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父母难为』,这是很多父母亲共同的心声。一天,有个妈妈跟我说:『黄老师,我是不是有毛病啊!上班的时候,很想孩子;可是回到家里,只要孩子稍微不听话,就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破口大骂,事后想想,又觉得孩子很无辜。尤其是每次当孩子哭完,跑来抱我的时候,心里就觉得很愧疚。我也常告诉自己不可以随便发脾气,但还是无法控制,怎么办…..。』

我曾看到一个非常经典的对话,有一天,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妳今天好漂亮。』妈妈说:为什么?因为妈妈今天都没有生气。原来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从这个对话当中,我们听到孩子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原来将情绪管理好,就是成为优质父母的第一个歩骤。那么要如何管理情绪呢?而当情绪没有管理好的时候,对家庭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由于现今社会及经济结构面的改变,大部份都是双薪家庭,父母亲白天在职场上忙碌的工作,晚上回去可能大多还要煮饭、烧菜、照顾孩子,从早到晚都处于上班的状态,而且晚上的班比白天的班还要累,最后好不容易将孩子摆平,自己也累倒了,第二天早上大人赶着上班,孩子赶着送保母家或学校,在鸡飞狗跳中又开始忙碌的一天………。好不容易等到放假日,又要忙着打扫家里、买菜、带孩子上补习班、才艺课…..等等;好像永远有忙不完的事,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当一个人这样长期处于紧张忙碌的状态时,容易造成慢性疲劳症候群,而引发身体上的不适,进而影响到情绪的稳定性。因此只要稍不如意,就会显得不耐烦。有时候我们对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因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他的行为往往只是一个引暴点,不是真正让我们生气的主要原因。那什么又是让我们生气的主要原因呢?

在我从事咨询辅导的过程中,有个案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个母亲为了他双胞胎儿子,将一份很好的工作辞掉,全心全意的照顾他们,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上幼儿园、小学、到现在已是国中二年级的孩子了。一直以来,因为这两个孩子很好动,下了课总喜欢和同学一起打球,小学功课还维持在中上,母亲倒也没有特别限制他们打球的时间。

上国中以后,课业压力越来越大,母亲总希望孩子下课以后能够赶快回家,吃完饭复习功课,将来能顺利考上理想的高中,为大学铺路。我相信很多家长也会和这位妈妈一样有着相同的期许,难道家长这样想孩子就一定会这样做吗?答案通常是否定的。

这两个孩子明知道妈妈的想法,但还是照打不误。每天下课回家把书包一扔,转身就跑去打球了。等他们回来吃饭的时候,妈妈逮到机会就开始说教,刚开始用柔性劝说,接着呢恐吓利诱,最后一召就是苦肉计,母亲于是在他门面前细数他这十几年来的委屈跟牺牲。通常是这两个孩子边吃饭,母亲就在旁边碎碎念:﹝早知道你们这么不听话,我当初就不应该放弃一份这么好的工作、我为了你们牺牲我自己的梦想、为了你们,朋友都很少联络了,连娘家都很少回…….﹞孩子对于妈妈这样的抱怨,早就习以为常,也通常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当一回事,吃完饭兄弟俩进房间就将门反锁,留下焦虑的母亲一个人静静的等待着父亲下班回来。

所以呢,只要爸爸一进门,妈妈就开始抱怨孩子的不是,妈妈哪里知道自己的先生也是为了逃避妈妈的啰唆,而越来越晚下班了。想想这个家庭有个焦虑的母亲、逃避的父亲、加上两个不听话的孩子,气氛一直是相当沉闷的。

母亲在跟我对谈的过程中,情绪是很沮丧的。他觉得自己那么用心,为了这个家庭无私的牺牲奉献,为什么孩子都不能体会,也没有感受到先生的支持。于是我反问这位妈妈,可曾和孩子一起订定过读书与运动计划?妈妈说有,可是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各位亲爱的父母亲们,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经验→计划归计划,做是另一回事。

