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1岁起,就要开始对他进行安全教育,教育的主旨是让宝宝懂得什么是危险,怎么避开危险。

要告诉宝宝,什么东西会给他带来伤害。爸爸妈妈要常提醒宝宝,不去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动作,不要到处乱爬等等。当他出现危险倾向时,要严厉制止。

在室外活动时,要让宝宝知道躲避汽车。不要在小区的马路中间玩,不要在横穿马路时猛跑,要告诉他躲避汽车的方式。比如,当汽车过来时,妈妈不要只想着急忙抱起宝宝,而最好是牵着宝宝的手,避到近侧的路边,让宝宝能亲身体验到怎么办。

在宝宝刚学会说话时,就要告诉他家庭地址、爸爸妈妈的姓名、自己叫什么;再大一点,最好能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的电话和单位,并告诉宝宝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即使是熟人,在爸爸妈妈不在的情况下,也不要跟他离开。

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要让宝宝不去伤害别人,也要懂得避开别人的伤害。要告诉宝宝不能拿石头、棍子打人,也不能用手去触对方的眼睛,不要用力去推倒小朋友,不要咬小朋友等等。和很多相熟的小朋友一起玩,在宝宝被打之后,不要说:“他打你,你就狠狠打他!”但要告诉宝宝,如小朋友动手时,要挡开他,使他不能抓伤、捅伤自己。

崇尚勇敢精神是宝宝的共性,但是,宝宝尚小,往往不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特别是现在不少动画片,打打杀杀的镜头颇多,可以刀枪不入,可以凌空飞行……宝宝看到这些镜头会认为是可行的而加以模仿。所以如果电视中的“英雄”做了什么勇敢之举时,要告诉宝宝,这是不应该学的。

相关知识

专家课堂:给宝宝进行挫折教育!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美好的人生。俄国科学家列别捷夫也曾说过:“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早在战国时期孟轲也有相似观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都说明挫折是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挫折教育何时开始?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孩子心理承受不了压力做了令父母伤心的事情,我想请问专家,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这样的教育要从多大的小孩抓起?具体有哪些做法?谢谢!

专家解答:孩子从一个稳定,有规律的生活中,从父母的爱中感受到支持和安全感,并建立自信心,这些是孩子勇敢面对挫折的基础。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注重尊重孩子的自我发展,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孩子自主活动给与支持,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提升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耐性。【】

如何对女儿进行挫折教育?女儿自尊心特别强.这学期结束,幼儿园评奖她没被评上,当时就扑在我怀里大哭一场,好象不能接受别人比她强的事实,告诉她坚强点下学期努力改正缺点,一定能评上,她还是好长时间不能接受.原来她的性格就比较内向,经过这次事件好象更自卑了,我该如何开导她?

专家解答:孩子没有被评奖,感觉难过,用哭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随着哭泣的行为被化解了。在孩子成长的生活中会不断遇到挫折和烦恼,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也随着情绪的变化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的认识,家长在孩子哭泣的时候,给与陪伴就可以了,不用担心孩子不能承受。家长太多的言语会影响了孩子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加重了孩子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家长在平时注意观察孩子,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发展乐观向上的态度,孩子的情绪会随之转移的。【】

挫折教育就是一味地打击孩子吗?

专家解答: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任感。

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格外的照顾与养育,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任感觉,为与孩子的沟通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

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

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我儿子快到入园的年龄了,可是有一次我带他去游乐园玩,他却和一个小朋友因为一点事,想打架,我想问一下,如果在幼儿园里有小朋友期付他怎么办,我该怎么教育他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对待孩子呢?

专家解答:2岁的孩子逐渐有了自主意识,没有明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希望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遭到拒绝时采取攻击的行为很正常。在上幼儿园以后孩子在团体中学会与人相处,会本能的采取很多方式,也可能会和同学打架,家长不要担心,让孩子自然的在同伴中建立关系,保持友谊及解决冲突,学会竞争和合作,处理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就好了。孩子对攻击行为的利害并不了解,如果他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家长可以告诉他,打人不对,被打得小朋友会疼痛,希望他不要打架,应该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如果担心孩子受欺负,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小朋友欺负他,要学会避开,并告诉对方不要打人。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父母教育子女避免用打骂的形式,多和孩子讲道理,并关心他的情绪,孩子会模仿家长的做法与小朋友友好相互。【】

给宝宝进行特长教育,切记避开3误区


如何走出特长教育的误区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常见的特长教育三大误区

误区一:一厢情愿。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误区二: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误区三:方法不当。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怎么给孩子进行挫败教育


“养孩子看似容易,实际上却学问高深”,父母们必须学会哪些事才能减少亲子教育过程中的挫败感?

