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十一”长假,面对长假期,如何合理安排孩子假期的生活与学习,却成为很多家长紧迫又棘手的难题。放任孩子游玩吧,孩子开学一个月刚进入学习状态,怕玩野了心收不回来。强迫孩子学习吧,平时孩子学习就挺苦了,怕孩子身心受不了,甚至产生抵触与厌学情绪。其实,家长只要把握“劳逸结合”这四字原则,合理安排孩子假期的各项活动,这个十一就会过得精彩又有意义。

如何才能做到劳逸结合呢?教育专家的老师给家长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通过在十一开展多样化的有益活动适度放松孩子的身心。长假能让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更彻底的放松,对于孩子平时高强度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调整。虽然在假期不提倡全部在玩耍中度过,但是适度的放松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不过,家长要对孩子放松的方式有所选择,可以利用长假带孩子出去玩一下,行程不要太满,重在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今年十一是国庆60周年,各地都有很多很丰富的文化活动,带孩子去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利用长假梳理一下开学以来所学的各科知识。两个月的暑假刚过,孩子往往还处于调整状态,学习劲头不足,开学头一个月的学习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家长可以利用十一难得的八天长假,陪孩子一起对开学第一个月的学习情况进行梳理。与孩子共同分析、发现问题,适当调整学习方法,从而使孩子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多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新学年、新科目中的新问题。秋季是新学年的开始,很多学生都会遇到新的科目,当然也会遭遇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十一长假给了家长与孩子充分接触和沟通的良机。家长不妨通过帮孩子做小测试等方式,尽早发现孩子学习新科目上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避免孩子因为在该科目上自信心受挫,产生偏科现象,进而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

专家建议: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充足,给孩子安排各种课外辅导和作业,让孩子没有休息时间,放假反而比上学更累,这样做对孩子并没有好处。适度而有策略的安排学习计划,从而在十一长假中既能对日常教学有所补充,又能让身心得到休息和调整,才是家长该选择的最正确的做法。

延伸阅读

十招让宝宝爱上喝水


小区里的妈妈经常为宝宝不吃饭、不吃粥、不吃糊、无胃口等等的问题而烦恼。听说什么方法都用尽了:到医院里挑积、吃中药、吃西药……情况还是没有改善。我总结了一下所有出现以上问题的大宝宝小宝宝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爱喝水。

我女儿以前也不爱喝水,从她很小的时候,我就用尽方法去让她爱上喝水,最起码是不拒绝白开水。下面是我的一些喂水经验:

1、开始喂调稀的果汁,每次都比上一次稀一点,让她慢慢适应淡淡的味道。

2、有时在她玩得开心的时候就喂一两口,如果不拒绝就再喂,哭了就不喂了,一般在心情舒畅的时候女儿是不会拒绝的。

3、有时用游戏方式哄女儿喝水,先喂小熊(平时女儿比较喜欢的公仔),妈妈又喝一口,装得好好喝的样子,再到宝宝喝了。那时候女儿都会很乖地喝,宝宝喝了就跟她说“真乖”,她会很开心的。

4、宝宝都喜欢喝大人的东西,如果她不喜欢用自己的杯喝,我就会用自己的杯给她喝。

5、宝宝喜欢自己动手,我让她自己倒水喝,或者一点点地倒到杯子里,让她自己拿着喝。不要忘了要夸一下宝宝呀,适当的鼓励宝宝会更乐意自己喝水了。

6、一个杯子用久了,宝宝会没有新鲜感,有时我会换其它的器皿给水她喝,宝宝都会很喜欢的。

7、我给宝宝用的杯都是有动物图案的,当宝宝拒绝的时候,就跟她说来亲亲杯子的什么动物,我自己先亲一个,再到宝宝来亲,这样宝宝也会很乖地喝水了。

8、几乎所有的宝宝都爱玩水,我有时候也会在洗澡的时候喂她喝大半杯水,玩得开心时,一定不会拒绝的。

9、宝宝喜欢有人跟她说话,我都是边跟她聊天,边喂她喝水的。

10、宝宝也有“羊群效应",到小区里看着其它宝宝都喝水!自然也会跟着喝了。

妈妈补充:除了新鲜果汁外,我拒绝给宝宝喂甜水,或带味的水。喂水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勉强宝宝,慢慢地多次尝试,耐心等待成果的出现。过程中不要忘记哄哄宝宝,当她完成喝水的任务时就要夸一下她乖呀,宝宝会为了被夸成乖的行为而高兴,下次也会很乐意做。

让孩子从小爱阅读的十个妙招


不少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宁愿花大量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也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而家长又往往把孩子的这种现象归结于缺乏上进心,不听话。

其实孩子是否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与家长是否掌握恰当的方法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呢?