但如果这个计划是由孩子们自己订定的,执行的可能性就会高出许多。于是呀我就跟妈妈说:你今天改变个方式,就是当孩子们今天回来把书包丢进门的时候,你不要阻止,反而要鼓励孩子说『你们两个好好玩喔!』。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通常一个人玩的有质量,读书才会有质量﹞

后来妈妈告诉我,他为了要说这句话,练习了一个下午,因为这和他平常的表达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当天下午当孩子开门把书包放进门时,妈妈就对着这对双胞胎说『好好玩喔!』。没想到,话说完不到半个钟头,两个双胞胎兄弟和爸爸都一起回来了。原来是妈妈这个不寻常的举动,吓到了孩子,以为他们把妈妈气疯了,连忙打电话给爸爸,叫爸爸赶快回来。

妈妈看到这个场景,终于忍不住的哭了出来。于是那个晚上他们就在饭桌上做了深层的沟通。妈妈也才了解到原来自己常常在饭桌上抱怨也是促成爸爸常加班的原因之一。而在沟通的过程中,这对双胞胎兄弟跟爸爸也才了解到妈妈长期以来的担心跟委屈。

就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下,这家人达成了协议与共识。就是孩子下课后可以安心的打一个小时的篮球,先生呢!也尽可能的准时下班回家吃晚饭,协助妈妈共同教育孩子,后来孩子也因为被理解而功课进步许多,家庭关系也因此获得改善。

因此,在这儿我要提醒各位父母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当然,要将情绪管理好就要先懂得爱自己。想想看,如果我们常常觉得为家人牺牲,而没有得到适度的回馈时,就容易因牺牲而引发抱怨,其实我们来个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有人在旁边发牢骚、碎碎念、抱怨东抱怨西的,那时候就算是山珍海味也会难以下咽,当每一盘菜的菜名都变成『啰唆』的时候,要你吃饭配啰唆,你吃得下去吗?

事实上,牺牲不是个好词,也不是一个健康的心态,牺牲的背后往往是代表着一股傲慢→因为我认为我可以做得比你好,我才能为你牺牲。根据心理学家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人的生命是一种追求自尊的过程』,所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常会渴望被他人认同及需要,因此就会想办法多付出,希望得到回馈的满足,无意间去到了牺牲的位子。

时间久了,内心的不平就会慢慢累积成一种负面能量,导致情绪一来的时候,容易口无遮拦,而迁怒到身边的人事物→为了一点小事夫妻就开始争吵,结果呢!就容易演变成一种场景:爸爸骂妈妈,妈妈打小孩,小孩打小狗,小狗追小猫,小猫在情急之下跑到床上撒泡尿。这样的家庭,每天都处于战争状态,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我们希望孩子将来具有竞争力,父母必须随时保持一颗愉快的心,因为快乐自信的父母,才能教养出快乐又自信的孩子。

相关阅读

石家庄市民上了一堂早教“体验课”,把大人累得气喘嘘嘘


如今亲子早教成为社会上“吸睛”的话题,一个专业早教机构的老师,只对自己正在上的课程有了解,对儿童发展敏感期和育儿知识丝 毫不了解,如何称得上"专业"?而我们的身边却有很多这样的早教机构……

侯先生的孩子已经有一岁了,在小家伙8个月大的时候,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曾经带着孩子参加了某知名早教机构的体验课。

“一节课一个小时,就在里边抱着孩子跑过来跑过去。一会儿举高,一会儿低下来,一会儿这个追那个,一会儿又反过来……太累了,一节课下来我出了 一身汗。”侯先生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有关于家长的培训,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或许效果会更好。”

侯先生告诉记者,对于早教而言,孩子毕竟年龄小,去了之后先适应环境就得花费好长时间,等他把环境适应好了,这节课也上得差不多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家长对于早教机构的态度同样褒贬不一。有的家长认为,早教可以帮助孩子开拓视野,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即 便是已经选择早教的家长,心里也是有些不踏实,一位正在带着孩子参加早教的女士告诉记者,“尽管参加早教,但是效果不好说。“ 早教网,同时又有家长认为,仅凭每周 一两个小时的早教作用不会很大,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全国早教机构排名早教对孩子的好处怎样爱你的孩子女人40还能生孩子吗孩子早教方案早教课程什么好孩子什么时候去早教好中国最有名气的早。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有条件下,在挑选早教机构时,首先要看其资质,再就是要关注其卫生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情况。比如,关注教具的数量和种类是否丰富,是否够生活化;关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等内容。

