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入学准备的意思

2020-09-30 入学准备的意思 童话故事背后的意思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意思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故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故事

鲁庄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虽没有大作为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安然。可身后之事却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自己最宠幸的爱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一妾成凤生了公子申,由谁来继承王位呢。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里明白,由谁继位,他的三个弟弟是关键。大弟庆父凶残专横,且隐隐约约地知道他与哀姜关系暧昧,不愿见他,就叫来二弟叔牙商议后事。谁知叔牙早被庆父收买,极力推荐庆父,庄公没说什么。又叫来三弟季友,季友明白庄公的心意,盛赞公子般的仁德,愿竭力拥戴般继承王位,此事就这样敲定了。

秋风萧瑟的八月,庄公驾崩,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孤立了庆父,宣布遗诏,让公子般登上了王位。庆父哪能忍下这口恶气,在密室里与哀姜尽情欢愉之后,二人就谋划起来,一致的意见是除掉新君,让谁继位呢,哀姜极力怂恿庆父登基,庆父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八岁的启当个傀儡[kuǐlěi],再伺机而动。而启是哀姜的亲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yàn]的时候,庆父发动政变,让启当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同时派人在途中截杀了般。季友感到了威胁,赶快带着公子申逃到邾[zhū]国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闵公自然是齐王的外孙,庆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稳,就慌慌张张地跑到齐国去争取援助,齐桓公答应了他。

此时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欺压良善,与哀姜的亲密接触,也毫无顾忌了。第二年庆父就和哀姜杀掉了闵公,自立为国君了。这一下,齐桓公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动乱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又胡作非为,已满腔愤怒,听说齐国要对付他,就纷纷起来反抗庆父。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庆父的檄[xí]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走投无路,就自杀了。Zj09.COm

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故事点评

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熏心、品行极坏的人,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同样的,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如果存在小的隐患,不及时处理,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麻烦。

精选阅读

鲁侯养鸟的故事鲁侯养鸟的寓意


鲁侯养鸟的故事

东野稷十分擅长于驾马车。他凭着自己一身驾车的本领去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接见了他,并叫他驾车表演。

只见东野稷驾着马车,前后左右,进退自如,十分熟练。他驾车时,无论是进还是退,车轮的痕迹都像木匠画的墨线那样的直;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旋转打圈,车辙都像木匠用圆规划的圈那么圆。鲁庄公大开眼界。他满意地称赞说:“你驾车的技巧的确高超。看来,没有谁比得上你了。”说罢,鲁庄公兴致未了地叫东野稷兜了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一个叫颜阖的人看到东野稷这样不顾一切地驾车用马,于是对鲁庄公说:“我看,东野稷的马车很快就会翻的。”

鲁庄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没有理睬站在一旁的颜阖,心里想着东野稷会创造驾车兜圈的纪录。但没过一会儿,东野稷的马果然累垮了,它一失前蹄,弄了个人仰马翻,东野稷因此扫兴而归,见了庄公很是难堪。

鲁庄公不解地问颜阖说:“你是怎么知道东野稷的马要累垮的呢?”颜阖回答说:“马再好,它的力气也总有个限度。我看东野稷驾的那匹马力气已经耗尽,可是他还要让马拼命地跑。像这样蛮干,马不累垮才怪呢。”听了颜阖的话,鲁庄公也无话可说。

2鲁侯养鸟的故事寓意

鲁侯养鸟,过于人性化,把鸟当成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其能力总有一个限度。如果我们不认真把握这个限度,只是一味蛮干或瞎指挥,到时候只会弄巧成拙或碰钉子。

鲁侯养鸟的深层寓意在于启发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性,绝对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丝毫也不顾及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它们有些什么特点,有些什么规律。如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生物(动物或植物,如这篇儿童故事中的海鸟),还要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个性,与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有哪些相同之点和不同之点,它是怎样适应它长期生活的环境的,到了新的环境,该怎样帮助它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对于事物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它过去生活的环境,一点也不了解,就盲目地去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习惯,就不可能把事物处理好。《鲁侯养鸟》儿童故事中,鲁侯的失败,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

非其父不生其子的故事非其父不生其子的意思


非其父不生其子的故事

齐国有个有钱的人,家财积蓄很多。他的儿子很愚蠢,做老子的又不教育他。

一天,艾子对那个有钱人说:“您的孩子虽然长得不坏,可是不明白人情世故,将来怎么能管家呢?”