是的,养孩子看似容易,实际却学问高深。如今年龄渐长,经历过生命跌宕起伏之后的我,除了仍然会为因不当教养而受伤的孩子感到难过之外,已经明白并坚信所有的父母在决定生下孩子时,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养育和成长环境,但有时因为自己也还是个心智尚未长大的孩子,有时为现实所迫确实力不从心,有时愿望恳切但却不得其法,因此,在教养方面充满了挫折,既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

金韵蓉的《爱在左,管教在右》中罗列出了几个父母必须学习的功课,这些都是每天生活中,亲子之间会遇到的情境,也是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的细节。她的方法,或许不完全是解决问题的真理,但却是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和亲身实践的苦口婆心。

父母首先要学会爱孩子,其次是学会赞美孩子,学会和孩子聊天,同时更要学会科学地管教孩子。

这四件事在具体执行的时候都是要讲究技巧的。

幼儿早教:养成宝宝从小爱劳动的观念


身旁的小故事

幼儿豆豆可喜爱帮奶奶家务劳动了。见到奶奶整理餐桌,就举起布凑以往要帮奶奶一起打扫卫生,见到奶奶拖地板,就赶快跑以往搬盆栽花盆,总而言之,豆豆如同奶奶的尾巴,奶奶走到哪去他就跟到哪去。可奶奶一直催着豆豆离开,“小祖宗,快学会放下,这不是小朋友做的事,赶快去玩吧。”每一次,豆豆都只能悻悻地离开。如何养成宝宝从小爱劳动的观念?

渐渐地,豆豆也感觉自身是个小朋友,家中的事全是大人干的,自身要是去玩就可以了。奶奶在一旁做家务,豆豆就在一边玩,仿佛哪些都和她不相干,要玩小玩具就喊:“奶奶,快给我整理小玩具!”搞脏双手也让奶奶帮着洗。如何养成宝宝从小爱劳动的观念?幼儿

权威专家确诊

因为遭受过多的娇生惯养,很多儿童自小就娇生惯养,培养了游手好闲的不良习惯。

√ 三岁上下的儿童慢慢意识到自身的能量,善于主要表现、喜爱做大人做的事情,因此常积极参与大人的家务活劳动,主要表现出基本的责任意识和劳动观念。假如父母掌握不太好这一机会,儿童参加劳动的要求被一味回绝,就非常容易使儿童造成不正确的了解,减少其参加劳动的主动性。

√ 爸爸妈妈、老人对儿童娇惯、娇生惯养,限定儿童劳动的家中修养方法,非常容易产生儿童不喜欢劳动,一切依靠大人的坏习惯。

您的小孩是不是那样

√ 从来不协助大人家务劳动,觉得劳动是大人的事,与自身不相干。

√ 感觉家务又脏又累。

√ 把应归属于自己做的事推给大人。

√ 不明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效。

支您一招

1、激励宝宝家务劳动

绝大多数父母是出自于对宝宝的疼惜而不肯使他参加家务活劳动,实际上它是错误的。父母应激励宝宝家务劳动,由于那样不但能够塑造宝宝爱劳动的精神实质,更有利于提高宝宝的家庭责任感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实质。如何养成宝宝从小爱劳动的观念?幼儿

塑造宝宝家务劳动需真诚待人,可激励宝宝做些有意义的事的事,如和妈妈一起摘菜,一起提前准备厨具,一起刷碗。每到礼拜天,能够让宝宝参加家庭大扫除,并让宝宝担负一定的义务,如擦干净家中全部的椅子、餐桌,或是将自身主题活动的地区清扫整洁。

2、让宝宝明白劳动最无上光荣

父母可常常给宝宝叙述一些劳动带来大家的便捷与开心,要是没有人耕种,大家将沒有食材;没人清洁卫生,大城市就不容易整洁、环境卫生;没人工程建筑摩天大厦,大家将无从安身这些。

要让宝宝明白沒有劳动就沒有获得,那样宝宝会慢慢了解到,劳动是十分更有意义的事情,因而想要参加到劳动中。

3、让宝宝明白重视劳动成效

爱劳动的一个关键反映为尊重自己及其他人的劳动成效。

如何养成宝宝从小爱劳动的观念?父母带宝宝出门时,能够告知她们身旁的劳动者工作中是很艰辛的。在家里,要让宝宝学会尊重自身和亲人的劳动,如不必搞脏搞乱叠起来的衣服裤子、梳理好的宿舍床及其擦干净的路面等。

相关推荐