负面情绪的管理


负面情绪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往往不喜欢负面情绪,认为那是坏东西,应该压制下去。我们尤其受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内心希望他们痛快地接受任何失望,不要哭闹。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即便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其实负面情绪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它们有助于我们的生存,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儿童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接纳他们的情绪,把每一次情绪体验都当作辅助他成长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牢记:孩子的情绪是他自己的管理范畴,不是我们应该负责的,所以不要因为他不高兴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在美国有些中小学,在课程中加入冥想的练习,让孩子坐下,闭上眼睛,意念集中静坐20分钟。而最近的实验发现,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孩子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他们未来的抗压能力就会有所帮助。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怎样安抚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明显表现出这些负面情绪时,父母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安慰、劝导、解释等,可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其实,安抚的最重要功能,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真的体会他内心的痛苦和烦恼,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这样他才会接受安抚。

提供发泄的渠道

没有哪个父母喜欢孩子哭,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不许哭了!”“哭够了没有?”其实,一个人在适当的情况下流出眼泪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本是无可厚非的。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能哭的孩子,照老人的说法,就是“往死里哭”。为了一件不如意的事,哭上个把钟头很平常。而大人对待我的办法,往往先是哄,然后是骂,最后就是不理不睬了。他们说:“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其实,我每一次都不是因为哭累了才停的,他们永远都不了解我在整个哭泣过程中的感受。一开始我是真的很难受,所以哇哇大哭;后来发现大人的话根本解决不了我内心的痛苦,我就变成了悲啼;再后来,无人问津了,如果立刻停止哭,我会觉得自己很下不来台,所以接着抽泣。我的心里觉得很堵,而哭着哭着、就这么胡思乱想着,慢慢就感觉轻松一些,不那么堵了,好像把什么东西释放出来了。每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自然就会停止哭泣。

我想,即使在成人之后,这种感觉也是有的。哭,就是一种发泄的渠道。

当孩子痛哭不止的时候,只要父母简单地用慈爱的声调说:“你的眼眶很红啊”或“你要哭一场才会舒服点吗”,孩子的眼泪可能立刻就夺眶而出。哭过之后,也许你也不用细究缘由,孩子的心灵就已经经过一个净化的过程,而且与父母的关更加亲密起来。

一看见孩子闹情绪,有些父母就感到烦躁不安,其实孩子愿意在父母面前表达内心的感受,正表示他对家庭存有一定的信心和安全感。所以,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并不需要立即喝令孩子收拾情绪。如果可以的话,尽管让孩子有些时间来发发脾气,等他的脾气安静下来之后,再慢慢了解情况和教导他如何处理不快的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偶然发一两次脾气、哭一场对精神健康是有益的。

孩子人生重要的第一课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呢?让我们听听专家、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说

“究竟应该教会孩子们什么”?一直是学前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迄今为止,仍然有多种声音存在。在不同价值观指导下,人们会有不同的追求。为了孩子能够立足于未来充满竞争的社会,许多家长都纷纷行动起来,对孩子进行越来越正规的“早期智力开发”,一系列的“课程训练”越来越早地走进孩子的生活。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精心为他们设计着各种特长的“培养方案”,使一些孩子不堪重负,过早地出现“厌学情绪”。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孩子最基础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过早地失去了平衡,使孩子的发展缺乏后劲儿。今天我们共同来反思我们的教育,越来越体会到,学前教育的价值是为孩子走向成功人生奠定基础的。在“人之初”的这一阶段,究竟什么是孩子的“必修课”?什么样的能力是能够支持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事实证明,好习惯的养成,能使孩子受益终身。

迈好人生第一步,是所有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期望。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良好的生活习惯