把书当作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已挑选喜欢的书,并帮助他建立个人图书馆,告诉他书籍真的是好礼物。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非常喜欢收到书做为礼物!书带着我们进行伟大的探险。”

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一、从婴幼儿就带孩子上图书馆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到他们逛逛图书馆,对激发幼儿的兴趣很有益处,不妨在您有空的时候,一齐去图书馆,精心为孩子借阅两本好书。

二、为喜欢的作者过生日

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来源于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文化素质都影响着孩子,家长爱书、爱读书,孩子在其耳濡目染下必定也会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你喜欢的作者过一个生日,在生日晚会上向孩子讲述他的博学多才,他成才的坎坷经历,让知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三、在固定的时间送书给孩子

孩子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有所进步的时候,不要送一些玩具礼物之类的物品,一本好书既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又可以培养阅读习惯值得朋友们借鉴一下。

四、将阅读化为戏剧表演

这点比较适合于幼儿园的教学当中,一些童话和故事可通过故事表演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型,即完整连贯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对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形象再表演;还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体角色,教师先讲故事,幼儿一起讨论角色,全体一起表演,道具应该准备的简单一些。

最后一种是角色活动型,这时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三种方法在戏剧表演时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分别使用,无论怎样运用,相信幼儿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

五、把喜欢的材料编成一本书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童话或诗歌,那么你在阅读报纸或杂志的时候应该留心一下,遇到精彩的材料可以将它剪切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每天傍晚,将笔记本打开,品尝里面的丰富果实,孩子最喜欢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

六、扩大阅读内容

孩子如果在有了一定阅读的基础上,应当扩大他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这时眼光不要局限于童话故事、卡通漫画,可以看一些报纸和名著,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丰富课余知识,提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七、背诵儿歌

儿歌语言通络凝练,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可以熏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帮助幼儿认识社会和自然开启儿童心智,发展儿童语言,都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八、成立读书会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一个读书会,让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提任会长,定期到会长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既可以增强幼儿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九、特殊节日多读相关的书籍

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细心的教师该为孩子准备好书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名称、时间、意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借此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一定可以增加知识。

十、与书生活

良好的习惯应该时刻都在身边,把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家中,可以将书作为您家的“装饰材料”,到处都飘溢着淡淡的书香气息,出门购物时,让您的书橱也丰满一下,让书时刻在您的生活中出现,增添知识的乐趣。

让孩子守规则应注意什么?


家长疑问:

我一直认为给孩子立规则非常重要,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又经常会产生些困惑。比如,我要求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6点到7点之间,但有时她实在想看,我也会让她看。而我的一位朋友属于坚决执行派,一旦决定给孩子立某项规则,就决不让步。而她的坚持,往往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规则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不是一定要采用强硬的方式?也就是说,是不是一定要求孩子严格遵守?

在回答这位妈妈的问题前,我们必须明确什么是规则。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保护全体人权利和自由的共同约定。“全体人”指的是规则范围内的所有的人,比如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幼儿园里的每一位成员,包括老师、校长和孩子。

守规则是人生活的基本道德标准,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会使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在心理、精神甚至体态上有尊严的成人。当规则是规则的时候,儿童会使用规则保护他成长的自由,这才是规则最根本、最高的意义。这个自由包括成长的自由,发展潜力的自由,解决问题的自由,承担责任的自由,以及得到答案的自由。

规则像一只高举着真理权杖的手,把专制、强势、暴力清除出儿童的成长之路。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问他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我打人就是坏孩子,你打人就是爱?”我期望这个妈妈的回答不会是:“因为我是妈妈!”

列举一个幼儿园小故事:规则保护了孩子成长的自由。在校长的办公室里,校长正在打电话,一位小宝宝走进来,他被墙上的一张广州地图吸引了。于是,他脱掉鞋子,爬到沙发上,发现还是离得太远,于是他决定站在沙发的扶手上,开始专注地凝视着墙上的地图。

一位老师走了过来,将他抱下来,让他坐在了沙发上。孩子坐在沙发上大声地对老师说:“请你向我道歉!”老师惊讶地看着他,校长也惊讶地看着他,老师问:“为什么呢?”孩子说:“你打扰了我。”老师和校长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也跟着笑了起来。孩子觉得,这真是一句高明的话。老师笑着对孩子说:“对不起。”

我们这样理解老师的心理:“孩子不应该站在沙发的扶手上,这样太危险”;我们这样理解孩子的心理:“这张地图吸引了我,我已经走进了地图……”孩子使用了规则,保护了自己成长的权利,尽管老师已经破坏了孩子继续专注地研究地图的过程,但是孩子要求老师按规则办事的语言提醒了老师,使其他的孩子减少了这样被打扰的几率。

实际上,由于儿童对规则是清晰的,这就是说规则将把握“真理”的权杖交到每个人的手中,每个人都有权利把握自己,并能明确地判断自我行为的底线,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受他人的支配。孩子这个意料之外的回答打开了老师思维的大门。那他的安全问题呢?绝大部分情况下自由中的儿童对自己的行动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有把握的,假如教师确实感到有危险,他可以选择保持安静地站在后面,暗中保护也就可以了。

我们要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同时我们也要遵守孩子的规则,做到尊重孩子规则,让孩子拥有支配规则的权利。

家长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注意十戒


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每当这类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应该知道,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过度保护和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绝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同时,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不要过分纵容孩子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