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与鸡童话故事
2020-09-30 蛇与鸡童话故事 狐狸偷鸡的童话故事 狐狸吃鸡的童话故事猕猴与鸡的故事。
猕猴与鸡的故事
和家鸡们比起来,这只猕猴实在是相形见绌。它的外表实在不好看,它没有雄鸡那鲜红高傲的冠子,没有母鸡那金黄尖利的爪子,它身上的毛灰不溜秋的,完全不是家鸡那种五彩斑斓的油亮羽毛。从外表看,家鸡的确比猕猴漂亮多了。再看生活习惯,家鸡们都是啄食,它们的脖子一动一动的,低头啄一会又抬起头来走几步,样子十分优雅。而猕猴呢?一副浑然无知的样子,吃东西、饮水都要用两只前脚去捧起来,整个脸都凑到食物上去了,常常吃得满嘴满脸都是,真难看。
可是,这猕猴的品质却很好。每当有外敌出现,它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不顾危险,表现得十分勇敢,就连平时看起来雄纠纠气昂昂走路傲气十足的高大的雄鸡也比不上它。这还不说,猕猴的日常工作也十分出色,它忠于职守,勤勉细心,司晨报晓也在众鸡之前。
因此猕猴外表虽不及家鸡,但它依然深得主人喜爱,主人总是亲切地称它为“天鸡”。
多少年后,这只猕猴死去了。它的后代小猕猴依然和家鸡们生活在一起。可是,小猕猴却完全不像它的父辈,它违背了父辈的言传身教。小猕猴从小就不去学习父辈的好品质、继承老猕猴的优点长处,而是整日羡慕家鸡的鲜艳的羽毛,模仿家鸡优雅高傲的动作。日复一日,小猕猴总不愿离开家鸡一步。终于,小猕猴既不会像老猕猴那样辛勤地司晨报晓,更没有了、面对敌人挺身而出的勇敢。它现在只有满肚子的虚荣,每天只会戴上鸡冠一样的高帽子,挺胸昂首走路,或将脖子一伸一缩地吃吃喝喝而已。
主人对小猕猴失去了信心,小猕猴也失去了“天鸡”的光荣称呼,只是一只不讨主人喜爱的猕猴了。
2猕猴与鸡的故事点评猕猴与鸡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继承和学习老一辈的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而不要沾染华而不实、游手好闲的不良习气,否则,即使有了好看的外表,也是毫无用处的。就像故事里的小猕猴一样,从此失去了主人的喜爱。
小编推荐
猕猴的邻居的故事
猕猴的邻居的故事
红狐狸来到猕猴的新房前,对猕猴说:“这里的环境太好了,我要在你房子的左边建新房,和你做邻居。我头脑聪明,办法多,以后你有什么难事,我会给你出主意想办法的。”
在一旁观赏美景的狗熊听见红狐狸要在这里建新房,急忙冲过来对猕猴说:“我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我要在你房子的右边建新房,和你做邻居。我身体壮实,力气大,以后你需要我出力的时候,我一定帮忙。”
猕猴看着机灵的红狐狸和身体健壮的狗熊,高兴地说:“好啊,有你们两位做邻居,我就不再孤独了,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请你们帮助!”
刺猬走过来,对猕猴说:“我也要在小溪边造新房,和你们做邻居。”
猕猴不屑地看了一眼刺猬,说:“我和红狐狸、狗熊都有光亮的皮毛,我们做邻居很合适。你是外貌难看的小动物,做邻居不太合适。如果一定要在这里建房子,我也不好反对,不过,你的房子要离我们远一点。”
没有多久,红狐狸在猕猴房子的左边建了一幢新房子,狗熊在猕猴房子的右边建了一幢新房子。狗熊新房的右边还有一幢小房子,那是刺猬的新房。
猕猴、红狐狸、狗熊都很高兴,在一起讨论以后如何成为好邻居。突然,饥饿的老虎从树丛后悄悄走出来,一把抓住了猕猴。猕猴没有想到老虎会突然袭击,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大声呼救。红狐狸和狗熊见猕猴被老虎抓住,哪里还顾得了他,慌忙逃进自己家里,把大门紧紧关上。
猕猴正在感到绝望的时候,只见刺猬把身体蜷缩成刺球,“滴溜溜”向老虎滚过去。刺猬在老虎的脚上“刷刷刷”滚过去,又“刷刷刷”滚过来。老虎十分恼怒,放下猕猴冲上去对付刺猬。刺猬趁老虎低头的时候,突然把尖刺扎在它鼻子上。老虎这才知道刺猬不是好惹的,捂着流血的鼻子就逃,躲进了深山密林。
这时,猕猴感慨地对刺猬说:“两个嘴上讲得很好听的邻居在我危难时各自逃命,你没有说什么好听的话,却救了我,这才是好邻居啊,谢谢你!”