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试想,如果没有健康作保障,那么人的一切能力都将归为零。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要注意他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要营造科学的生活环境,理性地对待孩子的需求。包括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科学搭配孩子的饮食,避免孩子偏食、挑食,倡导喝白开水,禁止吃滋补品等等。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积极的锻炼与合理的膳食是孩子健康的物质保障。家长要避免过度保护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这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生存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人和周围事物良好相处的行为方式,做事专心,有始有终……

未来社会需要高质量的人才。良好行为习惯是高质量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学研究和事实都表明,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如做事有条不紊、诚实守信、细心、耐心、恒心等优秀的品质,而这些都源于最初步的习惯的养成。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成人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十分重要。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建立和养成的。坚持严格要求、始终如一是十分必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基石,喜欢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是他们未来创新的基本素养。从孩子长久发展的利益考虑,我们不可忽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喜欢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提问、喜欢探索、关注周围生活的变化……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它不如识几个字、背几首诗那样立竿见影,但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他今后的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具有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关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再聪明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也会半途而废。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潜力的开发。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有好的环境。孩子爱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小看家庭教育的力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必须从家长做起。让孩子专心学习,家长就要做到专心做事;让孩子喜欢阅读,家长除了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还要身体力行,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家长做事就不能轻易放弃,虎头蛇尾。总之,家长是孩子的一面旗帜,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成人必须要“从我做起”。

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主要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这也是未来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人的发展是受限制的。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十分重要。要让孩子在祥和的人际环境下大胆地与人交往;成人要积极鼓励孩子,为孩子创造机会和条件,避免空洞的说教或越俎代庖;建立孩子的自信,教会幼儿简单的交往技巧……

学前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父母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一旦被忽略,不良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克服不良习惯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养成良好习惯应该成为孩子“基础教育”的重要一课。

事实证明,人的成功取决于人的能力,而人的能力来自于习惯的养成。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根本,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理想的。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家长说

夏盈母亲32岁教师女儿20个月上海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要从细节做起,而细节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当这些行为慢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时,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所以我们家长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细节决定着成败。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加加林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他原来只是个替补。在几位候选宇航员参观飞船时,只有加加林在走进飞船时脱去了鞋子。飞船的总工程师认为他最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便力推加加林。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个细节,使他获得了成功。

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不妨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从细微处要求,一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

汪梅蓉母亲30岁办公室文秘儿子18个月宁波

先哲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任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很重要的。

我的孩子现在快一岁半了。我从他出生开始就很注重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睡觉。一开始他喜欢含着奶嘴入睡,拿出奶嘴就会哭闹。我觉得这样不好,决定帮他纠正过来。我先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他,然后放一些轻快的音乐,用手轻轻地安抚他。等他情绪安定下来了,再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如催眠曲之类的。这样前几次会比较累,孩子也不一定能够安静下来,但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这样入睡。等孩子大点了,我就陪他念唐诗,讲童话故事,唱儿歌,说说白天的见闻,让他在安静的状态下静静地入睡。现在,孩子困了,就会要求“睡小床”,然后只要我跟他说说话,就会慢慢入睡了。还有吃饭。我看到很多大人为了哄孩子吃饭,吃几口换一个地方,有时甚至跑到街上去吃。我觉得这样很不雅观。我特意为他买了一个儿童椅,告诉他吃饭时就要坐到饭桌边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现在我一说吃饭了,他就会要求妈妈把他抱到宝宝椅上去。

刘莹母亲41岁幼儿教师女儿18岁哈尔滨

我是这样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的:

1、故事熏陶

由于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为此我经常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对她进行教育。如《手捧花盆的孩子》、《孔融让梨》、《七色花》等等经典故事,还教她一些儿歌、歌曲,如《互相帮助》、《有玩具大家玩》、《弟弟摔倒我扶起》,《让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2、身体力行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品质的形成、行为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们3口人去动物园。坐车的时候,我抱着孩子坐一个座位,她爸爸坐一个座位。车到了某站上来一位老人,她爸爸马上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人。我利用这个好时机给孩子讲:“要照顾老人,因为她年岁大了,站着累,车晃也容易摔倒。你今后看到有老人没有座位也要象爸爸一样啊!”后来在我们又出去的时候,她会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和抱小孩子的人。每当遇到这种事情,我都会及时表扬她是最棒的!

