米》两本书,说的就是孩子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的事物,孩子非常满足于从画面和讲解中得知从种子发芽、培育秧苗到插秧、施肥、除草喷药,直至收割、脱谷的全过程,并且从农民辛勤耕作的图片中,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含意。其他的几本如《草莓》《有趣的叶子》等,孩子经常拿来做“教科书”,每次去植物园,必带着《有趣的叶子》,要和妈妈一起找找“植物园的叶子全不全”,每次买了草莓,也不忘拿出书来“对一对”。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来自台湾的蒙氏老师讲座,才得知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尊重书本,但更主动地观察,用生动地实践活动来验证书本知识。十分庆幸,一套好书不经意间激发了孩子这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读完这套书后的某日,带孩子去农场游览。孩子对路边的玉米地陡生兴趣,钻进去不肯出来。问他,答曰:“我在看玉米呢!和我书里的一样!”听到这话我十分欣慰,孩子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学会了观察生活,这就是这套书送给他的快乐与智慧。
原载《父母》第3期
教宝宝认识春天
春天
目的
让宝宝体会春天的景物特征,认识花、树、燕子。
准备
音乐《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景色图片,字卡“春天”。
智慧妈妈教你玩
(1)妈妈抱着婴幼儿,在院子里、花园里观察春天的景色。
(2)妈妈拿出春天的图片,让宝宝指认花、树、燕子。
(3)妈妈念儿歌,宝宝静静地欣赏。
(4)妈妈边念儿歌边做“笑”的动作,以帮助宝宝理解儿歌。
建议
(1)宝宝看图时,妈妈可出示字卡“春天”,让宝宝识字。
(2)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让宝宝找到字卡“春天”,并交给妈妈。
儿歌
春天到,桃花笑,
小草绿,燕子来。
总之,宝宝的学习内容要简单易懂,让宝宝开心接受,这样学习起来更有效果。
儿童早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爱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儿童早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爱”,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儿童汶川地震灾害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家也和诸多的家中一样,根据各种各样新闻媒体時刻关心着受灾地区的一切状况。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大家都是运用饭后茶余的時间讨论有关汶川的话题讨论,沟通交流着信息,从一开始了解地震灾害,到拯救流民的状况,再到举国上下多方的援助,这种內容每日都填满着三岁闺女的两耳,每日都会大家讨论时刚开始她的“十万个为何”,如“什么是地震灾害”、“哪是汶川”、“漂亮小姐姐为何负伤,为什么没有吃的”这些,这种难题表明孩子还不明白地震的危害性,可是,从电视机、电脑上的界面里,她见到有很多房子倒了,有很多人都受伤了,有很多人都去世了,也有很多人在哭,大家也在竭尽全力用她能懂的語言表述这一切。怎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爱?
怎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爱?5月11日,我与恋人都会企业报名参加了募捐活动。夜里回家了,孩子高兴地跟我说,在客户大门口有一个箱子,有很多人都往里放钱,祖父和姥姥也往里放了钱。我说她:“大伙儿为何往小箱子里边放钱呀?”“祖父说成给汶川人的。”我又问:“大家为何要给汶川人钱呢?”闺女边指向电视机边一板一眼地说:“她们地震了!沒有房子住。”看见孩子讨人喜欢的模样,姥姥抱住了她亲了又亲。儿童
星期日,大家带著孩子来到姥姥家,村民委员会的广播节目中时常传出了为慈善捐款的响声,孩子很认真地对姥姥说:“姥姥,您给汶川人钱了没有?我爷爷和姥姥都给了!”“我与外公都给了,你给了没有?”“对啊,我还没有给呢!”想不到姥姥的一句开玩笑的话,让孩子感觉自身也是有“义务”没进行,非得拉着我要去捐款,怎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爱?姥姥又明确提出了难题:“大家都赚钱,你富有吗?”“沒有,妈妈我没钱怎么办?”看见孩子憋屈的模样,我讲:“母亲能够 让你,可是我想了解,你给他钱想让她们做什么用?”“我想让漂亮小姐姐买吃的,买漂亮衣服穿。”姥姥兴高采烈说:“我大小孙女真听话!走,姥姥陪你去捐。”儿童
怎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爱?看见孩子的小手握着钱放入募捐箱的那一刻,我想,孩子获得的不仅是一种效仿成年人的成就感,在其中也有孩子完成幸福期待的满足感。在此次募捐活动中,大家全家人无私奉献了自身对受灾地区老百姓的一份善心,也在孩子年幼的内心中栽种了爱,希望着这颗善心可以永流传。
科学批评孩子的5种技巧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批评孩子的5种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