2猕猴的邻居的故事点评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们能说出动听的话让别人相信,让别人开心。但是真正的做起事来却不见人。我们可不能做这样的人哦!我们要做敢于行动的人。
猕猴救月的故事 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猕猴救月的故事
在一座幽静的森林中,住着一群猕猴。一天晚上,猕猴们到森林外面来玩,有一只最小的猕猴来到水潭边。它探头往潭里一看,吓得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进潭里去啦!”猕猴们听到喊声,一窝蜂跑到潭边。它们纷纷探头向潭里望去,果然潭里有个又圆又大的月亮。
猕猴们又跑到猴王面前,争先恐后地报告猴王说,“大王,大王,您知道吗?月亮掉到潭里去了!”
“大王,我们赶紧去把月亮捞上来,放在原来的地方去吧。”
猴王想了想,说:“好吧!我们想个办法把月亮捞上来。”
那只最小的猕猴问:“潭那么深,我们怎么捞月亮呢?”
是呀,怎么捞呢?这群猕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了主意。突然,一只聪明的猕猴叫道:“我有一个好办法。我用手,抓住一只猴子的脚,它再用手,抓另一只猴子的脚,这样连成一串。不就能把月亮捞出来了吗?”
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于是,一只猕猴爬上树,用脚攀住一根枝条,然后倒吊下来,用手抓庄另一个猕猴的脚。这只猕猴也倒吊下来,再用手抓住另一只猕猴的脚。就这样,一只一只连起来,一直连到潭边。
最小的猕猴在最下面,它伸出手去,到水里去捞月亮。它一捞,水面被搅出许多的波纹,月亮变成了一块块碎片。小猕猴吓得赶紧缩回手来,叫道,“不好了!月亮碎啦!”
猕猴们纷纷探头张望。这时,水面又恢复了平静。抓住小猕猴脚的那只猕猴看到月亮还好好的,生气他说:“你瞎嚷嚷什么,月亮不是好好的在那里吗?”小猕猴低头一看,咦?月亮果然还是圆圆的,一点儿也没有碎。它又伸手去捞。这时,树枝突然间断了,猕猴们一起掉进潭里。
2猕猴救月的故事点评月亮是在天空中的,而猴子却在水中捞月亮的倒影,虽然看起来很滑稽可笑,但是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个是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多观察,仔细研究,不要轻易做出判断,这样就可以避免做出可笑徒劳的事情!第二是我们对自己的设定的目标要有一个实际准确的定位,看是否可行,就能少走一些弯路和错路,使得我们更快的达到目标。
公鸡与蚯蚓的故事 公鸡与蚯蚓的儿童故事
我们学过的历史典故有曹刿论战、勾践卧薪尝胆等。大多数故事典故都体现了优秀的历史文化。故事典故对于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多看看故事典故。你会借鉴优秀的故事典故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公鸡与蚯蚓的故事 公鸡与蚯蚓的儿童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鸡与蚯蚓的故事
公鸡在菜地里刨土寻食,发现一只钻出土面的蚯蚓,一下子将它压在了爪子下。
“嘿,你这个害人虫,专门伤害农作物,今天总算被我抓住,看我一口把你吞了。”公鸡边说边张开了嘴。
“别别,可别误会,我不是害虫,”蚯蚓连忙为自已申辩:“真正的害虫应当是蝼蛄,是它咬断农作物的根,危害农作物生长;恰恰相反,我有益于农作物,是农作物的朋友。”
“嘿,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好东西,”公鸡冷笑着:“坏人的逻辑就是自己干了坏事还要嫁祸于人,你就是这样!蝼蛄是啥玩意儿我可不知道,但我确定你是坏人。”
“你说错了,我可从来没干过坏事,不信你可去问别人,”蚯蚓继续辩白:“我能疏松泥土,能增加土肥,我的的确确有功于人类呀。”
“别狡辩了,看你把自己吹嘘得可以,但你骗不了我,”公鸡一下打断蚯蚓的辩白:“你为什么总是躲在黑暗的地里不敢露面呢?这就说明你总在暗处干见不得人的事情,你再申辩也是徒劳,我这就把你吃掉,这也是为农作物除害。”
公鸡再也不说什么,一张口就把蚯蚓给吞下去了。
2公鸡与蚯蚓的故事点评公鸡一下打断蚯蚓的辩白:“你为什么总是躲在黑暗的地里不敢露面呢?这就说明你总在暗处干见不得人的事情,你再申辩也是徒劳,我这就把你吃掉,这也是为农作物除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明辨是非,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办事,那么,就是办错事了还可能自以为正确,公鸡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
狐狸与猴子的故事
“狐狸与猴子”是一个关于信任的中国儿童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坏人无论怎样花言巧语,都不要相信。
从前,有一只狐狸和一只猴子,他们俩是邻居。在他们家附近有一条河,河中央有一个绿洲,洲上的一株桃树上结满了桃子。
狐狸每天都想着怎么去摘桃子:“没有桥,我又不会游泳,这么鲜美的桃子只能看,真是把我给馋死啦!”