那人生了气,说:“我的孩子很聪敏,而且就仗着能耐多,哪有不明白人情世故的事呢?”

艾子说:“不用考验别的,只要问您的儿子吃的米打哪儿来的,他们若是知道,我就承当说瞎话的罪过。”

那人就叫了他的儿子来问,他那孩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这个呀,往常每次都是拿布口袋取来的嘛。”

那人这才愁眉苦脸地变了脸色说:“这孩子傻透了,那米不是打田里来的吗?”

艾子说:“不是你这样的老子不会生出他那样的儿子来。”

2非其父不生其子的故事点评

这是《艾子杂说》中的一则寓言。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却也不少。在专制皇朝社会,王子王孙,锦衣玉食,肥马轻裘,多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学无术,个别的可能无知到极点。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孩子的要体会父母的劳累,做父母的也不要娇惯孩子,否则就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

鲁相嗜鱼的故事鲁相嗜鱼的启示


鲁相嗜鱼的故事

鲁相嗜鱼的故事出自《韩非子》。相信看完这个故事,你也会为鲁相公孙仪的品格折服的。

战国鲁穆公时,有一个名字叫公孙仪的人,是鲁国的丞相。在饮食方面,他特别喜欢吃鱼,想要接近他的人都摸清了这一门道,所以一国上下的人都争着抢着买来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应时新鲜的鱼进献给他。但是,公孙先生一概拒收。这种做法让他的门徒很不理解呢,而且他的门徒还规劝他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仪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就会仰承别人的脸色。仰承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这样一来虽然想吃鱼,未必还会有人无缘无故地送鱼给我,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

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

2鲁相嗜鱼的故事点评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这就是说当你接受别人给予你的好处,那你就必须帮人家做事啦,而且不管别人要求你做什么,你都只能照做。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变得非常的被动,正如鲁相嗜鱼的故事中鲁相说的那样,要瞧人家的脸色办事,是会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自己想想,为了一点儿利益就搭上自己一生的前途,是不是很不值得呢?鲁相嗜鱼的故事告诉我们,靠人不如靠自己,一个人能管理好自己,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啦!

回生之术的故事 起死回生的意思


回生之术的故事

一次扁鹊经过虢[guó]国,听到虢国太子死的消息,扁鹊就到虢宫门下,向爱好方药的中庶子说:“太子患的是什么病,国内举行祭祷禳[ráng]灾比任何事都忙碌?”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患的是血气运行不正常的病。血气错乱而得不到发散,在外表突然发作,就造成了突然发病。精神不能抵御邪气,邪气聚积而得不到发散,因此,阳脉松弛,阴脉紧急,阴阳失调,所以突然晕厥,不省人事而死了。”

扁鹊问:“太子死了有多长时间了?”中庶子说:“鸡鸣到现在。”扁鹊说:“收殓了吗?”中庶子说:“还没有,太子死了还不到半天功夫。”扁鹊又说:“请你代我转告虢君,说我是齐国勃海的秦越人,家在郑地,以前没有机会仰望尊容,在他跟前侍候拜见。现在听到太子不幸而死,我能使他回生。”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是骗我吧!凭什么说太子能够回生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个名医叫俞跗,治病不用汤药、药酒、石针、足乔引、按摩、药慰,一诊察就得知病的所在,顺着五脏六腑的穴道,就割开皮肤,分解肌肉,导通经脉,结扎筋腱,整治脑髓,触动膏肓,疏理膈膜,洗涤肠胃,修炼精气,改变形体。先生若能象他那样治疗,那么太子可以活矣!如果不能这样,想要使太子活过来,简直是哄骗三岁小孩。”

过了一会儿,扁鹊抬头望天,感叹地说:“你研究医学的方法,好像从管子里看春天,从缝隙里看花纹。我研究医学的方法,不用切脉、望色、听声、观察病人的形态,就能说出病根。只要知道病的阳分,就能推出它的阴分;反之,只要了解病人的阴分,就能推出它的阳分。如果你以为我的话不可信,不妨进去诊察太子,一定可以了解到他的耳鸣和鼻子胀塞的情况,沿着他的两腿到阴部,一定还是温暖的。”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讲说,目瞪口呆,感到十分惊讶。遂进宫把扁鹊的话向虢君作了禀报。