3、从点滴小事做起

好的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对孩子的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都不放松。如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处等。孩子每做对一件事,家长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切记置之不理。孩子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了。

教师说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其他的两位老师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地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他人有需要协助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户外活动回来小便洗手后,有的幼儿进教室时总是跑跳打闹,我就会在教室门口轻轻地对他说:“请你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坐得多好!他们安静地等待吃饭呢!”吃饭的时候,第3组的小朋友爱讲话,我就会说:“第1、2组的小朋友吃饭安静,是文明小餐桌。”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角区活动结束后,我会对收玩具好、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谦让协作的幼儿提出表扬,也让幼儿互相说说,他们认为哪些小朋友做得好。总之,用幼儿良好的行为榜样去影响、鼓励其他幼儿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我发现班里有几名幼儿做事拖沓、不遵守纪律、任务意识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比如卿卿上课时小动作太多,做值日时贪玩。龙龙倾听习惯不好,做事不认真,午睡时影响别人。班级中这些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老师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的方法,其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龙龙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我马上表扬了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那天早操龙龙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那天上课时,龙龙也格外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要更加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卿卿有一段时间特别散漫,各项活动总落在别人后面,经常与同伴争抢玩具、打闹。老师总说这不好,那不对,时间长了,他好像也充耳不闻了。有一次午睡,卿卿很快就脱完衣服躺好了。我马上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起床穿衣服时,我又到他跟前悄悄说:“今天午睡真棒,我相信你今天穿衣服也会很快的!”这次,卿卿没有故意在寝室里磨蹭。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更加耐心,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以幼儿的某一“闪光点”,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改正。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会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问题。如,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尧尧对老师讲话有时会不加称呼,经常是“你帮我看看我的画”,“你要带小朋友出去玩了”等。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对尧尧的话不予理睬,使他没有礼貌的话得不到老师的回应,让他得到不讲礼貌的“惩罚”,以此提醒他改正。阳阳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个别交流中,我给她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也很守纪律,如果做事再快一点,那就更好了。”

此外,只有让幼儿做到在家与在园一个样,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要引导、发动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要求,做到家园教育的同步,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乔欣[北京]

相关链接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开始于父母,养成开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思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人的好习惯就是在银行里存入了一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象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是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从小做好宝宝情绪管理


当朋友来家里玩时,宝宝总是很害羞,看见陌生人会一个劲地不知所措,或者一副耍赖的模样;和别的宝宝一起玩,也舍不得把玩具和他们分享,父母可能会伤透脑筋,不知道宝宝这样的态度,长大后是不是会改变?看着这个小心肝宝宝,不知道这时候和他讲理是不是有用?父母应该如何从小建立宝宝的人际关系,让他从小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人儿?

培养高情商的宝宝的重要性

现在的家庭形态,父母普遍生得少,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但是不少家庭的独生子女或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家人常会有过度保护的状况。宝贝世界托儿所园长廖丽文指出,现在的社会竞争大,培养一个能适应环境、和他人相处愉快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

廖园长表示,培养孩子的情商能力,高学历未必是重要的条件,孩子若有创造力、懂得和人轻松相处、能容忍高压力,就较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再者,孩子若是闹脾气或情绪不佳,父母当下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孩子人格形塑的关键。

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的个性,是父母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塑造而成,0-1岁的孩子,父母不要以为他不懂,就不用教他,专家举了几个父母教养孩子应注意的原则:

1、从习惯中建立教养模式

例如有些孩子想要玩具,就只会不停哭泣,让大人就近抱他后,猜测再直接拿玩具给他。若孩子只是完全依靠他人满足需求,当这样的模式建立后,孩子可能会自动类推,认为只要哭闹父母就会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任何东西,这样会影响孩子自我探索的动机,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发展迟缓的状况。

2、孩子的个性和照顾者易相近

0-3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形塑的时期,照顾者若是个性温柔平和,孩子的个性也会较稳定;反之,则个性较急躁。