过了几天,狐狸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立刻跑到了猴子家,一进门就夸猴大哥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猴子。
猴子才不上他的当呢,他对狐狸说:“有什么事你就直接说吧,不要在这拐弯抹角。”
狐狸笑着说:“猴子大哥,,你真聪明。是这样,你也看到绿洲上的桃子了吧,我想我们俩一起搭个桥,去摘桃子吃。”
猴子也想吃桃子,所以他就和狐狸商量好,一起搭个桥过去,然后摘下的桃子每人一半。
猴子和狐狸贾了很大劲,终于把一根木头搭在了岸边与绿洲之间。“太好了,我们可以吃到桃子了!”猴子和狐狸高兴得欢呼起来。
可是这根木头太窄了,只能一个一个过去。“我先过去,等我过去后你再过去。”狐狸对猴子说。
狐狸快速地走到了绿洲上,他回头对猴子说:“傻猴子,你还是回去吧,这里所有的桃子都是我的!”说完,狐狸就把木头推到河里去了。
听狐狸这么一说,猴子非常生气,突然。猴子笑了起来,他对狐狸说:“对,我是吃不到桃子,可是你吃了桃子之后也回不来了!”
狐狸听了,非常着急,便开始苦苦哀求猴子:“猴子大哥,我们都是好朋友,请你替我想个办法让我回去吧!”
这次猴子是不会再上狐狸的当了,他不理会狐狸的哀求,连头也没回就走了。
雄鸡与鸿雁的故事
雄鸡与鸿雁的故事
有个叫田饶的人,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已经好几年了,可是鲁哀公并不了解田饶的远大志向,总是待田饶平平的。田饶的才智得不到施展,他决意离开鲁哀公到别国去。
田饶对鲁哀公说:“我打算离开您,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
鲁哀公不明白田饶的意思,问道:“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呢?”
田饶说:“大王您经常见到那雄鸡吧!你看它头上戴着大红的鸡冠,非常文雅;它双脚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英武;它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敢斗敢拼,格外勇敢;它看见食物时总是‘格格’叫着招呼同伴们一起来享用,特别仁义;它还忠于职守,早起报时从不误事,极其守信。尽管雄鸡有着这么多长处,可是大王还是漫不经心地吩咐把它煮了吃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雄鸡经常在您身边,您每天见惯了它,习以为常,它的光彩在大王眼里便黯然失色,大王感觉不到它的那些杰出的优点与才能。而那鸿雁,从千里之外飞来,落在大王的水池边,它啄吃大王池中的鱼鳖;落在大王的田园里,毁坏大王的庄稼。鸿雁尽管没有雄鸡的那些长处,可是大王依然很器重鸿雁。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鸿雁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大王对它怀有一种神奇感,它的一切作为,大王都认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请大王让我也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吧。”
鲁哀公说:“请你别走,我愿意把你说的这些话都记下来。”
田饶说:“您认为我平淡无奇,并不觉得留下我有什么大用,即使写下我的话,也不起什么作用。”于是田饶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去了。
燕王让田饶做了相国,田饶从此有了机会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本领。3年以后,田饶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富足安定,边境平安没有盗贼。田饶名声大振,燕王也十分得意。
鲁哀公知道了这些情况后,万分感叹,对当年没能留下田饶真是后悔莫及。为此,他一个人独居3个月,深刻反省;又降低自己的衣食标准,以示自责。鲁哀公发自内心地慨叹道:“以前由于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得田饶离我而去,以至于造成了今天的悔恨。真希望田饶能再回到我身边,可是,我知道已经很难了。”
2雄鸡与鸿雁的故事点评在现实生活中也常有的这样的事情发生,人们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优秀人才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好高骛远,认为引进的人才才有真才实学。尤其是做领导的人,更加应该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去发现身边的人才,知人善任,不要舍近求远,放跑了本来就在手边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