虢君听了中庶子的话后,大为吃惊,连忙出来在宫门外接见扁鹊,说:“我听到你崇高的医德很久了,但是无有机会拜会与请教于你。先生路过小国,这是看得起我,我和我的国家都感到非常荣幸。有先生在,我儿就能活了,如果没有先生,只好将吾儿的尸体去填山谷,永远不能复活了。”话还没说完,就哭得气闷郁结,精神散失,不断流泪,泪珠滚滚挂在睫毛上,悲伤得难以控制,连容貌也变了样。扁鹊安慰虢君说:“象太子这样的病,叫做‘尸厥’证,太子没有死!”说完,扁鹊就叫学生子阳在磨刀石上磨针,以针刺太子百会穴。少顷,太子苏醒了过来。扁鹊又叫学生豹用五分的慰药,用八减之剂合起来煮,将此药来回地敷在太子两肋下。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了,再进一步调整阴阳,只服了二十天汤药就恢复了健康。扁鹊说:“我并不能使人死而复活,虢太子本该没有死,我只是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2回生之术的故事点评

起死回生,多么伟大的奇迹!真的已经死亡,那就算医术再高明也是救不活的。因为要是世界上真的有人有起死回生的能力,那我们的世界不就乱套了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抓住重要的点才能做好。

一毛不拔难为人的故事


一毛不拔难为人的故事

有一只猴子住在山林里,它非常羡慕人类。它觉得,人实在太快乐了。果实熟了的时候,他们可以一担一担往家挑,不像猴子,一年到头四处寻觅食物,找一个吃一个,饥一餐饱一餐的;冬天里刮风下雪,人可以呆在自己的家里,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家里有过冬的粮食,不像猴子,一到冬天,只能冷冰冰地蜷缩在石洞里,又冷又饿。这只猴子想,来世我一定不再做猴了。

后来,这只猴子真的死了,它去到阴间拜见阎王。阎王问猴子说:“来世你还想做猴吗?”

猴子连忙说:“不想做猴了,请大王让我变人吧!”

阎王说:“也好。不过想变人有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将你身上的毛全部拔掉。”说完,阎王命一个夜叉将猴子带到掌管超度变人的地府去。

猴子到了地府,接受地府鬼的“超度”。地府鬼让猴子趴下,准备给它拔毛。可是刚被拔了一根毛,猴子便大叫起来:“哎哟,受不了,受不了!”地府鬼叫它忍耐一下,猴子哭丧着脸说:“这么痛苦,实在不能忍受!”地府鬼只好把猴子又送回阎王那里。

阎王笑着对猴子说:“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成人呢?”

2一毛不拔难为人的故事点评

这只猴子活着的时候只看到人的快乐,却不知道人的快乐是付出辛勤劳动后才获得的。像猴子这样“一毛不拔”的家伙,怎么能做人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要得到,你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小朋友,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虽然过程中可能会有痛苦,但是你要相信,痛苦过后会是满满的幸福快乐。

鲁国少人才的故事


鲁国少人才的故事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

“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

“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断。”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见解:“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他向鲁王建议:“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有一男子汉,穿戴儒装立于国宫门前。鲁哀公闻讯立即传旨召见。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用国家大事考问他,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对方对答如流,思维敏捷,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国在下达命令后,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问题。于是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鲁国之大,举国上下仅只一名儒士,能说人才济济吗?”

2鲁国少人才的故事点评

鲁国少人才这篇寓言很有讽喻意味。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与流行后,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雅,借以谋取私利。

变形狮子克鲁鲁


我国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典故,如《草船借箭》《卧薪尝胆》等。故事典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典故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人生哲理。我们应该切合实际分析故事典故带给我们的启示。你会借鉴优秀的故事典故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变形狮子克鲁鲁》,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在大森林里,住着上百种动物,大家友好睦邻,共同劳动,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当狮王的儿子克鲁鲁快成年时,动物们向狮王提出了意见,说森林里成员越来越多,可干活的只有少数,而一些毛头小子啥也不干,却照常有饭吃,这不公平。

大象暗指的就是克鲁鲁这些“公子哥”们。狮王深知大象说的有理,现在森林资源越来越少,看来只好打破旧规了。于是宣布从明天开始,所有的动物将凭真本事竞争上岗。

狮王回到山洞时对克鲁鲁说:“从今天起,你巡林卫士的职务撤销了,以后所有的动物都要凭真本事找活干。”