3、孩子的气质会转变

针对气质理论,专家指出,孩子在三岁前后,气质仍会再转变,父母应当把握这段时间,给孩子较好的教育环境。

4、常和他人接触

不少父母害怕孩子会被传染疾病,不敢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但这是个群体的社会,孩子从小就需要和他人互动,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孩子不会怕生、认知学习能力也会因而提升。所以孩子四个月大后,可以偶尔带孩子去公园、百货公司、亲子馆玩,或者邀请朋友进行家庭互访,让孩子多和他人互动,这能增强孩子的语言沟通和社会人际关系。其实父母只要注意孩子互动时的周边环境安全,就不用太在乎孩子不小心受伤、弄脏衣服或偶尔有挫折,给孩子独立自由的探索空间,孩子会成长得较快(但出门前,要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且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密闭的空间去)。

5、懂得和他人分享

不少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会尽自己所能给予一切,但是孩子却不懂得和别人分享,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最好能特别注意这个问题,适时教导孩子“舍”、“得”。

6、主动告知不适当行为

孩子在和他人的互动中,若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如耍脾气、打人、抢玩具、父母应主动告知孩子,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任他为所欲为,最好能适时教导他正确的态度,建立明确的价值观,从小就和孩子讲道理。教孩子应注意以也几个重点:

A、机会教育:孩子在互动过程中,有危及他人或自身安全情况,如拿火柴、刀子、剪刀等,父母必须及时给予明确纠正,并解释原因,千万不能忽视不理。若孩子只是反射性的哭闹,父母可以慢慢开导,或者让孩子自行发泄情绪。

B、维护孩子自尊:但若孩子在公共场所或客人来时犯错,父母可以带孩子到特定的地点再纠正或处罚,如百货公司楼梯间、书房,以维持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宝宝知道就算在公共场所或他人来时,也不能逾矩。

C、提升孩子的同理心:父母要试着了解孩子不当行为的原因,同时表达父母的感受,以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如告诉孩子,“别人都在看我,为什么没办法把你带好”,孩子会较注意自身言行。

7、给孩子正面积极的信息

父母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应尽量以正面的语言、情绪去教孩子,让孩子乐观地面对外在环境或其他,如:告诉孩子:妈妈要上班,你乖乖待在奶奶家,姐姐会很爱你,妈妈晚上就会来接你。给孩子十足的信心。

孩子和他人互动的重要性

廖丽文园长指出,孩子越早和群体接触越好,接触越多,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越佳,所以父母可以多安排家庭联欢会或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习惯和他人互动,自然而然学习社会礼仪。以下举出孩子和他人互动的重要性。

1、孩子间互相扶持和模仿:大小孩和小小孩在一起,大小孩会自然照顾小小孩,小小孩也会模仿大孩子的行为,这就间接促成两个孩子的成长。(转下文)

 2、融合教育:同年龄孩子的互动也非常重要,就像发展迟缓的孩子和正常孩子多互动,经由孩子间的模仿,会刺激这样的孩子的发展状况,让他们表现更好;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两者的差异性,让孩子从小尊重人类的差异性。

3、父母可适时辅导:孩子和他人互动,父母可以适时给予机会教育,不管是正面或反面的行为者是生活教材,孩子皆可由此学得是非对错。

4、习惯团体活动:宝宝和他人多互动很重要,千万不要总是亲子间一对一的游戏,因为这样的宝宝会比较依赖父母,日后走入团体或幼儿园会比较困难,所以父母可以主动安排聚会,让孩子习惯和自己的朋友或陌生人相处。

增进宝宝情商的团体互动

1、123木头人:妈妈可以带着还在学走路的孩子,和其他朋友或孩子,一起玩此游戏,由一个人当鬼面对墙壁喊123木头人,当转过身时还在动者,就必须当鬼。让孩子在游戏中和他人轻松互动。

2、老鹰抓小鸡:妈妈可以带着还在学走路的孩子,和其他朋友或孩子,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由其中一个大人当老鹰,一个大人当母鸡,其他当小鸡,老鹰追着抓小鸡时,母鸡要护卫小鸡,让孩子在团体游戏中伸展肢体。