第二天,森林竞岗擂台开始了,一只年轻的梅花鹿挑战邮递员一职,她用轻灵迅捷的速度,温柔礼貌的礼仪折服了所有的评委,竞岗成功。一只斑马和一头野猪同时竞聘运输员,斑马速度快,野猪力量大,他们各有所长,比赛很激烈。接下来,便轮到虫虫、花花等和克鲁鲁竞争巡林卫士了。比赛开始了,克鲁鲁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他们前方几十米处是一条宽约五六米的小河,他们要跨越小河,因为巡林卫士这一职位不同寻常,担负着整个森林王国的安全,所以他们要勇敢、威猛,敢于面对任何艰险。比赛号令刚一落下,虫虫、花花等四个竞争者就像四支箭弩,射了出去,一个个腾空而起,成功地跃过了小河。克鲁鲁却有些心虚,他一路小跑来到河边,望着河水,两腿发软,哪里还有跳的勇气。更加惊奇的是,克鲁鲁的身子在颤抖中突然越来越小,最后竟变得和一条野狗差不多。

虫虫从河对岸跳了回来,嘲笑他说:“胆小鬼,就你这样还当巡林卫士?回家吃奶去吧。”

克鲁鲁羞愧地耷拉着脑袋。等大家都散去后,他趴在一棵老松树身上,呜呜地哭起来。刚哭了几声,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叹息说:“哭有什么用。”

克鲁鲁朝四下望了望,问:“谁在说话?”

“是我啊,就在你面前。”那个声音继续说。

克鲁鲁抬头看一眼老松树,问:“是你吗?”

老松树点点头说:“孩子,我刚才看得很清楚,你不敢跳河,是因为你担心自己会掉到河里,你对自己没信心,是不是?”克鲁鲁点点头。

老松树说:“这河只有五六米宽,你是能够跳过去的。”

克鲁鲁摇摇头:“不会的,我从没敢跳过。”

老松树笑了笑说:“好了,我们不说这些了,饿了吧,想不想吃鱼?河里多的是呢,去捉几条上来吧。”

克鲁鲁望了望河水,问:“水深不深?”

老松树说:“不深不深,比赛前有一只野狗刚捉了两条鱼呢。”

克鲁鲁一听连野狗都敢下去,自己当然不会被淹,何况他现在真的饿了,于是吸了口气,纵身跳进河中。可是当他落到水中,这才觉出河水深不见底。他恐惧地挣扎着大喊:“树伯伯,太深了,快来救我。”老松树哈哈大笑,“别怕,你掌握住平衡,努力往上游就是了。”

克鲁鲁只好按照老松树说的,扑腾着双臂,两腿用力蹬着游上了岸,老松树呵呵一笑:“我想让你知道,你是有能力在河水中畅游的,只是你不敢下河而已,再下去摸几条鱼上来吧。”

克鲁鲁一想,确实如老松树所说,河水并不怎么可怕。克鲁鲁试着又下了水,慢慢地,克鲁鲁学会了游泳,在水中尽情地玩耍起来。

等他上了岸,老松树指着他说:“瞧瞧你的身子。”克鲁鲁这才发现,自己的身子变大了。

克鲁鲁既然不怕落水了,所以也不畏惧跳河了。他后退了十几米,吸一口气,飞跑起来,来到岸边,猛地一跳,“嗖”地一下,竟然落到了对岸。

老松树笑着说:“孩子,你本身具有跨越山涧的能力,只是由于缺乏信心,心虚胆小,没有勇气,比赛时才会让他们耻笑。去吧,用事实证明自己,克鲁鲁是合格的巡林卫士。”

听了老松树的话,克鲁鲁心里赫然亮堂了起来,他向老松树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朝山峰跑去。克鲁鲁边跑边吼,惊动了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齐齐奔出来观看。只见克鲁鲁浑身像一团黄云,在山上奔跑如飞,眨眼便上了峰顶,所有的动物都惊呆了,因为在克鲁鲁前面是一条十几米宽的山涧。

狮王放声大喊:“孩子,回来,危险。”可是,克鲁鲁用行动作了答复。转眼间,克鲁鲁已经奔到涧边,他双手一按,两腿一蹬,“呼”地腾空跃起,飞跃了过去。

克鲁鲁落到对崖,四肢牢牢地钉在岩石上,纹丝未动。此时的克鲁鲁站在对崖的岩石上,昂首望天,犹如天神般威猛、高大。蓦地,他一声响彻云天的长啸,直震得沙石乱飞,树叶纷落。山谷中久久回荡着他的啸声,似乎在向动物们诠释着什么。

入学准备的意思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