3、伦敦大桥倒下来:所有人站着或蹲着,双手举高互握,即团成一个隧道状,孩子在歌声中轮流穿越(父母可抱着孩子穿过山洞),歌声停止后抓住某个人,被抓住者就输了,让孩子自然活跃在欢笑中。

后天培养很重要

宝宝出生时,继承了父母的智慧潜能。每个宝宝的潜能,基本上相关不多。然而长大后,孩子究竟能变得多聪明,要靠以后的学习了。学习机会越多,大脑潜能就开发得越多,孩子就越聪明;学习的机会越早提供,宝宝的智能提升就越早起步,而孩子也更早变得聪明。智能提升的方法有很多,就是利用厨房做家事,也能让宝宝愉快地参与刺激或操练他大脑的小游戏。

1、杯匙音识:

用汤匙轻敲空的玻璃,发出清脆悦耳的铿锵音乐,敲几声后,告诉宝宝:“这是汤匙敲玻璃的声音。”用两个锅盖互相轻碰,会发出类似钹的声音,做给宝宝听时可以告诉他:“这是碰锅盖的声音。”家长可随意利用其他厨具发声,只要宝宝觉得好,他都会用心听。

2、青菜红椒:

厨房里的食物和用具,对宝宝都有无穷的吸引力。拿根红萝卜,放在宝宝眼前三十厘米左右,让他注视六秒,告诉他这是桔色的红萝卜。换根葱,同样让他看,然后告诉他这是绿色的葱。凡是有单纯色彩的食物都可以当教材,红椒、绿豆、紫葡萄等等,都可使宝宝的视觉智能得到清楚的刺激。

3、厨具触摸:

任何直径比宝宝嘴大的厨具,都可用来做触觉智能提升。妈妈先收集了些质料不同的厨房用具,诸如擦碗布、海绵、塑胶量杯等等,在宝宝拿起这些“玩具”时让他摸,只要东西事先洗干净,他要放在嘴里品尝,也没有关系。他摸了这些玩具后,妈妈可把玩具拿来搔你的脚心。

4、橡具拍拉:

拿一条橡皮带,约十厘米长,一端贴在厨房里桌子的这缘,另一端紧粘上一个轻小的物品,例如一个小球或一个小铃铛,让这小物吊离地面约有一尺左右,把宝宝放在这个吊着玩具的橡皮带下,帮他抓住橡皮带下跳舞摇荡,这会吸引宝宝自己伸手再去抓住或拍动橡皮带末的小玩具,操练他的用手智能。

5、筷子对话:

你看这些筷子是不是很长?问后要等宝宝发声回答。不管他发出的声音跟正确的发音相差多远,都要热情地看病鼓励他,让他更喜欢和你交谈,不久他答案的发音自会越说越正。尽量问他一些是非题,这样他只要用一声或两声的答案便算已经开口回答了,当然你们对话的内容不必只限于筷子。

6、爬追碗布:

厨房的一个角落可以铺上爬垫,妈妈在忙时可以让宝宝趴在垫上,把一条颜色鲜艳的碗布放在宝宝面前,他想抓到碗布就会手足乱动,不知不觉中就让大脑的运动智能得到操练。

7、万物闻香:

菜烧好了,可先把一点菜放在小盘上让宝宝闻香:这是红烧肉,好香好香!这样可以刺激他的嗅觉。

8、口味品尝:

用小吸管蘸些西瓜汗,让宝宝尝味:“这是西瓜汗很甜。”用酱油,让宝宝尝尝感味,用柠檬汗教他酸味,宝宝很快就能学会怎样分辨这些基本味道,他的味觉会得到刺激。

成本回收

做智能提升越早越好,效果会很快显现。利用下厨的机会,施行以上八种智能提升活动,不但简单易行,而且有趣好玩,所需时间也不多,但给宝宝的智能提长益处却是极大的。记得,你的宝宝将来聪明不聪明,就看您现在给他多少学习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